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外交
能源与政治的关系
能源与地缘政治
目前,北美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区,亚太地 区位后第二,西欧第三。达三个地区占世界石油 消费总量的近80%,但其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仅占 世界总量的22%。欧佩克的石油消费量不到10%, 但这些国家却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2/3。 世界石油的消费区域构成与资源区域构成的严重错 位和失衡,使全球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一直非常 激烈,也使对原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直 面临着压力。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能源对经济的影响 1.能源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率 2.能源安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3.能源安全影响社会安全 4.能源影响经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5.能源影响地区经济结构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1.能源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率
能源对世界经济增长率有极大的影响。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曾触发了二战 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 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多。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也成为20世纪70年代末 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警告称,国际油价若在一年内上涨10美元,世界经济 增长串将因此降低1个百分点。
能源与政治的关系
能源与地缘政治 虽然世界大国对石油的争夺受各自的生存与发展需 求驱动,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国际石油争夺战 是因美国的石油战略变化而起。 在对世界石油资源的争夺中,美国是首要角色。美 国争夺石油不仅在于确保自身需求得到满足,更 有控制这一战略资源进而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的 长远意图。 冷战后美国中东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确 保它在波斯湾的石油利益。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进而 控制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9.11”后美军进驻中 亚,同样具有明显控制里海石油的战略考虑。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2.世界天然气市场 目前全球天然气市场主要分为北美、欧洲 和亚太三大市场。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3.世界煤炭市场 据预测。澳大利亚和美国将成为世界煤炭 市场的主要供应者。这两个国家控制着一 半以上的国际煤炭贸易量,并且在近十年 里这种情况将持续。其他几个大的煤炭出 口国有委内瑞拉、哥伦比亚、越南、印度 尼西亚、波兰和俄罗斯等国。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1)投资因素。 由于能源工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资本密集 型的特点,因此投资因素对世界能源经济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作用。 (2)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决定着对能源的长期需求。根据联合国 和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2012年10月世界人口已 突破70亿,其中,发展中国家人口将占到全世界 人口的80%。20世纪初,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 将经历城市化的过程,是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最快 的时期,因此世界能源需求将不断增加。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3)生态因素。 世界能源工业的发展严重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状况,从而使得生 态因素以及与此相关的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上升。 (4)技术因素。 技术进步与突破将影响末来能源供应的长期趋势。蒸汽机和内燃机的 应用分别导致煤炭取代木材、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 (5)成本因素。 价格是影响世界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 机的突出表现是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下 降了十几个百分点。未来能源价格也将影响人们的需求和扩大能源供 应所需投资的时间和力度等。
科技成果在产业上的广泛应用,必然触动经济结构脱胎换骨的大转折。 新能源的倔起、传统能源在开发、利用及浓度加工技术上的突破,能 源开发重心的逐步转移,环境质量、社会服务质量、生活质量的高标 准要求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结构,并进而使其经济结 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触发各种新兴产业的出现。
5.能源影响地区经济结构
能源与政治的关系
能源与地缘政治 而围绕着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形成了两环世界 能源需求圈,第一环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和 欧洲大陆;第二环包括北美、南美、撒哈拉从南 非洲、南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超过北美,成为 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与亚太相比、世界另两 大能源需求中心——北美和欧洲虽然能源消费量 很大,但能源需求增长极为缓慢,未来甚至有可 能出现能源需求停滞乃至下降的局面。 因此,可以把亚太地区称为未来的“世界能源需求 心脏地带”。
能源与政治的关系
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 能源出口国和能源进口国的利益不同,因此,二 者的能源发展战略不同。 1.能源进口国能源战略 (1)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 ①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②促进国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⑤增加战略储备。
能源与政治的关系
2.能源出口国能源战略 (1)能源出口国加强对油气资源的控制。 (2)能源出口国积极发挥稳定国际能源价 格的作用 特别是最近两年,交替实行了“减产保价” 和“增产抑价”政策,以保障能源价格相 对平稳。
能源与政治的关系
能源与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问题是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生存和发展空间的 问题。 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各国掌控政治经济发展所需要 的能源资源的能力和空间。 石油和天然气一直主导着世界能源市场。这两种传统能源 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它的不可再生性,即随着产量的不断 增长,储量将日趋减少;二是分布不均,即石油和天然气 的储量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而且多数发达国家基 本上都不是能源大国。也就是说,多数消费国都依赖能源 进口。 能源的这一特点,导致地缘政治越来越与能源密切相关。
能源外交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影响能源的经济因素: 能源是一种战略资源。能源工业是世界各 国经济的基础部门,因此,影响能源的因 素非常多。仅就经济因素而言,可以分为 宏观经济因素和微观经济因素。 1.影响能源的宏观经济因素 2.影响能源的微观经济因素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1.影响能源的宏观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与世界能源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有关, “决定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世界能源市场的 走势”。对能源产生影响的宏观因素主要有: 第一,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能源工业的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使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共荣共 存。 2.影响能源的微观经济因素 微观经济因素对世界能源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 主要包括投资、人口、生态、技术、原材料等因 素。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4.能源影响经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能源与经济、环境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能源支撑着所有工业化 国家;同时,由于能源大规模开采、生产和使用使得世界环境恶化、 能源短缺,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诸多问题。 总之,能源与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既是能源安全的原则,更是人类 安全的准则。探讨能源、经济、环境与人口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共同 的职责。
能源与政治的关系
能源与地缘政治 今天,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 湾到里海,从里海到外高加索,再到俄罗 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 能源富集地理带。这个巨大的地理带蕴藏 了65%的世界石油储量和73%的天然气储 量。 在这种意义上,可以把北非一波斯湾一里海 一俄罗斯称为“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世界能源市场
1.世界石油市场 西北欧石油市场位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地区的石油 加工企业和大型油库周围,主要是为欧洲国家服务。 第二大欧洲石油市场是地中海石油市场,位于意大利以及希腊沿岸石 油加工基础设施周围,主要向独立石油公司供应石油。该市场的年均 交易额约为300亿~400亿美元。 以新加坡为基地的东亚石油市场发展最快。1997~1999年的交易额 为800亿~900亿美元。 西半球的主要石油市场是加勒比石油市场,它位于加勒比海的一些港 口和油库附近,主要为美国及欧洲市场服务。 在墨西哥沿岸的一些城市以及纽约和南加利福尼亚也进行石油买卖业 务。 纽约和伦敦的石油交易所在世界石油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根本上说,石油价格取决于生产成本及供需关系。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4.世界电力市场 国际电力贸易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地区电力 市场的形成。美电力市场和欧洲电力市场 是其中两个最大的区域性市场。欧洲、亚 洲和非洲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启动电力系统 网络的计划,从而推动洲际电力市场的形 成。
能源与政治的关系
能源在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关键 性的作用。 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必须有国家的积极参与, 这就决定了政治因素在世界能源发展中的意义。 许多内政和外交政策的实施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 着一个国家能源工业的发展状况。 为保障能源安全,各国都制定了能源发展战略。
能源外交
能源外交的目的 能源外交通常有两大类: 以能源为手段的外交; 以能源为目的的外交。 前者如阿拉伯国家等,它们曾以石油资源作为武器, 通过石油禁运等手段来达到它们的政治目的或是 其他的目的。 俄罗斯也是一个典型的以能源推动外交的国家,它 在与中亚国家以及中、日等大国交往中很好地运 用了石油这张牌。
能源外交
能源外交的主体
Hale Waihona Puke 1.能源是战略资源,因此,国家政府是国际能源外交的主 体。实力强大的欧美发达国家控制和消费着世界上大部分 的油气资源。 2.跨国能源公司在国际能源秩序的构建和运转中发挥着强 大的作用。BP、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雪佛龙和 康菲石油六大能源企业控制着全球超过80%的优质油气资 源。它们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一方面赚取巨额的垄断利 润,另一方面成为本国推行对外能源战略的主要工具。 3.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也是能源外交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石油是工业国家的“经济血液”、“黑金子”,是与粮食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的战略物质,关乎国计民生。 大量的能源需求和有限的能源供给,加剧了各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2.能源安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3.能源安全影响社会安全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油、煤、天然气、电等 能源不仅在生产领域被广泛使用,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人与 能源几乎到了不能分离的程度。 然而,能源需求增加直接导致能源负荷加重,使得能源供应趋紧且价格上扬, 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