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浅谈亚健康——以当代大学生为例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日期: 2012年11月20日浅谈亚健康——以当代大学生为例【摘要】根据WHO确定的新的健康标准,医学专家对人类健康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既非疾病、也非健康,又可双向转化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发现被后来的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
亚健康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
这是一种现代文明病, 仪器检查无阳性及器质性病变, 但又存在频繁出现的不健康的生理状态。
亚健康概念的提出, 是现代健康的新思维、新理念。
现代医学认为, 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生活节奏加快,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加重, 饮食不规则, 结构不合理, 过度疲劳, 睡眠不足, 人体自然衰老等。
大学生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团体,随之而来的则是关于大学生的各种问题,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背后,总是伴随着各种不利健康的因素。
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症状的亚健康问题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关键字】亚健康大学生活干预措施亚健康状态预防预警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上海中医药大学一项近万人的调查证实,人群中只有10%~15%的人处于心身完全健康状态,50%~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 中医面临的新挑战随着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21世纪的疾病重点将不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 而是由心理、社会、生物行为等因素引起的身心疾病。
这类疾病包括常见高发的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
然而在这些身心疾病发病之前, 就已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报道说, 当今世界上约有50%~ 70% 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目前, 25 岁~ 35 岁的“亚健康人群”比例上升速度惊人。
与之相比, 医学界对亚健康的重视和研究滞后了, 中医尤其严重。
经过“高考”这个关卡后,顺利的进入了大学的相对优秀的学生,在大学里没人督促,诸多方面找不到之前的优越感和充实感。
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开始颓废,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令他们猝不及防,他们在亚健康时代寻寻觅觅,却找不到想要的东西。
当代社会,随着教育制度的改善,教育公平的推进以及社会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已经有有越来越多的人上大学,因此大学生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团体,随之而来的则是关于大学生的各种问题,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背后,总是伴随着各种不利健康的因素。
以上海为例,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14.29%。
理科类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为12.16%,文科为16.25%;男生亚健康发生率为13.26%,女生则为16.07%,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亚健康比例并不小,因此不容忽视。
而湖北作为教育大省,学生的身体、心理状态是值得引起注意的大事。
80年代中期,前苏联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这一发现被后来的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
亚健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困倦疲乏;睡眠障碍是亚健康状态的另一常见症状,可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失眠,如入睡难、多梦、易惊醒。
除了疲劳以外,还有各种慢性疼痛、免疫力下降、易反复感染等;种种的躯体不适及心态失衡,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妨碍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它可以长期的、潜隐的损害健康,最终走向疾病,也可因某种因素促发重症,甚至发生猝死。
据统计,近几年来日本每年发生医学论文“过劳死”超过万例,我国青壮年人群猝死也明显增多。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处于亚健康疾病状态的人口呈上升趋势。
那么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其亚健康的根源是什么呢?经相关医学专家的调查研究,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一)、睡眠较晚、无规律如今大多数大学校园都提供校园网,也有宽带网,因此喜欢网游的学生,尤其是男生,常常会熬夜玩游戏,导致精神亢奋,无法入眠,因此睡眠严重不足。
部分女生也会由于迷恋电视节目或者电视剧而熬到很晚。
熬夜易伤肝,这一习惯会导致肝火过旺,也就是上火。
曾有人对一个地区的大学生做了调查,发现有57%的经常熬夜。
其中,大四学生中有熬夜的习惯更高,达71%的。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在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还要准备考各样证书或找工作,是熬夜最大推动力。
像有些特殊专业,很多时候同学们需要熬夜完成一个个大作业,而且很多时候坐在电脑前面就是一整天,很少出门做运动,大多数的时候大家都在网络上找寻有关设计方面的资料。
有些学生做事喜欢拖拉,到最后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马,就会马不停蹄的赶制作业,以至于忘记时间,这也造成了他们经常熬夜的毛病。
(二)、饮食不科学不良饮食行为、营养不均衡、偏食所致某些营养成分缺乏;营养过剩、高脂肪、高热量、高钠盐摄入,纤维素摄入减少;大多数高血脂和肥胖是由于摄入和消耗的不平衡以及缺少体力活动引起。
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饮食并不是很留意,忙碌时常常以泡面为食,或是食用其他低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乃至是零食,一些女生采用不科学的减肥方法,经常不吃正餐,因此导致身体营养供应不足,免疫力也随之下降。
如今绝大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往往不清楚怎样吃好三餐,而且很多同学本身就存在着一些不太好的饮食习惯。
长此以往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影响自身发展。
多数大学生日常饮食没有规律,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时间经常不固定。
大学生中很多人不重视吃早饭。
他们往往会因为头天晚上熬夜第二天早晨起床很晚,就放弃吃早餐而直接吃午饭。
由于熬夜过多,起床时间就会相对推迟,导致没有时间吃早饭,而选择吃夜宵的人数更多。
以我们学校为例,除了大一学生要求上早晚自习,同学们必须早起外,其他年级的学生都有大量同学早中餐一起吃的情况。
(三)、上网时间过长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上网的习惯,有些甚至在网上做兼职,因此,课余大部分时间是消耗在网上,但是上网时间过长也是健康的一大威胁,电脑的辐射会损伤皮肤,降低视力,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甚至会引起精神紧张,大脑混沌。
另外,大部分学生沉迷游戏,这主要是针对男生,魔兽世界、英雄联盟等联机游戏已经风靡大学校园,大学生玩家们经常可以在宿舍花上一个晚上或是下午攻克游戏,对生活中其他事物的兴趣已经逐渐消退,精神也萎靡不振,常常对事物提不起兴趣,沉迷游戏总是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四)、缺少锻炼虽然学校有体育课,但是一周也仅有一两节,而且仅仅是针对部分年级的大学生二开设。
而在其他的课余时间里,很多学生会选择宅在宿舍,出门逛街或是去图书馆自习,很少会自发的参加体育锻炼。
青春如金,青春宝贵。
人生正值好年华,精力旺盛,这会给不少青年大学生们一个错觉:即“病不倒,垮不了,现在学习最重要,不练身体也无妨。
”况且,有太多东西要学,有太多工作要做,而依仗青春活力,年轻人往往过多地消耗体力,忽略了体育锻炼。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仅为18%。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学习忙、没时间是大学生的首选因素。
排在其后的影响因素有没有锻炼意识,没有锻炼设施和场地,不喜欢体育运动,锻炼对健康作用不大,没有伙伴等。
由于当前就业压力很大,使得大多学生更多关注自己的学习,考虑毕业以后的去向,因此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上网者去图书馆、教室,有少部分忙于学生兼职工作等,使得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去锻炼,更不用说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压力无处不在,紧张已成为现代人的共同特征。
人们的激烈竞争、努力拼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作为个体心理上的紧张、冲突、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也必然增加,个体面对外环境中的挑战和威胁所产生的这些心理和生理反应就是应激,应激反应也必然影响到人类健康。
有些专业的学业比较繁重,加之学生工作、升学、就业等等所带来的压力,一些大学生终日处在焦虑的状态,精神紧张,感到总是有做不完的事,心理压力大可见一斑。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业负担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大学生因心理疾病不能继续学习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多。
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由于心智发展、年龄结构等原因成为心理疾病易发群体。
作为社会新知识、新观念的集约地和发散地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经济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心理亚健康状态已成为大学生中一种常见的状态约占在校大学生的22-35。
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求询者中逾70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原因分析研究表明造成大学生的亚健康心理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年级分布来看大四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比例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
大四学生要面临毕业、工作等问题可能是导致四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人数比例高的一个原因。
从专业分布来看,哲学、文学、艺术类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可能与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投入很多感情导致情绪不稳定。
从入学前身份来看,已工作过和入学前是待业人员的大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比例要明显高于入学前也是学生的大学生,已工作过和入学前是待业人员的大学生可能因为有较多的社会经历而很难适应学校的生活方式。
从家庭居住地来看,家庭居住地为城市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人数比例最高,其次为家庭居住地为城镇的大学生,最低的是家庭居住地为农村的大学生。
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收费以及扩招直接带来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大规模增加。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着一些负面的心理特征。
有的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有的过分“自尊”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有的性格孤僻缺乏与人交往的信心和能力,有的过分敏感、多疑容易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敌对情绪另外针对学费、生活费、学业就业等现实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长期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
三、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圈中的生命物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系,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植被的破坏、气候改变,破坏了生态平衡。
电磁污染;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导致遗传物质DNA的突变,免疫功能紊乱,使肿瘤的发生率增高,还造成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损伤、呼吸道疾病增多、出生缺陷和生育问题。
另外家庭环境的差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是独生子女比例增加。
独生子女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在在校大学生均以90后为主且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已处于高峰。
由于家庭的溺爱,大学以前的生活大部分都养成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