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作者:***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5期摘要:波兰作曲家弗里德里克·弗郎索瓦·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全部的艺术生涯都献给了钢琴创作,这在钢琴艺术史上众多的音乐大师中是独一无二的。

肖邦首创的叙事曲更是独具特色,将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

本文通过结合其创作背景、演奏技巧、曲式结构对肖邦《第三叙事曲》进行分析,以帮助演奏者更好的理解这首作品。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音乐分析;演奏技巧;曲式结构中图分类号:J624.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15-0066-01一、前言肖邦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完成于1831-1842年,是他21-32岁那段充满活力的青年时代的代表作品。

在他创作的各种音乐体裁中,叙事曲就像一个耀眼的明星闪闪夺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肖邦的叙事曲受文学上的叙事诗和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的影响,在他的叙事曲中充满了民间风格,主题具有民歌性质,并且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和变奏手法,唱出了波兰人民的生活、愿望和爱国情怀。

第三叙事曲是肖邦的经典作品之一,舒曼曾解释这首乐曲说:“这首叙事曲的形式、特征与肖邦的初期作品全然不同,应该说是属于最具有独创性的创作。

”这首叙事曲不像前两首那样有激烈的戏剧性,而仅有一定的叙事性和抒情性。

而叙事曲特有的叙事性,抒情性,使人听起来像是在讲故事,曲调随故事发展跌宕起伏,仿佛身临其境。

论技术难度,很多人觉的第三首相对比较簡单,但是第三叙事曲的情感处理复杂,艺术表现力十分丰富。

情感往往比技术更难把握。

曲子的后段也有技术难点,需要反复练习。

二、创作背景与音乐分析第三叙事曲是1841年肖邦在乔治·桑别墅“诺安”避暑所做,此时正值肖邦创作全盛时期,有着无限的创造力。

灵感来源于他的好友波兰诗人密茨凯维茨的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是叙述对爱情不忠诚的人终遭报应的民间传说故事。

在美丽的希维德什湖边,一位高贵且勇敢的骑士邂逅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少女,少女的出现使他心中爱情的热血涌动着,少女如仙女般轻盈的仿佛从迷雾中走出的身影深深的吸引着骑士,他鼓起勇气向少女表达自己的心意。

少女被骑士的热情打动,愿意与骑士约会。

并提出只要骑士忠诚于她,当她不在时,无论受到何种诱惑,他都能依然爱她,不背叛她。

那么她就愿意永远和他在一起,至死不渝。

可惜最终骑士没有受住诱惑,违背了当初的诺言。

毫无疑问,在转折点到来之前,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作品开头的前八个小节非常重要,第一主题旋律在左、右手轮流演奏,具有鲜明的叙事性,就像是情侣之间的对话。

少女问:“你会永远爱我吗?”骑士说:“是的,我会永远爱你”骑士反问:“那你呢,你是否永不变心”少女答:“是的,只要我一息尚存”。

第三个小节的波音,更为这句音乐增添了一丝灵巧与俏皮。

因为是对话,弹奏时应该注意语气和呼吸。

(见谱例1)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强烈而短促的八度与和弦,9-25小节结构与织体一致,在低音与高音,重与轻之间变换,就像男人与女人,也仿佛恋爱时的心情,跌宕起伏。

这一部分的强弱处理非常密集,对比鲜明。

第十四小节八连音应在不踩踏板的基础上,把音弹得灵巧,清晰。

26-36小节的颤音和琶音上行就像少女在戏水,游玩,是欢快的。

高音的八度非常的灵巧,透亮。

前八小节的对话又再一次出现,爱情更加的的甜蜜。

47-51小节是第一段的尾声。

第一次约会结束。

53小节后进入第二主题(见谱例2),一大段优美的舞蹈,流动性强,旋律在上声部。

骑士与少女第二次约会,充满了未知与期待。

两个人载歌载舞,划船游玩。

随着77小节的渐强,情感逐渐加深。

82小节后是这一段的高潮部分,也是笔者认为这首曲子最好听的部分,虽然不如乐曲结尾处的第一主题再现时辉煌,华丽,但也别有一番风采。

95小节又出现一次渐强,同样突出上声部,注意和声色彩。

103-115小节是第二主题的变化重复,是舞蹈性的,流动欢快的。

116小节进入到第三主题(见谱例3),第三主题是一个非常优美的装饰性主题,抒情中带有华丽。

这里便是剧情的重要拐点,骑士在等候中迎来了另外一位美丽的女子,相比之前的少女,更加精致且有魅力。

这便是之前的少女——水仙女,化作的另一个女人,来考验骑士的真心。

她在骑士而前翩翩起舞,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骑士痴迷的看着,完全被眼前的这位女子吸引,将之前的少女以及誓言全部抛之脑后。

这段旋律中装饰音是很重要且独具特点的,装饰音有长有短,都是上行,音域跨度较大,形成了十分优美的旋律线条,使其充满的独特的魅力极具浪漫主题色彩。

124小节,骑士不由自主的跟着水仙女的舞步,愚蠢、负心汉的嘴脸慢慢的暴露出来。

136-143小节右手的主旋律是歌唱性的,要弹得有热情。

144小节是第二主题的再现并由此进入展开部。

这里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骑士还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

为遇见美若天仙的水仙女而欣喜若狂,如痴如醉。

却不知水仙女已经看透了他,并且怒不可遏,决心报复。

157小节音乐开始变得阴暗,右手的旋律像是不再伪装的水仙女在控诉骑士的种种行为,表达自己的愤怒。

左手则像原本平静的湖水开始涌动,巨大的危机正向骑士席卷而来。

这里的左手要跟随右手的旋律有音量变化,像从地底下慢慢的涨出来一样,波澜起伏中音量逐渐上升。

165小节骑士开始害怕,慌张,乞求水仙女的原谅。

这里的左手更重要,像骑士急切的言语。

右手像是仙女的谩骂,一心要将骑士置于死地。

(见谱例4)173-183小节暴风雨席卷而来,水仙女掀起的滔天巨浪将骑士淹没,任他怎么挣扎都无法逃脱。

这一段是最难的技术段落,非常快速的跑动,ff的音量,非常有气势,弹奏时只靠手的力量是不够的,要运用身体的力量,把音量推上去,应首选将旋律音和节奏重音弹响。

音要弹得清楚,踏板换的要及时,需要大量的练习。

之后的183-212小节像极了水仙女的情绪——波动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213小节进入到这首曲子最重要的高潮部分,这里是曲子的再现部,聲音要饱满且富有力量。

这里的上声部旋律与开头的第一主题一致,是第一主题的再现,但是和声有了非常大的变化,音符变多充满力量(见谱例5)。

从227小节速度加快,音量由弱渐强。

结尾处231小节又再现了第三主题,相比之前速度更快,更有气势,最后强劲有力的结束在主和弦上。

在演奏过这首乐曲后不禁感叹:肖邦不愧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的作品尤其叙事曲中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景象,像诗一般的有着抒情与叙事功能,让人深入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述仅仅表达了笔者本人在弹这首曲子时,心中想象出的画而与景象。

以及如何根据音乐的走向,诗歌的故事来更好地理解并弹奏一首曲子。

当演奏者心中有了想要表达的情感,那么弹出来的曲子也会是富有感情且动听的。

三、曲式结构这首曲子是小快板,降A大调,6/8拍。

曲式结构为混合曲式,将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各种曲式结构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曲子中转调离调多,调式调性复杂。

曲子开头没有引子,直接出现主题,第一主题(1-52小节)前八小节具有对话性质,像情侣之间的问答,25-36小节调性从降b小调转向c小调再离调到C大调。

第二主题(53-115小节)开始于F大调,具有舞曲的性质,来回跳动。

从第77小节开始旋律不断向上推动到最激烈最强的82小节,情感逐渐加深。

103小节开始重复第二主题,此时的主题色彩是暗淡的,不是特别明朗,为第二主题做了收尾,同时慢慢引出第三主题。

从整体上来看,第二主题更像回旋曲式的插部而不像奏鸣曲式的副部。

第三主题(116-143小节)是一个华丽,优美的装饰性主题,调性回归到降A大调,结束在动听的,优美的歌唱旋律中。

再现第二主题(144-212) 144小节开始第二主题的再现,由此进入展开部。

157小节右手的旋律在第二主题中间部分出现过,左手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不断运行,创建一个紧张的气氛。

第213小节开始为再现部,将原来出现的非常单一的主题通过丰富和声织体的改变呈现出宏伟壮丽的感觉。

225小节开始出现的和弦,每个音都在很巧妙的进行转调,最终转回到降A大调。

尾声(231-241)又再现了第三主题,并强劲有力的结束在主和弦上。

四、演奏技巧这首曲子也有不少的技术难点,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涵,在演奏中要仔细感受做出不同的处理。

下而是笔者本人在演奏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旋律声部这首曲子层次分明,主题清晰。

演奏中应突出最为重要的旋律声部,并注意音的整齐。

例如第一主题,右手上行,左手下行,这个是最显而易见的。

(参照谱例l)这首曲子还运用了许多音程与和弦的连续进行,突出主旋律声部就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各个声部的不同音色,以及音乐的连贯性。

(1)第二主题右手弹奏音程时上声部最重要,弹奏时右手的四指五指应该勾起来,手部向外倾斜,勾勒出主旋律。

(参照谱例2)旋律在上声部的还有73-76小节,95-98小节136-143小节等。

(2) 63-65小节旋律在内声部(mifa rela fasol mila),同155-156小节。

(3)77-80小节,旋律同时在右手中声部和左手高声部出现,两只手同时突出,并做渐强。

(4)71小节第4拍旋律从右手转移到左手,要注意旋律的连贯与清晰,还要注意连线与跳音。

(见谱例6)(二)踏板想要处理好一首曲子,踩踏板需仔细斟酌,什么时候踩,什么时候不踩,什么时候抬。

处理不一样表达的音乐也大不相同,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影响音乐的美感,破坏曲子的风格。

(l)乐曲的前八小节音挨得比较近,换的要频繁,9至25小节每个小节的强拍踩踏板,根据和声的变化及时放掉。

26-32小节的踏板要根据旋律的变化而踩,使其有优美的旋律和清澈透亮的高音,形成不同的音乐色彩。

(2) 14小节弹奏八连音时放掉踏板,半音阶进行速度快踩踏板会影响音响效果,不利于音乐的表达。

(见谱例7)(3) 52小节的踏板要在小节结束踩而不是长音结束,这样更有延续性不会使音乐断掉。

(见谱例8)(4)第二主题出现时踏板踩在强拍,此时音乐处T弱音,在短连线与落捉的前提下这样的踏板加强了这段舞蹈旋律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音响效果。

(参照谱例2)(5) 92小节不同于前后小节,在第三拍应把踏板放掉。

因为是相邻音程不松开踏板会影响音响效果,应用手指把音连起来。

(见谱例9)许多人在演奏时,过分的依赖踏板,当音乐需要连的时候,要多学着用手去把音乐连起来。

比起单单用踏板来连,更能增强音乐的旋律色彩和情感。

音之间距离近的时候,用保留不重复音的方法。

音距离远的时候,用手腕带动,前一个音放的稍晚一些。

(6)136-143小节是根据左手和弦的变化换踏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