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蜂强群的几个饲养技术策略

中蜂强群的几个饲养技术策略

中蜂强群的几个饲养技术策略中蜂如何饲养已经成为中蜂饲养户急需了解的知识。

那么中蜂强群饲养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精心为你的中蜂强群饲养的策略,一起来看看。

一、控制分蜂热中蜂一到流蜜期就开始闹分群了。

工蜂由于产生了分蜂情绪,出勤消极怠工,对生产很不利。

要把新王在大流蜜期前培育出来,但不能在大流蜜期组织分群,在大流蜜期都要用交尾成功的新王。

产卵力强,工蜂采集积极,没有分蜂情绪,进蜜快,管理起来很方便,不用担心老王分蜂跑出去,造成丢失蜂子的损失。

二、培育优质王要想中蜂出强群,必须抓好优质王的培育。

而要育好优质王,有下列六个工作要做好。

⒈选好父本和母本优质新王产卵力强,没有分蜂情绪,易于养成强群。

要想育出优质蜂王,先必须择好父群,重视父群的雄蜂培育。

在育王之前,必须在群内插入雄脾,让王子产卵。

根据平常的观察,要选择产量高、不喜欢分蜂、抗病力强的群作母群。

为防止雄蜂混杂,除保留父本雄蜂外,其他群雄蜂要杀绝。

⒉引进优良品种场内其他中蜂育种不能总是用本场的品种,长期下去,近亲交配,会使品种退化,一定要引进外来优良品种,作远亲交配,才能保持蜂王的质量。

品种选择上以枣红色的中蜂王为好。

⒊育王时间每年进行春、秋两季育王。

春季百花开放,万物复苏,蜜源充足,雄蜂精力充沛,是育王的大好时机。

培育的蜂王质量高,一般不会产生分蜂热。

秋季育一批蜂王保第二年春繁。

⒋奖励饲喂育王最好采取复式育王。

在育王过程中从复移至王台封盖期间,不管蜜源丰富与否,一定做到每晚进行奖励饲喂,刺激工蜂多吐浆,从而保证王台的质量。

⒌组组交尾群为讲究分蜂质量,交尾群最好有三框蜂,才能保证优质王的质量。

蜂王出房之后,要检查一遍,不要舍不得那些弱小、个子小、不合格的处女王,要坚决取出,不让它加入到交尾群的行列,以免交配成功之后,给蜂群发展留下后患。

交尾成功的王子,要进行最后一次选拔。

把那些体型大、产卵力强、产卵整齐、不空房的王子留下,不合格的一律淘汰。

⒍1年2次换王中蜂产卵力比意蜂低。

意蜂一般1年换1次王。

中蜂采用1年换2次王,春秋各换1次,弥补了中蜂产卵力低的弱点。

采取这样的措施,中蜂很少发生分蜂热,自然群势也就强大了。

所以中蜂育王是中蜂强群的基础工程。

三、组织双王群或继箱群中蜂产卵力相对低,一般难以养成强群。

要培育出强群,采用16框蜂箱或10框标准箱加继箱,组成双王同群,中间用隔王板隔开,每边放8框蜂。

四、保持群内饲料充足充足的蜜粉是蜜蜂生存的物质基础。

中蜂只有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养成强大的群势。

中蜂对外界蜜源很敏感,一旦外界缺蜜,巢内无贮蜜时,蜂王产卵会急剧下降,甚至停产。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让蜜蜂在饥饿中生活,必须补喂蜜粉,使其巢内始终保持充足饲料。

饲喂花粉可用人工粉或脱粉后筛过的花粉来喂,使蜂子不感到外界有缺蜜感,蜂子依然正常产卵,保持蜂群强大。

五、保持旺盛的繁殖力要使蜂群强大必须保持蜂群内有旺盛的繁殖力。

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⑴加强奖励饲喂,奖励饲喂必须在巢内饲料充足的基础上进行。

在群内饥饿的情况下,进行奖饲,不叫奖饲,失去了奖饲的意义。

在巢内不缺蜜的情况下,每天用30%的糖水,每晚进行饲喂。

必须连续不断进行,使蜜蜂感到外界有蜜源感,从而刺激工蜂喂饲幼虫。

⑵通过奖励,群势变强,这时要及时加入空脾或巢础扩巢,让蜂王产卵,但扩巢之后一定要注意保持蜂多于脾。

⑶为保持蜂群繁殖正常,视季节变化,特别是早春,要加强保温。

常因气候不稳定、寒潮来时蜂团收缩,常常冻伤边脾子,双王同群可以互相取暖。

单王群保温力弱,故必须在隔板外填稻草保温物,以确保蜂子不冻伤。

⑷在繁殖期间,要防止和解除分蜂热。

中蜂好分蜂,难于养成强群,防止和解除分蜂热,常有下列方法。

①用新王更换老王或在分蜂期采用导王台组成交尾群,即能防止和消除分蜂热。

②生产王浆,解除分蜂热。

为防止产生分蜂热,可以用生产王浆的办法来解除分蜂热。

在繁殖后期,由于蜂数不断增多,每5天要进行1次检查,发现王台应及时毁掉。

六、综合治理防治病虫害是保证繁殖强群的重要措施。

当前中蜂最怕囊状幼虫病、欧美幼虫病以及巢虫危害,常造成中蜂逃跑。

对上述病症要进行综合预防措施。

如平时管理蜂群要保持蜂多于脾,保持中蜂好蜜集的生物特性。

早春要保温驱潮湿,采用抗病毒蜂种,饲喂药物预防等综合措施。

四环素、土霉素和青霉素可防治欧美幼虫病。

防治中蜂幼虫病可用病毒灵和一些中草药,严重时要采取换箱换脾,扣王断子来治疗。

场地要进行消毒处理,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对巢虫危害,平时在管理工作中做到蜂要密集,随季节蜜源变化,要抽出多余的空脾使蜂多于脾,防止巢虫入侵,提高抗巢虫能力。

每年要使用新脾,经常清理箱底杂物,减少巢虫危害。

采取双王群或双王继箱饲养单王群难以维持强群群势,中蜂群势相对又较小,所以要改变中蜂传统的单箱单群饲养方式,可采用双王群饲养或双王继箱饲养来提高中蜂的群势。

具体介绍如下:双王群饲养中蜂双王群饲养可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蜂箱十二框箱两种蜂箱进行饲养。

其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两个室,每室养1群蜂,两个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方,或1个开设在箱前方,另1个开设在箱侧方。

当巢门均开设在箱前方的时候,可将闸板替换成框式隔王板,以消除蜂群的偏密集现象。

流蜜期的时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两块框式隔王板将两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框~2框范围内产卵,箱内中央位置供储蜜用,或用囚王笼将1只蜂王关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侧向1框~2框范围内产卵繁殖,箱内其他部分供储蜜用。

双王继箱饲养中蜂双王继箱饲养可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两种蜂箱进行饲养。

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群时,流蜜期叠加浅继箱进行取蜜。

采用FWF型中蜂箱双工继箱饲养的方法,是用闸板或框式隔王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两个室,每室各养1群蜂,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方,或1个开设在箱前方,1个开设在箱侧向。

这种蜂箱的巢框大小只有朗氏框的1/2,每个箱体容纳12个巢框,当底箱满箱时,就要类似意蜂上继箱那样,用继箱扩大蜂巢,将子脾调上继箱,并根据需要来做巢脾的上、下调整,从而进行继箱饲养。

保持蜂群内饲料的充足性饲料,理所当然要包括蜂蜜或糖浆,还有花粉之类的物质,它是蜜蜂生命活动中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可缺少。

蜂群只有在充足的蜜粉源条件下才得以维持强大的群势。

因为中蜂对饲料的反应程度极其敏锐,所以外界一旦出现缺乏蜜粉源,并且群内又无储存好的蜜粉源的现象,就会导致蜂王的产卵量极速减少,甚至停产。

蜜与粉对于蜂群来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中蜂强群饲养中,不但要保证群内常年有充足的储蜜,而且在蜜蜂的繁殖期出现群内花粉不足的时候,应当采取补给足量的花粉。

其做法可以在蜂群缺粉时,采用饲料粉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

每次饲喂的量一般以蜂群能在2天~3天食完为度。

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保持中蜂强群的另一关键措施,是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

为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采用新巢脾中蜂喜爱新脾而讨厌旧脾,会有咬旧脾的现象发生,所以要选择新巢脾,采用新巢脾有两方面好处,一方面是因巢脾的巢房房眼大,所以培育出来的工蜂就可体大而健壮,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巢虫的危害。

因此,在中蜂强群的饲养中,一定要及时造新脾且淘汰旧巢脾,为蜂群保持旺盛的繁殖状态提供良好的巢房。

防止并解除分蜂热的现象中蜂很难进行强群饲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蜂的分蜂热现象。

在中蜂的强群饲养中,除采用优质的蜂王、适时扩大蜂巢增加育子外,还可采取以下的常规措施来维持强群,且防止并解除分蜂热的现象:采用新王且结合换王的措施,在分蜂期采用1个王台或将老蜂王用新蜂王替换掉。

蜂群繁殖中期,要注意缓解箱内的拥挤状况,对于继箱饲养的蜂群要及时做到提脾上继箱,对于非继箱饲养的双王群,可采取在底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和空继箱的方法来增加蜂巢的空间,让多余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间结团散热。

在蜂群繁殖中后期,要对蜂群进行每隔3天~5天的 ___检查,并毁除一次王台。

当采用FWF型中蜂箱继箱饲养中蜂时,可以通过生产蜂王浆来解除分蜂热的现象。

适时扩大蜂巢根据蜂群、蜜粉源和天气的状况,适时加入空脾或巢础来扩大蜂巢。

扩大蜂巢时,能造脾的蜂群,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巢础框让蜂群造脾扩巢。

通常在新造的脾产满卵后即可再插入巢础框造脾扩巢。

在扩巢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持蜂群的密集,一般以插入空脾或巢础框后蜂脾比例为1∶0.8或相同的比例为度,早春时期相对较密集,这时更利于蜂群的保温。

进行奖励饲喂在繁殖期,每天傍晚时分,采用40%左右浓度的糖浆,给蜂群进行连续不断、持之以恒的奖励饲喂,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励蜂群培育蜂子。

加强蜂群的保温采用双王群饲养可使蜂群互相取暖,早春繁殖期的时候天气比较冷,气温也不稳定,因此,为防止蜂群因低温侵袭紧缩蜂团,导致蜂子受冻伤亡的现象发生,在这个时期还应采取其他措施来对蜂群进行保温。

可以采取在箱内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内一半高进行保温。

一、采用优质蜂王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与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与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

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喂养的保证,在中蜂喂养中应选用具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

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

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与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与父群培育新王。

在喂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1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1年换1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

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各换1次王,1年换王2次,以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

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迄今,中蜂场大都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导致蜂群生活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

在中蜂强群喂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良种,或用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喂养中蜂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二、采取双王群或继箱喂养中蜂群势相对较小,单王群难以维持大群,改变中蜂传统单箱单群喂养的方式,常年采取双王夹箱(简称双王群)喂养是中蜂强群喂养的基本保证之一。

目前较易于采用的措施是采取双王群喂养或继箱喂养。

中蜂双王群喂养可以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宽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约80mm)。

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或1个设在箱前向,1个设在箱侧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