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喋血二战之苏德战争

喋血二战之苏德战争

• 苏联的国际地位因为在此战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为苏联打败德 国及成为战后大国奠定了基础,美英法等国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 同苏联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反法西斯斗争的合作,巩固了和增强了 同盟国内部的实力。
主要战争过程
•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的重 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铁路交通的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

基辅战役苏军60万人被俘

苏联南方战线败得更惨。1941年8月25日,基辅战役失败,
苏军60万人投降被俘。士兵惊慌失措,自动放弃阵地逃跑。苏军
西南方面军损失70万人。斯大林长子雅可夫·朱加施维里,是第
14装甲坦克师的连长,于7月16日,在维布斯克附近与几千名官
兵同时被俘。红军士兵自动投降德军。
• 克里木地区和黑海里海沿岸地区沦陷

开战头4个月苏军损失数字

1941年6-7月,损失65万余人,8月损失69万余人,9月损失49万
余人。德军掌握制空权,6月至9月,苏军损失战机8166架,占战争爆
发时苏军战机总数的96%
• 苏军集体枪杀士兵和处决将军

为了制止官兵溃逃和投降,苏军统帅部下令第24集团军竟一次集
体枪杀600多名红军士兵。1941年7月,莫斯科军事法庭判处4名苏联
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9月13日,德军17万人,500辆坦克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发起猛
攻。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

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人人手执武器
在废墟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一场最为残酷、
• 斯大林对苏军官兵的镇压没有达到制止苏军 溃败的目的。德军占领乌克兰后继续向前推进, 1942年5月8日,人数和力量都比苏军差一半的德 军,沿费奥西亚湾海岸发起攻击,苏军又指挥不 当,又导致一场大悲剧。12天时间,苏克里木方 面军伤亡17万余人,损失坦克347辆,大炮3476门, 飞机400架。德军以少胜多,占领上述地区。苏军 克里木惨败后,苏军元帅库利克、上将戈尔多夫, 被捕受审并被处决。1957年为他们平反昭雪,恢 复军衔。苏共中央认为,指挥错误的责任不应由 他们承担。
7600 门火炮,677架作战飞机。从整个战役规模来看, 德国在装备和实力上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苏联 方面为了鼓舞士气苏共中央政治局.国防委员会 最高参谋统帅部,总参谋部作战组一律没有离开 莫斯科,德军最凶猛的进攻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战争初期德国凭借强大地空军炮兵装备优势取得 了战役初期的有利地位,并且一度兵临莫斯科 城下,但是在顽强的苏联红军的抵抗下,德军 遭受重大损失,进攻锋芒锐减。战局一拖再拖 进入十一月后,苏联进入秋冬季节,穿着夏装 作战的德军准备不足,非战斗减员极其严重。 苏联方面斯大林于11月7日冒着德军炮火在红场 进行阅兵极大振奋了士气,接着士兵直接开赴前

苏德战场重要战役
• 1.莫斯科保卫战 •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3.列宁格勒保卫战 • 4.库尔斯克大会战
莫斯科保卫战
1942年9月底,德国中央集团军大举回宫莫斯科 这次战役德国代号为台风,德军台风行动动用进 共莫斯科兵力达到180万人,76个师1700辆坦 克,作为防御方的苏军动用了3个方面军一个战 役集群,125万军队75个师,960门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苏德战场
制作人 何涛
苏德战争
•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叫“巴巴罗沙”的计划,出 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 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 苏联。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 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 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著名的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誉为二战经典的转折之战,自此 苏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并于1945年5月2日攻占德 国首都柏林,5月8日,德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 苏德战争就此结束。
战备,准备不足,德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 2.德国采取闪电战式的突然袭击对苏发动全面袭击,
苏军疏于战备,战略战术手段落后,对德袭击猝不及 防,损失惨重。 • 3.苏联将大量军事战略物资配置于国境线防备德国进 攻,一旦战线被短时间内突破无法组织防御和反击。 • 4.大清洗运动中苏联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被害,使军 队丧失大批优秀指挥员,使战争初期无法与装备精良 作战素质优异的德军抗衡 • 5.战争初期苏军装备的落后。
• 1942年5月,苏军哈尔科夫惨败,被俘伤亡23 万人,损失坦克775辆,大炮5000多门。
• 乌克兰的沦陷

德军长驱直入抵达第聂伯河。9月15日,德军在洛赫维察地区
(乌克兰),将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包围,血战10天,苏军少数突围,
45万余人被歼灭,其中包括6万名军官。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洛夫
与参谋长图皮科夫阵亡。德军占领乌克兰全境。

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不久,又于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万的兵力进攻斯大林
格勒。希特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希特勒的阴谋再次破产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誓死抗敌,人人都投身
到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去。

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投向
前线,经过极其顽强抵抗和利用气候有利条件发动反击,取得了战役最后辉煌胜利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重大影响
战局结果 苏联:大约70万红军在战争中失踪 德国:在战争中损失兵力50万,投降9万 丢失坦克1300多辆,火炮2500多门。1.3万辆汽车
等其他装备
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德国从此 陷入持久的两线作战,战略优势不复存在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重大历史影 响
• 是苏联卫国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加速 了二战胜利的进程
• 轴心国一方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军队。轴心国内部开 始走向瓦解,从此一蹶不振迅速走向崩溃,苏联从此由战略防御 转入战略反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忙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士气,有 力的支援了世界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
德国将领古德里安与苏联方面军元帅朱 可夫
德国装甲突击集群向苏联腹地快速突击前进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 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 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 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 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 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 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 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 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 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 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 部队。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 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 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 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 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 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 最终迎来1945年5月对纳粹 德国的最后胜利。
将军死刑并立即执行: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大将巴甫洛夫;西北方面
军参谋长、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西北方面军通讯主任、少将格里果
里雅夫;第4集团军司令、少将科罗布科夫。



列宁格勒


初 期
北方集团军群
莫斯科

段 中央集团军群

场 态
南方集团军群
斯大林格勒

战争初期苏联大溃败的原因
• 1.苏联依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战略上长期对德国疏于
最为激烈的市区争夺战开始了。

为了打败法西斯,前苏联的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
主义精神赞歌。

9月14日,争夺市中心的激战达到了白热化的城市。德军从早到晚冲锋不止,他
们死伤惨重。据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战士,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和德军浴血战
斗。

为了争夺火车站,德苏双方争夺激烈,一周内火车站13次易手。
交战双方实力对比
• 名称:斯大林格勒会战 地点:斯大林格勒时间: 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 至1943年2月2日结束, 历时六个半月,约199 天参战方:苏联红军和 以纳粹德国为首由罗马 尼亚、匈牙利、意大利 等国组成的轴心国部队
战争结局
•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 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 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在战役最后阶段,德 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 第6集团军全部(下辖第8、11、51步兵军,第14装甲军)和第 4装甲集团军部分(第4军),有21个德国师的番号被从序列表 中消去(第3、29、60摩步师,第14、16、24装甲师,第44、 71、76、79、94、100、113、295、297、305、371、 376、384、389步兵师,第9高炮师),另有大量直属部队被 消灭(被歼灭时,第6集团军下辖第51和第53迫击炮团;第2、 第30烟雾发射器团;第4、46、64、70炮兵团;第54,616, 627,849炮兵营;第49、101、733重型炮兵营;第6、41轻 工兵营)。西方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85万人, 其中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而苏联方面的估计为消 灭轴心国部队150万人。无论是哪种估计,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 役中损失了东线南翼兵力1/4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德军开始走向衰落
德军大量有生力量被消灭,被迫从仆从国征调大量军 队,战斗力急剧下降。
美英加大对苏联的援助力度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 形成
参考书目
• 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秘密战事全公开。京华出版社, 侯鲁梁编
• 喋血二战全纪录 三联出版社 • 库尔斯克钢铁大绞杀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二战风云录之莫斯科保卫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