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评价

学前教育评价

2009级学前教育本科《学前教育评价》期末复习提纲
1、谈谈你学习《学前教育评价》的体会和收获。

答: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学前教育评价》
这门课,本书从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试图既反映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也反映
教育评价的实践操作;既反应教育评价领域的共性问题,也反映学前教育评价的特殊问
题;既反映国内学前教育评价的探索成果,也反映国际学前教育评价的经验教训;既注
重学前教育评价基本问题的探讨,也注重对学前教育前沿问题、争论问题的探讨;既有
大量的理论介绍,也有丰富的实践训练。

评价是揭示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同一事物,
由于评价者的价值观不同,评价的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正是基于这一点,“以幼儿发展为
本”的理念使学前教育评价在价值标准、价值判断的方式上都朝向科学性、有效性发展,
以发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功能。

通过学
习这门课我更加了解学前教育评价可以让我们学会什么:完成了对评价功能的再认识;
完成了对孩子的再认识;分享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提高观察质量、学会分析整理;尝试
多种方法,立体评价幼儿;尝试多角度切入,全面地评价幼儿。

我对评价方案的制定有了
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一些教育评价中的专有名词有了认识,学习了一些评价中运用的方法。


书对为什么要评价、谁评价、评价什么、根据什么评价、怎么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着重探讨了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信息等基本概念。

2、试分别列举实例说明什么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P14~P16)
答:(1)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对象的基础情况,
并有效地发现问题,为制定教育计划或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做准备。

比如,大学入学时对学生的
英语水平进行摸底考试,目的是分班提供依据,分班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这就是一种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例:形成性测试的结果可以表明学生在掌握教材中存在的缺陷和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

当教师将批改过的试卷发给学生并由学生对照正确答案自我检查时,学生就能了解这些缺陷和难点,并根据教师的批语进行改正。

有时,当教师发现某个或某些题目被全班大多数或一部分学生答错时,可以立即组织班级复习,重新讲解构成这些测试题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当有些错误只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时,教师可以为其提供适合其特点的纠正途径。

(3)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

一般地,它与分等鉴定、做出关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体的决策、做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相联系。

学生的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例子。

3、谈谈你对CIPP模式的看法。

(P31~35)
答: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评价主要是以目标达成、测验和实验设计为定向的评价。

CIPP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现状、评价模式、评价观点,并针对这些评价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可供大家选择的评价模式。

价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在理论上,CIPP 模式毕竟属于一般方案评价的范畴,它自然适用于课程评价。

不过,在应用于课程之时,需要结合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改造和完善工作,以反映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其次,CIPP 评价模式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新提出的可持续性、可推广性等概念的含义,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在实践上,CIPP 评价模式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此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改革方案的基本框架。

4、如何在评价信息搜集的过程中保护儿童的权利?(P41~48)
答:学前教育工作者在收集评价信息时要具有儿童权利保护的意识、能力和方法,既要从保护儿童权利的角度收集评价信息,也要注意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保护儿童的权利。

在收集评价信息时不要侵害儿童权利。

作为评价者,为了得到自己的评价信息,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他们常常会对着儿
童拍照、对儿童问这问那,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侵害到了儿童的权利。

收集评价信息时可能从两个角度侵害儿童的权利:
其一是收集信息的行为本身,在实施行为的当时可能就侵害了儿童的权利,如评价者在观察儿童时,观察本身可能就会伤害儿童;拍照时的闪光灯、拍照声音等会影响、干扰儿童的行为;与儿童谈话时,谈话的内容可能伤害儿童。

其二是当评价者使用所收集到的评价信息时,也可能侵害儿童的权利。

当评价者通过访谈、采访、观察等方法获取与儿童有关的信息时,通常会出现以下一些不恰当的行为:1.儿童严肃认真的意见被当作消遣和笑话。

当儿童陈述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精彩观念”时,由于其意见跟成人不一样,或者在成人看来比较可笑、好玩,因而被当成消遣和笑话。

2.用“可爱”“宝贝”之类的词语描述儿童,从而增加吸引力。

看到任何一名儿童,都说“好可爱”,看到任何一个儿童的任何作品,都是“画得很好”,这种空洞的表扬、宽泛的鼓励、盲目的信任,说者甚至言不由衷,在面对这样的场景时,儿童实际上能够敏锐地感受到说话者的态度和情绪。

3.使用苦难状态中的儿童照片或描述来赚取他人的眼泪。

4.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儿童。

当儿童对讨论话题的了解比成人多的时候,成人仍然不以为然,装出很懂的样子。

5.让儿童像马戏团的动物一样表演。

6.面对儿童的无知,成人炫耀自己的知识。

不管儿童想不想听、愿不愿意听,一旦讲到成人自己熟悉的东西便滔滔不绝,炫耀自己,忽略儿童的兴趣和经验。

7.在儿童说话的时候,成人随意打断他们。

在儿童的生活中,成人随意打断儿童的说话是司空见惯的事。

5、如何在学前教育评价中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P56~57、笔记)
答:(1)明确观察的目的(2)选择观察的类型(3)观察工具的准备(4)辅助观察设备的准备(5)拟定观察提纲(6)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6、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评价包括那些内容?各种学习品质分别有什么作用?(P96~108)
答:
7、试论述如何在当前学前教育工作中做好学前教师的评价。

(P155~233)答: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将相似性原理渗透到教师评价工作之中,在注重教师间的合作中淡化对教师个人的评价即注重合作过程,淡化对结果的评价;以互动的评价方式,激励着教师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促使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 在合作中找相似,淡化教师个人的评价。

二.在互动评价中找相似,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8、当前我国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予以改进?(笔记,P237~251)
答:1、评价主体单一化2、重总结性过程轻形成性过程3、幼儿园的自评更多的为验收服务、重于表面4、突击、弄虚作假严重5、走马观花(时间短)6、重选拔轻合格评价
答:1.在评价的目的上,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2.在评价的过程上,重视自评方法的运用3.在评价的方法上,重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4.在评价的内容上,重视立体评价和全面评价5.在对评价结果的问题上,重视全面的解释与慎重的处理现代学前教育评价高度重视对结果的全面解释,主张把每一个幼儿、幼儿园、幼儿教育模式的特色加以充分考虑,不以偏概全,不凭个别数据下结论,重视全面解释与慎重处理评价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