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xxxxx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 .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类.班级:xxxxxxxxxxxxxxxxxx时间:2019年10月18 日.指导教师:xxxxxxxx .实验名称:集成触发器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RS、JK、D触发器的基本逻辑功能测试方法;2、掌握时序电路的设计;二、实验原理触发器是构成时序电路的基本逻辑单元。
它具有两个稳定状态,即“0”状态和“1”状态。
只有在触发信号作用下,才能从原来的稳定状态转变为新的稳定状态。
因此触发器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电路,可作为二进制存储单元使用。
触发器种类很多,按其功能可分为基本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等;按电路的触发方式又可分为电位触发器型、主从型、维阻型、边沿触发器型等。
基本RS触发器是各种触发器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能存贮一位二进制信息,但有一定约束条件。
例如用与非门组成的RS触发器的R'、S'不能同时为“0”,否则当R’、S’端的“0”电平同时撤销后,触发器的状态不定。
因此只R'=S'=0的情况不允许出现,也就是RS=0约束条件。
基本RS触发器的用途之一是作无抖动开关。
例如在图4-1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 接通时,由于机械开关在扳动的过程中,存在接触抖动,使得F点电压从+5V直接跃降到0V一瞬间(几十毫秒),会发生多次电压抖动,相当产生连续多个脉冲信号。
如果利用这种电路产生的信号去驱动数字电路,则可能导致电路发生误动作。
图4-1这在某些场合是绝对不允许的,为了消除机械开关的抖动,可在开关S与输入端A之间接入一个RS触发器(见图4-2所示),就能使F端产生很清晰的阶跃信号。
那么这种带RS触发器的开关通常称为无抖动开关(或称为逻辑开关)。
而把有抖动的开关称为数据开关。
图4-2TTL集成触发器主要有三种类型:锁存器、D触发器和JK触发器。
锁存器是电位型触发器。
由于它存在“空翻”,不能用于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只能用于信息寄存器。
维阻D触发器,克服了“空翻”现象,所以称作维阻型触发器。
主从型触发器,虽然克服了“空翻”,但存在一次变化问题,即在CP=1期间,J、K 端若有干扰信号,触发器可能产生误动作,这就降低了它的抗干扰能力,因而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边沿触发型JK触发器抗干扰性能较好,故应用广泛。
图4-3是集成JK、D触发器的逻辑符号。
图中RD为复位输入端,SD为置位输入端,端旁的小圆圈表示低电平驱动。
当SD和RD端有加“0”信号驱动时,触发器的状态不受CP及控制输入端所处状态的影响。
CP为时钟输入端,在SD=RD=1时,只有在CP 脉冲的作用时才使触发器状态更新。
CP端有小圆圈,表示该触发器在CP产脉冲的负沿时翻转。
CP端没有小圆圈,表示该触发器在CP脉冲的正沿时翻转。
在部分国外的触发器符号中,CP端的小圆圈上加有尖角标志,表示该触发器是负沿触发器的边沿触发器,如图4-3(C)所示。
J、D、K为触发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它们是触发器更新状态的数据。
若J、K、D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输入端时,就将这些端子画成与门的形式,如图4.3(a)、(b)中所示。
Q和Q’为两个互补输出端,通常把Q=1,Q’=0的状态,定为触发器的1状态,而把Q=0,Q’=1的状态定为触发器的0状态。
图4-3为了正确使用触发器,首先要掌握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RS触发器的特性方程是Q*=S+R 'Q(RS=0为约束条件);D触发器的特性方程是Q*=D;JK触发器的特性方程是Q*=JQ '+K 'Q。
逻辑功能掌握了,还要注意触发器对CP脉冲与输入信号之间互相配合的要求。
一般来说,边沿触发器要求控制输入端信号超前CP脉冲触发边沿一段时间建立,并在触发边沿到达后继续保持一段时间。
各种边沿触发器对建立和保持时间上有所差别。
主从触发器则要求控制输入信号在CP=1期间不应发生变化,否则将可能导致触发器错误输出。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应加以注意。
触发器的应用范围很广,它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
至于计数器的设计方法,在课本中电路部分均有章可查,这里不再重复。
三、实验设备及器件1、数字逻辑试验箱一个;2、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个;3、元器件:74LS74、74LS112、74LS00芯片各一个。
四、实验内容1、实验内容1:D触发器(74LS74)的功能测试:(1)按表4-1要求改变S’和R’,观察Q和Q’的状态。
(2)按表4-2的要求,测试并记录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表中0->1为上升沿;1->0为下降沿。
CP脉冲应由单脉冲源来提供)2、实验内容2:JK触发器(74LS112)的功能测试:(1)按表4-3要求测试并记录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3、实验内容3:使用JK触发器设计一个三进制的同步减法计数器。
要求写出设计的过程,画出逻辑图,测试并记录电路的状态转换真值表。
观察并记录时钟脉冲和各级触发器输出的工作波形(由于输出波形的不对称性,应特别注意测试方法,正确观察它们的时间关系。
如果示波器观察不明显,可用发光二极管灯L来显示)五、实验过程1、实验内容1.1:(1)实验设计思路:将SD'与RD'作为两个输入端,Q与Q'为输出端(接灯泡),而此时CP与D的状态对整个实验结果并无影响,不断改变SD'与RD'的0、1状态(根据表中所给数据进行改变),然后再观察Q与Q'的亮暗并记录(2)元器件管脚图:图4-4 74LS74管脚图(3)器件管脚连线图、实际连线照片及说明:图4-5 实物连接图说明:根据逻辑电路图依次连接可得到如上实物连接图(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实验步骤:1.根据逻辑电路图连接各点,选取1接⎺RD,4接⎺SD作为输入,将CP接3,将D接2,将5接Q,Q*接6,将7接GND,14接VCC2.按照表格所给数据,不断调节⎺SD、⎺RD的状态3.观察两个输出灯泡的亮暗并记录如下表格实验数据:(5)实验总结。
根据上表依次输入电平及变化即可得出:S’D=1,R’D=0,Q置零,S’D =0,R’D=1,Q置1,S’D=R’D=1,Q保持不变实验内容1.2(1)实验设计思路:在实验1.1的基础上,将D触发器(74LS74)的2连接开关,3连接单脉冲,,按所给的表要求改变D、CP(QD为上升沿,QD#为下降沿)和Q的初始状态(通过1.1实验的方法),观察小灯泡的状态(2)元器件管脚图:图4-6 74LS74管脚图(3)器件管脚连线图、实际连线照片及说明:图4-7 逻辑电路图(下降沿)图4-8 逻辑电路图(上升沿)图4-9 实际连线照片(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实验步骤:1.电路下降沿按图4-8连接,上升沿按图4-9连接2.打开电源后按照所给表的数值进行调整3.S'D和R'D都置为1,逐个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L11小灯泡的亮暗状态并记录实验数据:表4-5 D触发器测试结果(6)实验总结:D 触发器当 D=0 时,Q 置 0,当 D=1 时,Q 置 1。
2、实验内容2:(1)实验设计思路:将JK触发器(74LS112)的1连脉冲(CP),2,3两个输入端连接开关,2为K,3为J,另外两个输入端4、15也连开关,4为S'D,15为R'D,5、6两个输出点连接小灯泡,5为Q,6为Q',按所给表的要求改变J、K、CP(上升沿或下降沿),通过改变S'D和R'D来改变Q的初始状态,观察小灯泡的状态(1)元器件管脚图及功能说明:(2)逻辑电路图及设计说明:设计说明:S'D连接4,R'D连接15,Q连接5,Q’连接6,J连3,K连2,脉冲为CP连1,图4-12为下降沿(1->0),图4-13为上升沿(0->1),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暗,得出输出情况(3)实际连线照片及说明:说明:1连脉冲(QD或QD#)2连K6,3连K7,4连K9,5连L8,6连L7,15连K8,7连GND,14连VCC(5)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实验步骤:电路下降沿按图4-11打开电源,按表4-3所列输入状态(J、K由开关控制,CP为上升沿时,连接QD,CP为下降沿时,连接QD#,Q的初始状态根据实验1-1的方法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S'D和R'D都置为1),逐个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L8的状态,亮则为1,暗则为0,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实验数据:(6)实验总结。
经过总结发现,当CP为下降沿时:JK触发器当J=K=0时,Q保持不变;当J=0,K=1时,Q置0;当J=1,K=0时,Q转置(Q=0,则Q*=1,Q=1,则Q*=0)。
当CP为上升沿时,Q保持不变3、实验内容3:(1)实验设计思路:因为这是一个三进制的同步减法器,所以要减三次就是一个循环,我们假设初态11是循环的开头,减1后,次态变成10,10减1后,次态变为01,01减1后,因为这是减了3次了,所以01减1的次态要变回11,因此我们不能让00出现在次态中,当00为初态时的次态是任意的,如下表所示再观察次态与初态的关系,根据JK触发器的性质,利用两个JK触发器,将次态通过或门将信号输入到JK触发器的JK输入端中,利用数字显示器和示波器,观察两JK触发器的输出状态(2)元器件管脚图及功能说明:(3)逻辑电路连线图:(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实验步骤:1.画出逻辑图002.状态转化图3.功能驱动表根据JK 触发器的性质可知,当JK 触发器的初态与次态相同时,J=K=0,当JK 触发器的初态与次态不同时,J=K=1,1J=1K=Q n’ 1+Q n’ 0,2J=2K=Q n 1+Q n’ 0根据所给的表在仿真操作软件中设计出三进制的同步减法计数器,分别观察记录数字显示器的状态实验数据:(6)实验总结:先通过设计计数器的初态与次态,再根据JK 触发器的性质,通过计算将信号经过转换(两个或门)输入到JK 触发器的输入端,即可得出三进制的同步减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