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XX省XX县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项目法人:XX(XX县林业局局长)1.1.3项目承办单位:涉及乡镇林业工作站1.1.4项目主管单位:XX县林业局1.1.5技术负责人:XX XXX1.1.6参加人员: XXX XX XXX XXX XXX1.1.7施工方案编写: XXX1.1.8审核单位: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市林管站1.1.9项目目标:该项目目标是通过人工造林,按照生态XX建设的需要,建立水源涵养林基地,从根本上改善我县生态环境,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1.1.10项目范围:该项目涉及XX县的4个乡镇。

1.1.11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项目建设规模为1万亩,项目建设内容6000亩杨树和4000亩五角枫。

1.1.12项目工程进度:本项目一年完成,即2009年3月底前完成基地建设任务。

1.1.13项目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为236.16万元,其中地方自筹116.16万元,申请国家投资120万元。

1.1.14项目成效:该项目的建成,具有十分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新增有林地面积1万亩,新增活立木蓄积9.68万立方米,可获得木材6.65万立方米,其直接经济效益3872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1国家林业局《林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林业建设投资测算标准。

1.2.2XX省林业厅关于上报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的通知(豫林文[2008]48号)1.2.3XX省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和XX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

1.2.4XX市林业工程投资估算资料。

1.2.5XX省“十五”期间林业工程参数1.2.6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1.2.7《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1.2.8XX县林业局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结论该项目既有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感,也具备建成所必需的条件。

项目的建设对增加项目区的森林资源,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涵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水源,延长丹江水库的使用寿命,,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布局合理,土地劳力资源充足,营造林经验丰富,造林技术措施可行。

该项目所使用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健全,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配套资金有保证,能够保证实现建设目标,该项目投资风险小,切实可行。

第二章基地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的由来及形成为涵养水源,减少丹江水库泥沙的淤积,延长丹江水库的使用寿命,改善项目区域内的生态环境,XX县林业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和XX省林业厅的要求,围绕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结合XX实际,编制上报了XX县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经省有关专家评议、审核,认为切实可行。

根据XX省林业厅豫林文[2008]48号《关于上报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的通知》的要求,XX县林业局委托XX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对该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论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适应XX省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需要,大力发展水源涵养林随着社会发展对林业主导产业需求发生变化,林业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只有坚持生态优先,林业建设才能够与国家发展的大局紧密结合,林业部门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部门。

根据XX省2008-2012年五年林业生态建设规划,XX县编制了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把水源涵养林作为一项目重要任务来抓。

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任务,在XX县丹江水库及其支流选择合适地点营造水源涵养林。

2.2.2改善生态环境,净化丹江水库水质的需要亚洲第一大淡水库—丹江水库,位于XX县境内,水面60万亩,是国家即将动工兴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引水源头,丹江库区的绿化状况直接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源头的水源涵养;水质的净化,关系着京津等地区人民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质量。

多年来,我县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长期对森林资源的超负荷利用,以及传统林业经营方式带来的弊端,导致目前的资源现状和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因此,我们在保护与治理环境的同时,选择适宜的地段营造水源涵养林林,是搞好南水北调工程源头水源涵养,净化水质,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增加库区群众收入的必然手段。

同时丹江水库位于长江上游,防洪蓄水作用十分明显,增加植被扩大森林面积,减少泥沙淤积,增加水库库容,不仅可以减轻长江防洪压力,而且对整个江汉平原的防洪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三章市场调查分析与需求预测3.1产品现状及产品用途XX县总面积420万亩,山区、丘陵面积290万亩,加上丹江库区落差地和四旁地,适宜杨树生长的面积达70万亩,近年来,围绕丹江口库区生态改善,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林,在库区已完成10万亩造林任务,且生长快、材质好,每年通过间伐可获得木材5000 m3左右,主要为县内10多家人造板企业提供原料,但由于产材有限,大多企业处于关停产状态,产品供不应求。

3.2国内外用其产品的近期生产能力、产量和变化趋势根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平均每年对生产用材(包括商品材和农民的用材)的实际需求量为1.5-1.6亿立方米,而2007年我国木材需求量达3.5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材2.1亿立方米,就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状况来看,每年大体缺口在5000万立方米左右,尤其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木材产量压缩,木材供给的缺口达到6000万立方米,供需矛盾突出。

3.3产品成品情况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主要为木材加工企业提供工业原料,基地建成后,年可提供木材6.55万立方米,其中可用于胶合板加工的大径材占30%,年可供木材1.97万立方米,可用于浆低材占70%,年可供木材4.59万立方米,除满足我县需求外,还可为周边企业提供原料。

3.4国内外远期、近期需求量预测我国造纸工业发展很快,目前纸和纸板的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木浆生产缓慢,国产木浆仅占造纸原料的10%左右,远远低于世界90%的水平,每年大体进口木浆和纸板400-500万吨,另外我国人造板工业也是迅猛发展势头,每年木材需求量9500万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木材需求量将达1.1亿立方米,由于受原材料供应制约,人造板生产能力远远没有得到发挥。

3.5产品销售预测、竞争能力和进入国内外市场前景项目产品为木材,主要用于人造板和浆纸材加工。

目前国家为解决以木浆为原料的高档印刷纸、强韧包装纸等需求,每年花大量外汇,进口木浆、纸板和纸制品,每年进口量达500万吨,胶合板目前国内需求量逐年增加,销售市场十分广阔,同时木材浆纸是上等造纸原料,国际市场紧缺,竞争能力强,国内外需求量大,市场前景看好。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4.1自然条件XX县位于XX省XX市的西南部,鄂、豫、陕三省七县结合部,为秦岭山系东南余脉的延伸地。

北邻西峡县,东接内乡县和邓州市,南靠湖北省丹江口市和老河口市,西与陕西省商南县和湖北省郧县毗邻。

处于东径110°58′--110°53′,北纬32°35′-33°23′之间。

4.1.1地形地貌北部和西北部属秦岭东延部分,伏牛山南侧,大致为东西走向,境内有海拔900米左右的猴山、香炉山、封子山、肖山、角子山,从北向南连绵不断。

县西和西南部有秦岭、大巴山纵贯,与湖北交界的泰山系走马岭呈东西两峰,分别海拔1033米和1086米,为全县最高峰。

库南山区的朱连山、三尖山、马头山,海拔在450-500米之间,库东属XX盆地西南边缘,呈宽平垄岗状,境内山岭起伏,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大小山头6588个,山沟9214道,小溪144条,丹、灌、淇、滔、刁五条河流贯穿全境,丹江水库位于县境南部,由于群山环抱,形成西北突起向东展开的马蹄形地势。

4.1.2地质、土壤:西北山地,地质构造复杂,自代兴沟—玉皇顶—和尚头山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北部多为古老变质岩,主要是片麻岩,片岩土壤多为黄棕壤亚类的砂石土,土层较厚,肥力较高,中性偏酸;南部多为沉积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壤多为黄褐土亚类的石碴土,土层较薄,保水保土性能差,表层碳酸盐反应不明显。

丹江、灌河中下游,主要为沉积变质岩,丹江岸边仍以石灰岩为主,在丹江沿岸有一狭长的红色地区,主要是红色泥沙岩、页岩、砾岩,土壤除黄棕壤外,还有紫色土、潮土和水稻土。

黄土垄岗地区的成土母质为下蜀系黄土,大体呈条状分布。

全县土壤计有四个土类,五个亚类,十五个土属,三十三个土种,多为酸性到微碱性,ph值5.5—7.5,一般无石灰反应,黄棕壤占主要地位。

4.1.3水文、气候XX县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系,丹江为汉江一级支流,灌、淇、滔等14条河流为汉江二级支流,其他支流小溪140多条,全县河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丹江河;流域面积在100-200平方公里之间有灌河、淇河、滔河、刁河、东簧河等7条,流域面积30-100平方公里之间的有白浪河等11条。

XX县内的河流分属丹江和刁河水系,丹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3.5%,刁河水系流域面积仅占6.5%,丹江水系属山区型河道,河槽深,比降陡,洪枯流量变幅大,丹江荆关段洪枯流量之比最高年达300多倍,部分小河夏秋洪水陡涨陡落,冬春季节枯竭甚至断流。

全县河流均无封冻期。

地下水:XX县浅层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平均每平方公里含水量12万立方米,储量占全县地下水的74%,个别地方深层地下水自岩石缝隙涌出,形成水泉,终年不断。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5.8℃,极端最高温度42.6℃,极端最低温度-13.2℃,元月份平均气温 2.4℃,七月份平均气温28.4℃,由于地形影响稳定通过0℃的日期比淮南的商城、新县还要早8-10天,≥0℃的积温5600℃以上;≥5℃的积温5500℃以上;≥10℃的年积温平均为5123.2℃,都是全省最高值,无霜期228天,初霜期约在11月上旬,终霜期约在3月下旬,热量多,霜期短,是全省最温暖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为804.3毫米,且多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49%,4-10月降水量平均680.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84.6%,蒸发量为1743.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0%,≥10℃的日期为235.3天。

境内五河一库是天然的水热调节器,山河错落能较多的吸收太阳能,冬季北部有高山阻挡冷气团南侵,春秋东南来的暖湿气团顺河爬升,热量资源丰富,形成冬不严寒,夏不酷暑的温和气候,适宜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

4.1.4森林植被我县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结合部,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地带,适生的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栎类、马尾松、侧柏、杉木、棕榈、枇杷、杨、柳、榆、槐、椿、栎、和稀有树种:官桂、三尖杉、刺楸、刺黄连、香果树、银杏、樟树、白皮柏、青檀等279种,灌木有酸枣、冬青、胡枝子、荆和、黄栌木、锦鸡耳、麻桑等156种,藤本植物有野蔷薇、青藤、葛条、弥猴桃、五味子等26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