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民航公约对航空器适航的要求

国际民航公约对航空器适航的要求

设计与构造
目标是是保证预期运行条件下手游部件能够有效可靠的工作,包括所有活动部件的验证、材料及制造方法保证产品符合预期效果,飞机将要接受的维修工作对飞机的结构进行保护避免腐蚀磨损或其他可能发生的破坏。飞机具有符合其功能和应急所需的各项设计考虑。
动力装置
发动机、螺旋桨的安装及其附属装置能够在运行条件下正常工作并有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状态的应对。
国际民航公约对航空器适航的要求
民航国际公约附件八主要?航空器适航性的要求,包括初始适航和持续适航,分为六个部分包括适航维修相关定义、合格审定程序和持续适航、大型飞机、直升机、小型飞机、发动机、螺旋桨等。详细阐述了航空器设计和生产、维护需要满足的适航标准。
以第五部分小型飞机为例:
使用限制
确定对质量、中心位置、载荷分布、速度、外界气压高度并经过符合验证后编入手册
软件和系统
软件系统经设计和校验能够我拿出预期功能。
防撞性和座舱安全
从设计和使用程序上提高乘员的存概率
工作环境和人的因素
在设计飞机时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考虑飞机在操作、维护和旅客体验。
系统和设备
各种仪表、设备、系统的设计符合预期运行条件和人的因素原理。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和救生设备、航行灯和防撞灯、电磁干扰防护、防冰等
使用限制和资料
飞机的各项使用限制,应当明确并准确的体现在各类手册、安全操作和标记标牌中。飞机应当配备的资料包括:装载资料、使用程序、操作资料、性能资料、飞行手册、维修资料、各种标记标牌
飞行
通过试验来验证飞机在不同飞行阶段的性能和飞行品质,包括最低性能、起飞/着陆性能、操纵特性配平等并编入手册。飞机必须具备它在设计的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包括对失速、颤振和振动、螺旋等状态的避免和改出。
结构
结构设计和制造以避免结构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出现灾难性故障为目标,并以此提供维修和修理指导。应当包括:质量和质量分布、限制载荷、强度和变形、空速及紊流影响、强度及使用寿命、生存性、结构耐久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