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文件目录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制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电石生产管理流程图操作规程电石炉工艺操作暂行管理规定工艺文件管理目录一、生产管理制度1、工艺管理制度2、巡回检查制度3、工艺指标管理制度4、技术教育培训制度5、三废治理环境保护制度二、生产工艺管理制度三、电石生产工艺流程图四、操规程明细表1、上料安全操规程;2、绞车工安全操作规程3、炉面工安全操作规程4、出炉工安全操作规程5、配电工安全操作规程6、天车工安全操作规程7、加电极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8、电石包装工安全操规程9、成品库安全操作规程10、液压系统岗位操作规程11、炉前化验操作规程12、机修工安全操作规程13、制作焊接电极桶操作规程14、电器安全操作规程15、安全生产动火规程16、矿热炉尾气净化系统安全操作规程17、吊装作业规程18、动火作业规程19、设备内作业规程20设备酸洗操作规程电石炉工艺参数电炉变压器:HCSSPE-16500KVA/35KV额定容量:16500KVA额定电压:一次35000V,二次132-176V额定电流:一次243-272A,二次64368-54127A电极直径:Ф1010mm极心圆直径:Ф2700mm炉膛直径:Ф6500mm炉膛深度:Ф2300mm炉壳直径:Ф8000mm中宁兴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电石生产工艺流程成热能来满足生产CaO2所需热量,使白灰和碳在炉内充分反应当成CaO2(电石),由炉口把成品电石流入电石锅内拉出,冷却后破碎、包装、销售。
白灰:粒度5-40mm CaO≥90% 生碳<5% <5% 沫子<3%焦碳:粒度5-25mm ≥82% 灰份<10% 挥发份<10%子水份<15%电石变量:优极品≥305t/kg 一极品≥295 t/kg 二级品≥285t/kg 三极品≥275 t/kg 学兼优合格品<275 t/kg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发放编号:中宁兴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工艺操作规程2005年4月20日发布2005年4月20日实施目录序号文件名称1 电石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2 炉面工岗位操作规程3 炉前化验工岗位操作规程4 配电工岗位操作规程5 出炉工岗位操作规程6 电石破碎、包装、储存、运输操作规程7 电石炉收尘系统操作规程电石炉操作是电石生产四要素(原料、设备、操作、参数)之一。
电石记的生产过程即从送电前的准备到停电停炉都属操作。
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是影响电石生产、优质、高产、低消耗的因素。
因此电石生产中不能忽视操作这一重要环节。
要充分发挥操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认真探索并掌握好电石炉在正常工艺条件下的操作,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一、原料准备1、石灰:含CaO>92%以上粒度:5-40mm 生、过烧总和<10%2、焦炭(兰炭、无烟煤)含固定炭>84% 粒度:3-25mm3、电极糊:含固定碳75-80%子灰份<6% 挥发份11-14%二、炉面操作1、投料方法:采用多次投料法,做到勤加少加,压盖明弧,保持料面一定高度,馒头形状,不得大量干烧,随意降低料面或不加炉料造成设备断水。
2、炉料面控制:正常操作要保持料面馒头形状,中心高度与炉墙相平,四周料面低于中心200mm。
3、入炉配料:石灰、焦炭100:65—75%之间,可随原料质量时常变动,配比应相应调动。
4、炉料面处理:处理炉料面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
每月处理炉料面粉末2次及不定期每班在炉料面用钢钎通料层,以保持料面有良好的透气性。
5、副加料的调整:正常操作必须根据炉况变化及电极深入变化及产品质量的要求变化,进行必要的附加料调还,不得大量加入附加料,导致炉况出现异常。
三、出炉操作1、正常生产按规定每小时1炉,由班长指挥出炉工,不得随意出炉及多出炉次。
2、出炉前事先做好各项出炉准备工作,如电石锅、钢钎、泥球及封堵炉眼的工具。
接到指令后5分钟内必须将炉眼打开,不得无故拖延时间影响到出炉。
3、保持稳定的炉眼位置,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炉眼,每炉必须深捅炉眼2次以上,以确保炉眼与内溶池畅通及炉眼稳定。
4、封堵炉眼必须用事先准备好的泥球封堵炉眼,不得用碳素或其它物料及过湿的泥球封堵塞炉眼。
5、炉眼外形必须保持喇叭形,外大里小,深度300mm以上,外口250mm。
6、出炉后立即将电石锅拉到冷却工棚,进行冷却、吊换锅,作好下次出炉准备。
四、配电操作1、配电人员工作时必须认真负责、精心操作,不得闲谈说笑,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故。
2、调节电流,按规定及满负荷值±3A之间,进行调整,不得随意超负荷或降低负荷。
3、配电工应配合炉内操作人员掌握好炉况变化,有问题应及时向班长反映,配合好操作人员,做好停、送电和下放电极工作,并作好记录。
4、正常操作下停电,应降低操作负荷50%以下,方可停电。
不得满负荷停电,紧急情况下方可满负荷停电(如电极软、硬断,突然断水,严重漏油、漏水,设备严重刺大)。
5、送电前应将三相电极提起,然后送电。
送电后根据操作班长的提示,并观察电极情况,逐步增加电流。
6、下班电极时听从班长指示,按下放电极操作顺序,打开各项操作浊压按纽下放电极,下班电极应停电进行。
7、下班电极操作顺序:先将电极落入料层,估计无有吊空现象即可,先抱紧电极摩擦环,再打开锥套加油缸,再提升电极至下放长度即可。
操作复原:先抱紧锥套油缸,再抱紧摩擦环油缸后,提升电极即可送电。
8、电石炉停电停炉后,电极每间隔1小时升降活动1次,以防电极与炉底相粘结,造成电极硬断及无法提起现象出现。
五、电极管理1、下班电极操作每班8小时下放电极3-4次,每次下次50-100mm,下放前必须掌握好电极软断变化程序,根据电极长度及软硬,下放至长度要求,放软必须进行烙烧,过长应采用少或不放。
2、电极正常工作长度:16500KVA电石炉100-1300mm。
3、电极糊须经检验、符合规定指标要求,方可加入电极筒内。
糊粒度100-150mm,糊高度正常保持在电极锥套以上2.5-3m处。
加糊必须由专人负责,每天加糊1次,数量可根据某项电极糊高度来定。
每天加糊前,必须探查电极筒内糊高度及电极软硬程度。
电极软应减少糊高吸关小鄂板进水量,过硬则相反,以确保电极成熟与消耗达到正常。
4、下放电极须停电操作,操作班长及炉面操作人员与配电工、液压工密切配合,观察下放电极变化情况,尽可能缩短停电时间。
5、如遇电极工作长度不够使用长度,电极成熟跟不上使用,必须采用焙烧方法及分多次、每次少放的下放办法,来达到正常使用的工作长度,不得因过软,下班的电极长度太长或太短,造成电极流糊、下脱、抽芯或烧坏炉内设备的事故发生。
6、下放电极送电石,电流负荷应慢慢升加,认真观察下放电极后变化,不得急速升加负荷,造成电极事故的发生。
7、应保持正常的电极入炉深度900-1100mm不得将电极放放过深,导致电极鄂板烧坏或损坏料层。
六、电极焙烧1、焙烧某一相电极时,应根据电极软硬程度,来确定焙烧下放长长,过软及不够长度应分2次下放焙烧。
焙烧时,电极电流应逐步增加,不可急速增大电流,以防被焙烧电极电流过大、过快及焙烧的某一项电极与料层墩死,导致电极刺火流糊。
2、焙烧某一项电极的电流值,是其它两项电极电流的和,由其它两相电极的电流来调整。
焙烧项电极电流,以达到目的满负荷致使电极焙烧成熟,焙烧时间应根据电极焙烧时间、电极焙烧长度及软硬程度增加电流来均衡焙烧时间。
3、电极焙烧好后,应根据使用长度,鄂板落回报紧到已烧结位置。
4、焙烧此项电极时,电极必须与溶池墩死,用煤记料或白灰将此项电极围死,以防电极刺火漏糊。
七、新开炉及停炉操作1、新开炉操作方案:(1)烘炉(2)铺炉底(3)送电烘炉方法:下放电极2-2。
5m电极筒内装破碎电极糊,高度5M以上;待筒内电极糊溶化,用红砖封堵炉内,在电极底部垫两层砖,以防电极同炉底粘结。
检查炉内设备水系统是否通水畅通。
用木柴点燃,待着火后加入大块焦炭,逐步使焦炭燃烧。
不断添加焦炭,烧至锥套下,焙烧48小时。
待三相成熟后,清除炉内杂物,约24小时。
铺炉底操作:炉内焦炭消除干净后,下放电极1.5m,调整好三相电极间距,砌砖炉内,中心放木棒一眼,用旧耐火砖、耐火土砌筑。
焦炭厚度为20mm,电极下端分别用于大于电极直径的圆筒各一个,装满焦炭,筒高1000mm,三相筒主底用圆钢或碳精棒连接,确保三相电极导电相通。
筒外△区100%炉料,内△区80%铺混合料,加料高度与铁筒平行。
送电操作:首先对电气导电设备、机械设备、油压系统、水系统进行最后全面检查,是否具备运行要求。
正式送电前做1、2次电气冲压试验,检查是否有连电、刺大异常现象。
送电后增加负荷速度,每小时按10A增加,开至负荷满,满负荷后2小时出第一炉。
此阶段多注意电极升负荷情况,掌握好增加负荷速度。
待负荷加至40A时,开始加混合料,确保炉料料层良好,加料速度不易过快,料面增加至炉深2-3时,出第一炉,每8小时出1炉,确保高炉温,送电48小时后每小时1炉。
2、正常停、开炉操作:①停炉:停炉前应尽可能产将炉内电石排出,停炉后将导电鄂板下部祼露部分、出料面的电极用炉料埋处。
停电时间过长,加部分焦炭以防氧化及减少炉温损失。
②开炉:送电前,首先把电极附近的炉料扒掉,适当去除部分红料,使电极周围呈凹形。
电极适当提高,使送电负荷不超过30%,送电开炉。
③送电后适当干烧,使电极插队炉内,提高炉温,为正常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八、停电范围1、16500KVA电石炉放电极;2、电极硬断;3、电极软断、流糊、抽芯;4、电石炉导电部分及绝缘刺火;5、严重漏水、漏油;6、冷却系统断水;7、液压系统故障或失灵;8、炉眼封堵不上;9、变压器油温过高。
一、炉面操作及投料方式1、本厂采用勤加少加法,哪里有明弧就在哪里投料,保持料面一定扩同度。
2、本厂采用人工加料,按规定配比上料到料面,将白灰先铺平在炉面,再将碳素材料倒在白灰上面摊平,用铁锹加至电极炉面周围。
不得一次加大批炉料,造成炉面增高,堆积炉面造成出现大量红料。
3、不得随意干烧处理料面,损坏料层及造成设备烧坏,处理不正常炉况情况例外。
4、炉料料面控制,正常操作要保持料面馒头形状,中心高度与炉墙相平,四周低于中心200mm。
过高、过低可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至正常规定要求。
5、入炉炉料配比,炉面工不可随意调整改变,但可向领导提出调整建议。
6、料面处理,每月处理料面粉沫2次以上,确保料面透气性。
处理方法:可采作推撬炉料粉面,适量加入付石灰。
为确保日常炉料层的透气性,每班必须在料面用钢钎深插料层,以保障有良好的透气性,每班不少于3次。
7、调整操作:A、调整炉料电阻的方法:①保持正常的料面温度。
通常闭弧操作,正常时料面温度约在500-600℃,其三角区温度可达700℃左右,若不正常,温度超过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