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肝衰竭的护理

急性肝衰竭的护理


(二)感染
• 感染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全 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 感染过程中,肝脏作为全身物质能量代谢的中心而成 为最易受伤的靶器官之一。 • 感染及脓血症,是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主要问题。 • 特别是长期呆在ICU的病人有很高的危险性,实际上也 是这些患者死亡的最终原因。
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
特征性异 常 对称性θ 慢波
有异常波 形,对称性 θ慢波
以昏睡和精神 三期 (昏睡期) 错乱为主
神志完全丧失, 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 , 明显异常 四期 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 , 极慢δ波 (昏迷期) 不能唤醒 可出现阵发性惊厥 、踝阵挛 和换气过度。
急性肝衰竭诊断
(三)药物与有毒物质
• 肝脏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最主要场所,很多药物 在体内发挥防治疾病作用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影 响肝脏的结构与功能,导致各种类型的药物性肝 损害。 • 可分为剂量依赖性肝损伤(直接毒性作用,为A 型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过量及体内蓄积有关, 如扑热息痛)和 • 特异质性肝损伤(B型药物不良反应,取决于机 体对药物的反应)。
机制
• 总的来说,是原发性损害与继发性损害两个方面。 • 肝细胞急剧坏死的同时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不足以进行代偿 是AHI/AHF发生的基础。 • 肝细胞通过凋亡和坏死发、 4、肝性脑病 5、肝肾综合征 6、脑水肿 7、循环功能障碍 8、肺损伤与低氧血症 9、内环境紊乱
缺血、缺氧
肝移植 急性肝衰 病因 急性妊娠 脂肪肝 创伤、 手术打击 药物及 有毒物质 感染
可以是多种因素同时致病
(一)缺血缺氧
肝脏缺血缺氧导致能量代谢障碍,钠钾泵正 常功能不能维持,使肝细胞不完整及功能受损;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也可引起 肝功能损害。 休克; 充血性心力衰竭; 急性进行性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急性闭塞性肝静脉内腔炎(Dudd-Chiari综合) 肝动脉栓塞和化疗。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分期 精神状态 神经体征 可有扑翼(击)样震颤 脑电图 多数正常 轻度性格改变 一期 (前驱期) 和行为失常
以意识错乱、 二期 (昏迷前期)睡眠障碍、行
为失常为主
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 亢进、肌张力增高、踝痉挛 及Babinski征阳性等。扑翼 样震颤存在。可出现不随意 运动及运动失调。
(四)创伤与手术打击
文献报到创伤后急性肝损伤发病率2%-47%。补体激 活、炎症介质释放、毒素吸收及创伤失血性休克和缺血再 灌注损伤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损 害。麻醉、手术时肝功能可发生暂时性低下。
(五)急性妊娠脂肪肝(AFLP)
妊娠35周以后发生的以肝细胞广泛脂肪浸润、肝功 能衰竭和肝性脑病为牲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认为妊娠后体 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本病有直接关系。加之处于应激状 态,使脂肪动员和脂肪酸进入肝脏增加,肝内三酰甘油合 成增加,糖砂储备减少,均有利于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
急性肝衰竭的护理
一、概念
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ailure,AHF):并非独立的疾病, 而是各种损肝因素(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药物与毒物等) 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原无肝病或虽有肝病但已长期无症状者的肝 脏2周内所引发的,以肝细胞广泛坏死或脂肪浸润而肝细胞再 生能力不足以进行代偿而导致肝细胞合成、解毒、生物转化、 转运和排泄等功能障碍为共同病理生理特征,以进行性黄疸、 意识障碍、出血和肾衰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 消化道症状 • 黄疸短期内进行性加重 • 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PTA小于等于40%, INR大于等于1.5 • AST大于2倍正常值 • 肝脏进行性缩小
肝细胞损伤监测
①ALT(丙氨酸转氨酶);AST(门冬氨酸转氨酶)。 分布次序: ALT 肝>肾>心>肌肉 AST 心>肝 >肌肉 >肾 酶活性下降可以是疾病恢复的表现,也可提示预后严重 (酶胆分离现象:肝细胞大量坏死 无能力产生转氨酶,血清中ALT可轻度升 高,而黄疸升高明显) ②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肝病时其同工酶LDH5增加为主且LDH5 >LDH4 心肌病变时LDH1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