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糖尿病妙方(方12首)

治糖尿病妙方(方12首)

治糖尿病妙方(方12首)绍金命理医理求是的博客治糖尿病妙方(方12首)转载2015-03-26 21:21:03治糖尿病妙方1二冬汤【来源】清·程国彭《医学心悟》【歌诀】二冬汤用天麦冬,黄芩荷叶天花粉,人参知母生甘草,阴虚内热服之良。

【组成】天门冬6克,麦门冬9克,天花粉3克,黄芩3克,知母3克,荷叶3克,人参15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养阴清热,生津止渴。

【方解】方用天冬、麦冬、天花粉、荷叶、知母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人参益气补肺;黄芩、甘草合知母清肺除热。

综观全方,扶正与祛邪兼顾,以益气养阴为主,清热为辅,共奏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之功。

【主治】上消,症见渴而多饮、肺热咳嗽、痰少、舌红、脉细数。

可用于糖尿病、百日咳、肺结核以及阴虚内热之咳嗽等病症。

【加减】若糖尿病多饮多尿,加生地、熟地、淮山药、山萸肉;咳嗽不止,加百部、前胡、射干;咳而呕,加生姜、竹茹、枇杷叶;气阴虚,加沙参、太子参。

2玉液汤【来源】现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歌诀】玉液汤治糖尿病,山药知母鸡内金,葛芪五味天花粉,临证治疗用时多。

【组成】生山药30克,生黄芪15克,知母18克,生鸡内金(捣细)6克,葛根45克,五味子9克,天花粉9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生津,润燥止渴。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不能布津、胃燥津亏之消渴病。

方用黄芪、山药益气助肺,升阳布津;配以知母、天花粉滋阴润燥止渴;葛根升阳解肌,生津止渴;五味子益肾敛阴;鸡内金消食健胃。

合而用之,可使阳升而阴应,有行云施雨之妙,既补元气,又生津液,妙用无穷。

【主治】消渴病,气不布津,肾虚胃燥,症见口渴引饮、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混浊,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

【加减】若小便次数多,加人参;服药后渴虽止而小便仍多者,加山萸肉;若并发疮疖者,加鱼腥草;伴夜盲者,加苍术、玄参;兼有肺结核者,加冬虫夏草、女贞子、旱莲草。

3易简地黄饮子【来源】清·汪昂《医方集解》【歌诀】地黄饮子参芪草,二地二冬枇斛参,泽泻枳实疏二府,躁烦消渴血枯含。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人参、黄芪(炙)、甘草(炙)、天冬、麦冬、枇杷叶(炙)、石斛、泽泻、枳实(炒)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

每次用9克,水煎服。

日服2次。

【功效】养阴益气,润燥生津。

【方解】方用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滋阴养血以润燥;人参、黄芪、炙甘草益气健脾以生血;石斛养胃阴,平胃热;枇杷叶清肺火;泽泻利水,疏利膀胱;枳实导滞,疏利大肠之府。

诸药合用,共奏生精补血,润燥止渴之功。

所以对于阴虚有火、血液干枯,而致咽干面赤、烦躁的消渴证有效。

【主治】阴虚气弱、消渴烦躁、咽干口燥、小便频数量多、面赤、脉虚大。

可用于糖尿病、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产后失语等病症。

【加减】若见火旺,加黄连、黄芩;湿甚,加苍术、厚朴;水肿,加猪苓、车前子等。

4六神汤【来源】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歌诀】六神汤里用莲房,葛根炙草枇杷叶,黄芪再配天花粉,三消症治效堪夸。

【组成】莲房、葛根、枇杷叶、炙甘草、天花粉、黄芪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

每取12克,水煎服,日服2次。

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适量。

【功效】益气养阴,润燥止渴。

【方解】本方主要为治疗肺、脾、肾三脏阴亏所致的三消症而设。

方用枇杷叶、葛根、天花粉清肺养胃生津;配以黄芪、炙甘草益气;莲房收敛。

综观全方,三消俱治,共奏益气养阴,润燥止渴之功。

【主治】消渴,症见多饮、多食、多尿、兼有消瘦、或尿有甜味。

可用于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加减】若见心胃火盛、上焦燥热较甚,用本方合人参白虎汤或二冬汤治之;脾胃燥热,合白虎汤治之;肾水亏竭、蒸化失常,合六味地黄汤治之;阴虚及阳、火衰不能化气、气虚不能化液生津者,加附子、肉桂。

5活血降糖方【来源】《北京中医学院学报》(5)1986年(祝谌予方)【歌诀】祝氏活血降糖方,黄芪山药二地黄,归芍苍芎益母草,丹参玄参葛木香。

【组成】生黄芪30克,山药15克,苍术15克,玄参3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丹参30克,葛根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解】方中黄芪配山药善降尿糖;苍术配玄参善降血糖;丹参配葛根活血养血,生津润肺,是名医施今墨治疗糖尿病的经验结晶。

祝氏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四物(归、芍、芎、地)、益母草,增强了活血养血的作用;又加入了行气通络的木香,使气血通畅,津液四布,故用以治疗糖尿病有较好效果。

【主治】糖尿病(非依赖胰岛素型)。

【加减】烦渴、饥饿感明显者,加天花粉、玉竹、石膏、知母;头晕、头痛者,加夏枯草、菊花、钩藤等;伴有眼底视网膜病变者,加青葙子、枸杞子、谷精草等;伴疮疡痈疽者,加银花、紫花地丁等。

6消渴方【来源】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歌诀】消渴方中花粉连,藕汁地汁牛乳研,或加姜蜜为膏服,泻火生津益血痊。

【组成】黄连、天花粉、生地汁、藕汁、牛乳。

【用法】上五味中,黄连、天花粉为末,用诸汁调服或加生姜汁、白蜜熬膏噙化。

【功效】清热生津,滋阴补血。

【方解】本方是养阴润燥,清凉生津止渴之剂,适用于口干舌燥、口渴多饮、易饥多食的胃热消渴之证。

方中黄连、天花粉清泻心火,生津止渴,是治疗消渴证的要药;生地汁、藕汁滋润降火,生津止渴;牛乳养血润燥;生姜汁和胃;白蜜益胃生津。

合而用之,共奏清热生津,滋阴补血之功,故能使消渴痊愈。

【主治】消渴,症见胃热、口渴善饮、消谷善饥、口干舌燥、体力日衰者。

可用于糖尿病及热病后期津血虚损、小儿多饮多尿症等病症。

7白茯苓丸【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歌诀】白茯苓丸治肾消,花粉黄连萆蒌调,二参熟地覆盆子,石斛蛇床膍胫要。

【组成】白茯苓30克,覆盆子30克,黄连30克,瓜蒌根30克,萆薢30克,人参30克,熟地黄30克,玄参30克,石斛225克,蛇床子225克,鸡膍胫(即鸡内金,微炒)30具。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一般服3~6克,日服2次,食前磁石汤送下。

【功效】益肾生津,清利湿热。

【方解】方中黄连清降心火;石斛养阴生津,平胃热;熟地、玄参滋肾清热,益肾水;覆盆子、蛇床子益肾固精;人参补气;瓜蒌根、天花粉生津止渴;白茯苓、萆薢清利湿热而化浊;鸡内金固精止遗,有缩尿之【功效】;再加磁石重坠,引诸药入肾,使肾中虚热清,肾精固,肾虚得复,则肾消自愈。

【主治】肾消证(下消),症见渴欲饮水、小便频数、尿浑浊如膏脂、两腿渐细、腿脚无力。

可用于糖尿病。

【附记】一方无瓜蒌根。

8猪肾荠苨汤【来源】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歌诀】猪肾荠苨参茯神,知芩葛草石膏因,磁石天花同黑豆,强中消渴此方珍。

【组成】猪肾1具,荠苨90克,石膏90克,人参60克,茯神60克,知母60克,黄芩60克,葛根60克,甘草60克,磁石60克,天花粉60克,黑大豆若干。

【用法】用水先煮猪肾、黑大豆取汁,再和药煎2次,取药液混合。

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补肾固气,泻火解毒,生津止渴。

【方解】消渴强中一证,多因恣意色欲,或者久服壮阳药,以致肾阴耗涸,虚阳独发,精无所养而见强阳不萎、不交而精自出、小便无度、口渴唇焦。

方中知母、黄芩、石膏泻火清热;人参、茯神、甘草扶正固气;葛根、天花粉生津止渴;荠苨、黑大豆滋补肝肾,且最能解金石药之热毒;磁石、猪肾既能补肾,又能引诸药入肾。

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固气,泻火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故对于误服壮阳的金石药,热毒积于肾内,消灼肾阴造成的消渴强中诸症,有良好的疗效。

【主治】消渴强中、小便无度、唇口干焦、或伴发痈疽等症。

可用于糖尿病、强中、等病症。

【加减】若属阴虚火旺之强中、消渴等证,可与知柏地黄丸合并【加减】运用,效佳。

【附记】如系肾阳虚寒证者忌用。

9秘元煎【来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歌诀】秘元煎中用远志,山药芡实炒枣仁,白术茯苓炙甘草,金樱五味子人参。

【组成】远志(炒)24克,山药(炒)6克,芡实(炒)6克,枣仁(炒,捣碎)6克,白术(炒)45克,茯苓4 5克,炙甘草3克,人参6克,五味子14粒,金樱子(去核)6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调补心脾,固精止遗。

【方解】方用远志、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定志;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重在补益脾气;山药、芡实、金樱子收敛固涩。

合而用之,共奏补益心脾,固精止遗之效。

【主治】遗精、滑精、尿浊及妇女白带过多等,而兼神疲乏力、健忘、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者。

可用于神经衰弱、遗精、滑泄、糖尿病、妇女阴道炎、慢性宫颈炎、乳糜尿等病症。

【加减】若气短、乏力明显,加黄芪、党参;腰膝酸软、耳鸣者,加沙菀、蒺藜、莲肉;口干、尿黄者,加苦参、黄柏、萆薢等。

【附记】凡阴虚火旺之遗精,下焦湿热之白带、尿浊、不宜应用。

10双补消渴汤【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歌诀】双补消渴桂附地,萸丝泽味枸杞皮,苓盆山药楮实子,另煎分冲西洋参。

【组成】肉桂末15克,捣熟地15克,山萸肉、菟丝子、泽泻、五味子、熟附片、丹皮、枸杞子、白茯苓各10克,覆盆子、山药各15克,楮实子10克,西洋参10克。

【用法】上药除西洋参另煎分冲外,余药加水500ml,煎至100ml,水煎2次,混合。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益肝肾,补阴阳,生津止渴。

【方解】命火不足,肝肾俱虚,故方用熟地滋阴补肾而生精血;山萸肉助阴补肝而秘精气;山药清肺脾虚热;泽泻泻膀胱水邪;丹皮泻火;茯苓泻脾肺湿热;肉桂入肝肾血分而补命火之不足;附子通行十二经,除脾温肾寒补下焦之阳虚;覆盆子、菟丝子补肝肾,助筋脉而强阳益精;加楮实子补虚劳,助阳气;枸杞子润肺清肝,滋肾益气,治嗌干消渴;五味子益气生津,收敛肺气,滋肾水,除烦渴;西洋参滋阴降火,补肺生津。

诸药合用,共奏益肝肾,补阴阳,生津止渴之功,即滋养肺肾肝脏之阴,补益命门之火以蒸发脾阳,使能将水精之气散归于肺,肺得精气滋润,才能行治节之权,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而恢复正常。

【主治】消渴,症见渴饮无度,小便频数、随饮随消、饮一溲一、食思正常、睡眠尚可、脉沉数,舌淡苔薄白。

病已多年,屡治不效,原因未明的消渴,此方亦有效。

【附记】方名为笔者拟加。

并附验案说明。

11加味白虎汤【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歌诀】加味白虎地二参,归芍寸冬天花胶,石膏知母甘粳米,消渴病中是中消。

【组成】生地、北沙参各30克,白芍、寸冬、天花粉、阿胶(烊化分冲)各15克,当归、知母、甘草各10克,生石膏粉、玄参各25克,白粳米30克。

【用法】水煎服(浓煎)。

每日1剂,分4次温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