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村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村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农委(局)、住建、卫计
4
15
污染治理
①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②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覆盖农户的比例≧70%;③规模化养殖实行人畜分区、庭院养殖实行畜禽圈养,禽畜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率≧80%;④防治农业污染:化肥农药施用零增长、农膜回收率≧90%、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70%;⑤村域内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100%。
农委(局)、
旅游
①建立并落实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②有效引导农民就业创业;③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农委(局)
①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②有效管理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存在空壳村。
党委政府、
有关部门
探索建立了有效的机制:①资金投入机制、②设施建设机制、③产业发展机制、④村务管理机制、⑤后续管护机制。
农委(局)
经信、环保、住建、农委(局)
10
16
清洁能源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数的比例分别为:①太阳能、沼气、液化气、天然气≧60%;②对使用薪柴、煤炭为生活能源的农户,省柴灶、节煤灶的比例≧80%。
农委(局)
2
17
村容美观
①民居美观实用,危旧房屋改造修缮,一户一宅,废弃空心房处置率达100%;②房前屋后菜地果园、树木花草、灯光亮化等规范有序,开展庭院绿化、美化、亮化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数≧80%;③村内主要道路两边、水系两旁进行绿化亮化,村域内可绿化范围的绿化率≧90%。
民政、文化、体育
4
类别
序号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目标值
各级指导支
持责任部门
权重
(共100分)
健康
文明
风尚美
23
村级组织
①村党组织健全;②村民委员会健全;③有村民议事会;④有村务监督委员会。
组织部、
农委(局)、民政
2
15
24
制度建设
①岗位承诺制度;②村干部值班和周例会制度;③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④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⑤“四议两公开”制度;⑥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村规民约。
6
附件
湖南省乡(镇、街道)整域美丽乡村建设主要评价指标(试行)
序号
类别
主要内容及目标值
各级指导支
持责任部门
1
科学规划
遵循“①因地制宜、②突出特色、③节约资源、④保护环境”的原则。
发改、国土、
住建、规划
涵盖①乡(镇)域村镇布局规划;②镇区规划;③集镇规划;④所辖行政村均有村规划。
注重与①县(市、区)总体规划、②周边乡(镇、街道)发展规划相衔接。
5
类别
序号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目标值
各级指导支
持责任部门
权重
(共100分)
融合
发展
产业美
7
农田水利
①灌排工程设施齐全完备,能实现旱涝保收;②严格保护耕地,有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委(局)、国土、水利、农开办
4
24
8
农村电网
①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到位;②生活用电有保障;③生产用电有保障。
电力
3
9
主导产业
①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1-2个优势主导产业;②参与优势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数≧50%;③通过“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较好实现优势主导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④优势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全村总产值≧60%。
3
25
工作机制
①依法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②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实施村务管理;③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规范;④公开公示村务特别是财务,杜绝“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
2
26
监督评议
①评议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群众满意率≧95%;②评议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群众满意率≧95%;③评议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享受由村民或集体承担务工补贴(工资)的其它村务管理人员,群众满意率≧95%;④每年开展评议不少于1次。
村容
整洁
环境美
13
保洁机制
①制定保洁管理制度;②村里配有专职保洁员;③农户配有分类垃圾桶;④村里配有垃圾站、垃圾转运车、公共厕所等硬件设施。
住建
4
23
14
三清五改
①“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淤泥)”到组率达100%;②“五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浴、改栏)”到户率≧90%,其中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农委(局)、
住建
6
乡村治理
①乡(镇、街道)班子分工明确、团结和谐、工作务实;②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③党风廉政建设效果好,不存在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
组织部、
农委(局)
①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②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③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村老年协会等各类组织,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建设主体作用;④加强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机制健全。
4
21
社会保障
①拥有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落实到位;③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生活有保障。
民政、人社
3
22
文体活动
①拥有村级农家书屋、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健身设施场所;②组建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小组和老年协会等;③经常开展学习、宣传、文体活动;④组织举办文体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5
3
规划衔接
与两个方面相衔接:①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②周边村发展规划。
2
4
规划报批
依照程序报批认定。
1
5
规划执行
村级各项建设:①严格实施规划内容;②如期落实年度计划。
2
6
设施布局
合理规范布局:①新建民居;②灌排水渠;③村组道路;④输电、能源、通讯等线路管道;⑤公共服务设施。
住建、交通、水利、电力
农委(局)、国土、住建、林业
3
类别
序号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目标值
各级指导支
持责任部门
权重
(共100分)
宜居
宜游
生活美
18
农民收入
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县市区农民人均水平;②一类县市区的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二类县市区的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三类县市区的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
水利
三网建设:①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为100%;②行政村、居委会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为100%;③家庭宽带(光纤、4G)普及率≧40%。
广播电视、
通信管理
3
公共服务
学校教育:①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均衡配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有保障;②乡镇拥有中心幼儿园;③结合幼儿入园需求和本地实际,合理设置村级幼儿园。
农委(局)、
体育
4
产业发展
①在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前提下,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②以村级主导产业为基础,打造拥有1—2个优势主导产业。
农委(局)
①结合与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优势主导产业,强化品牌建设,至少有一个单位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登记;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至少有一家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③充分利用农村田园风光、山水资源、民族特色和乡村文化,至少发展有一个精品休闲农业或一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教育
卫生保健:①拥有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②村级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③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比较完备。
卫计
劳动保障与保险:①有功能完备的乡镇、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②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③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人社
体育健身:①有乡镇、村(社区)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②有效引导落实全国乡村亿万农民健身活动;③定期举办农民体育健身比赛活动。
2
27
文明新风
①积极开展各级文明乡镇、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②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③有效保护传统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正确引导宗教、民俗文化发展;④杜绝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事故、非正常上访事件、计划外生育和聚众赌博、买卖地下“六合彩”等现象。
宣传、综治、民宗、民政、住建、林业、卫计、安监、文明办、共青团、妇联
2
基础设施
道路交通:①通乡公路白改黑;②通村公路与村主道硬化率达100%;③组道硬化率≧70%;④城乡交通网络实现互通。
交通
农村电网:①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到位;②供电可靠率达到99.8%。
电力
农田耕地:①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②有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委(局)、
国土
饮水灌溉:①农户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②自来水普及率≧80%;③水库、山塘泵站等水源工程运行安全可靠;④灌排渠系基本完善。
农委(局)、商务
4
12
集体经济
①一类县市区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5万元、二类县市区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三类县市区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8万元;②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范;③探索开展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委(局)3 Nhomakorabea类别
序号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目标值
各级指导支
持责任部门
权重
(共100分)
附件
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村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