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蔬菜产业大事记 word整 理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7年蔬菜产业大事记
2017年,蔬菜产业色彩纷呈:蔬菜科技方面,我国蔬菜学科院士再添
一人,多项蔬菜科研成果引起业内外瞩目,番茄风味育种有了切实可操作 路线图;蔬菜种业方面,“品种登记”成业内热议词,种子企业在国内外 频繁“掀起”并购潮,蔬菜品种知识产权案被广泛关注;蔬菜市场方面, 2017年蔬菜价格整体偏低……
1蔬菜科技
1.1我国蔬菜学科院士再添一人
2017年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选院士名单,湖南省农业 科学院院长、辣椒研究专家邹学校名列其中。
邹学校从事辣椒遗传改良与育种研究 30余年,与团队共育成辣椒新品 种56个,其中获国家奖的品种有 42个,全面提升了我国辣椒品种早熟、 丰产、抗病、抗逆、耐贮运、加工、机械化采收等育种水平。据不完全统 计,育成辣椒品种国内累计
推广面积 438.7万hm2(6580万亩),高峰时期 约占主产区面积的50%占鲜食辣椒面积的80%以上,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 益326亿元。此外,他还建立了辣椒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体系,创新了甜椒 恢复系的选育方法,率先在辣椒上引进“穿梭育种”技术等。 截至2016年,
邹学校研究员率领的辣椒团队已建成保存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最多的、共
3219份的辣椒种质资源库。
至此,我国蔬菜学科已有5位院士,其他4位分别是:方智远(中国 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要从事甘蓝育种)、吴明珠(新疆农业科学 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甜瓜育种)、侯锋(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主 要从事黄瓜育种)、李天来(沈阳农业大学,主要从事设施园艺研究)。
1.2 4项蔬菜科研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4项蔬菜科研成果被授予“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表
1)。
1.3蔬菜基因组测序取得重大进展
1.3.1番茄风味育种有了切实可操作路线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
究所黄三文团队在番茄风味品质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绘制出番茄风 味改良路线图,为培育美味番茄提供了新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于 2017年1
月27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科学(Scienee )》杂志上。
该研究团队对100多种番茄进行了多次严格的品尝实验,并利用数据
模型分析确定了 33种影响消费者喜好的主要风味物质, 揭示了番茄风味的
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 400多份番茄的风味物质
含量,并进行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控制风味的 250多个
基因位点,首次阐明了番茄风味的遗传基础。研究同时发现,一些挥发性 物质能够提高果实的甜感,另一些则可以赋予果实花香的气味。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之所以番茄风味不如以前,是由于在现代育种
过程过于注重产量、外观等商品品质,导致控制风味品质的部分基因位点
丢失,造成13种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降低,最终使得番茄口感下降
132番茄紫色果实形成的分子遗传基础被揭示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合作研究,揭示
了番茄紫色果实形成的分子遗传基础以及果实表皮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 子调控网络,为番茄高品质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2017 年11月25日在线发表于《实验植物学杂志(Journal of
xperimental_x0007_Botany )》上。
某些野生种番茄含有Aft、Abg或atv等遗传位点,因果皮能产生花青
素而呈紫色。然而,这些遗传位点具体的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
利用分子遗传学研究手段,发现在含有 atv位点的番茄材料中,SlM YBATV
基因编码区4bp的插入导致基因移码突变和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并丧失了
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导致果皮中花青素大量合成和积累,从而
果实呈现紫色
表1 2017年度蔬菜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粮屯 河股份有限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通过番茄全基因组分析,该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可能参与阻遏花青素生 合成的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早熟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 金黎平、庞万福、卞春松、徐建飞、李广存、 主要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种选育与应用
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技术与广适性品种选育
高光效低能耗LED智能 植物工厂关键技术及系统
集成 段绍光、金石桥、李飞、郜刚、谢开云
张金霞、黄晨阳、陈强、高巍、王波、谢宝贵、
赵永昌、赵梦然、张瑞颖、黄忠乾
杨其长、魏灵玲、宋卫堂、周增产、刘文科、
郭文忠、张国义、程瑞锋、李琨、李成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四川省农业
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
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 大学、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
研究中心、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
番茄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
创新与应用 廖小军、余庆辉、胡小松、连运河、陈芳、
李风春、杨生保、韩文杰、韩启新、陈贺
MYB抑制因子,包括2个R3 MYB禾口 4个R2R3 MYB抑制因子。 基因转录水平分析表明,在番茄 SIM YBATV突变体的果实表皮中,由于 SIM YBATV突变蛋白失去了抑制功能,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大多数结 构基因和部分调控基因上调表达。基于上述结果,该研究提出了一个番茄 果实表皮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网络模型。
1.3.3番茄果实苹果酸代谢调控的新机制被发现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叶志彪教授课题组在 番茄果实苹果酸代谢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 2017年8
月16日在线发表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 )》上。
有机酸成为影响番茄风味的主要因素,而有机酸的贡献者主要是苹果 酸和柠檬酸。植物苹果酸向液泡的转运是通过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来实现 的。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u minu m-activated malate tran sporter ,
ALMT就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膜蛋白质。该研究分析发现 ALMT9的启动子
中的一个3bp插入缺失(in del )与果实苹果酸含量完全连锁。进一步分析 表明,ALMT9 indel_3正好位于SIALMT9启动子中的一个可以被WRKY4直 接结合的 W-box元件中WRKY4通过结合ALMT9启动子上 W-box来负调控 ALMT9的表达,进而抑制番茄果实中苹果酸积累。进化分析显示, ALMT9
indel_3在番茄由醋栗番茄(PIM)驯化到樱桃番茄(CER、樱桃番茄到现 代大果番茄(BIG)的改良过程中受到人工选择。
该研究揭示了 ALMT基因在番茄风味品质形成和铝毒抗性方面的双重 作用,ALMT9可能是番茄驯化过程和遗传改良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其调控
机制的揭示为番茄风味品质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ALMT9基因调控番茄苹果酸积累具有广谱性,在番茄野生 种和栽培
种的苹果酸积累中均发挥作用。此外,番茄 ALMT9基因与苹果中 报道调控苹果酸积累的Ma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暗示园艺作物在果实苹 果酸调控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因此,该研究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相关品质 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为园艺作物品质遗传改良奠定了重要的 基础。
2蔬菜种业
2.1 “品种登记”成热议词
围绕新《种子法》的落实,农业部在 2017年初发布了多项针对非主要 农作物“品种登记”的措施,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第一批29 种《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目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指南》,并于2017 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建立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信息平台。 截至2017年12月21日,农业部已发布5批品种登记公告,共有1428个 品种成功登记,其中蔬菜品种有 753个,包括大白菜139个、结球甘蓝40 个、黄瓜36个、番茄99个、辣椒139个、西瓜226个、甜瓜74个。
与“审定”相比,“登记”不再对品质、抗性和产量设置要求,只要 求品种符合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 DUS),以保证该品种在市场上 的唯一性。如果品种在选育过程中就注意各项数据的保存,那么对于种子 企业来说,品种登记只是一个把平常育种积累的材料稍微进行整理的过程, 但这却能够保证品种推广拥有“身份证”。
除此之外,《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 已于2017年1月1 日正式施行。由于“标签管理办法”在2016年颇受业界关注《,中国蔬菜》 已进行过多次相关报道。
2.2实行品种登记后,蔬菜品种知识产权案备受关注
2017年,有几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引起业内广泛关注,首当其冲的便
是北京华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耐)娃娃菜被侵权案件。 2017年5
月16日,北京华耐以“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为由,在兰州市中级人民 法院起诉北京丰桥国际种子有限公司(丰桥国际),后在2017年6月4日 追加起诉兰州丽勤种业有限公司 (丽勤种业)。2017年11月10日,法院一 审判决丰桥国际及丽勤种业不得以任何名义生产和销售涉案娃娃菜品种, 并赔偿北京华耐经济损失及鉴定费、诉讼费等共计 822 040元。
根据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10月28日, 北京华耐已为其大白菜品种华耐 B1102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直到 2015 年11月1日取得授权。华耐B1102是以9051为母本,以9012为父本配组 杂交而成。其中母本9051是春黄5代自交纯化而成;父本9012是小巧连 续5代自交纯化而成。
在这起案件中,北京华耐是最早、且唯一申请上述品种植物新品种权 保护的种子企业。尽管如此,丰桥国际等经营单位对判决存有异议,认为 涉案品种为1999年就育成的CC-01,并且在市场上已经销售十余年,不应 该取得植物新品种权。这起事件也是我国蔬菜品种长期以来“一品多名” 现象的一个缩影,引发了行业对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重新思考和重视。
种子行业作为高科技行业,核心是知识产权,民族种业要想发展,必
须保护好知识产权,否则不可能赶上国际步伐。据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 办公室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17年10月底,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
权总申请量超过2.1万件,总授权量为9666件,其中蔬菜作物的总申请量 为1696件,总授权量为546件,排名前三的品种依次是:辣椒 79件、黄 瓜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