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美术_色彩的冷与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_色彩的冷与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色彩的冷与暖》
教学设计
教学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冷暖色调和运用冷或暖色调;
2、能力目标:据个人喜好选择一个表现生活内容,培养学生的个性、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3、发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绘画中体验色彩美、感受艺术美,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冷暖色。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冷暖色。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在讲课之前,先回答老师几个问题。

请大家要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回答,看谁最积极、回答的最好。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喜欢穿蓝色的、白色的、红色的、黑色
的……。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色彩的世界认识色彩的冷与暖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

1.那什么是冷色?什么是暖色呢?下面请大家看老师这里(出示不同的彩色蜡光纸),提问:当你看到这色彩(大红色的)时,你会联想到什么?当你看到这种(普蓝色的)呢?
2.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小结:
当你看到蓝色时,你会联想到蓝天、大海,会觉得凉爽、冰冷,它就是冷色;当你看到红色时,你会联想到太阳、火焰,会觉得热辣辣或者暖洋洋的,它就是暖色。

(板书)
(通过小结,在学生脑海中基本形成了感觉冷的凉的色就是冷色,感觉暖的热的色就是暖色这种概念。


3.揭示课题: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色彩的冷与暖”。

三、发展阶段
1.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冷暖色相环,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感觉,是寒冷的、凉爽的?还是暖和的、热辣辣的?
2.小结:以蓝色为中心和近于这种颜色的色给人的感觉弱,具有收缩及退远的现象和寒冷的感觉,于是称之谓寒色或冷色。

红色、黄色等色给人的感觉强,有扩张及迫近视线的现象,给人产生温暖的感觉,于是被称之为暖色。

3.下面我们通过色轮来认识一下冷色与暖色
出示色轮,指导学生从色轮上了解冷暖色,了解到靠近红色的为暖色,靠近蓝色的为色。

4.好同学们现在我们联系实际一起来寻找生活中或教室里的冷色与暖色,并说出为什么?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和熟悉色彩的冷与暖,及其它们不同的作用。

5.冷暖色调的认识:观察教材上的范图和教师准备的范图,说一说这些图片给人的整体感觉?然后分析一下每一幅画中分别使用了哪些颜色?其色调以什么色为主,暖色还是冷色?
6.小结:色调是指色彩,乃至整个画面的基调。

以红、橙等暖色为主调的色彩,叫做暖色调;反之,以青、紫等冷色为主调的色彩,叫做冷色调。

7.思考并讨论:在表现寒冷的作品中,能使用暖色吗?使用暖色时要注意什么?反之呢?
(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在构思画面色彩时,要心中有数,冷色调里不乏来点暖色,暖色调里也可来点冷色,这样可使画面更加生动活跃。


8.判断色调,练习配色:老师描述一些情景,学生闭着眼睛听,联想其色彩及基本色调并说出来。

四、学生创作:画一幅表现冷或暖感觉的作品。

五、欣赏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六、拓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寻找生活中的冷暖色。

板书设计:
色彩的冷与暖
冷色:绿、蓝、紫、白等
暖色:红、橙、黄、黑等
《色彩的冷与暖》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孩子对颜色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的初步运用还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

根据本课的特点,如果单凭教师空洞地去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

为了便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制作了课件,充分利用屏幕展示图片、作品等,通过对比,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不同色彩、画面的冷暖感觉,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举例,比讲解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始终围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感觉谈体会,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色相环中找出
暖色和冷色。

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开阔他们的思维。

《色彩的冷与暖》
效果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在认识色彩冷暖的基础上感受色彩的冷暖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并学会了应用。

上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一个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颜色的冷暖,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本身没有温度的色彩却能带给我们冷暖的差别,并且能够区分冷暖色,还知道冷暖色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

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课堂练习学生掌握了色彩的冷暖知识并在绘画时可以根据绘画的内容和要表达的的情感来选择冷暖色,达到了既定教学目标。

《色彩的冷与暖》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一课,活动领域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是三年级色彩知识的加强课。

其主要知识为色彩的冷暖,是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运用,与下册的色彩课共同围绕色彩知识带领学生进行探究,为以后色彩知识等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比
较抽象,主要使学生从色彩的冷暖认识到掌握并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知识这一过程,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难点。

教材中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了色彩的冷暖,这种简洁的说明对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教材所提供的图片明确地指出了典型的冷暖色,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清了冷色与暖色。

且提供了用生活中的景色、景物和冷暖色调对比图,让学生感受冷暖色调,以及可以用冷暖色调表现生活中的景色和景物,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绘画中用色的技能技巧,这也就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

《色彩的冷与暖》
评测练习:
练习作业:用所学色彩冷暖知识,填涂一幅以冷色或暖色为主的画,并给同学介绍一下这幅画的色彩特点。

《色彩的冷与暖》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为学生学习、应用色彩的冷暖知识而设计的,是一节绘画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而设置的。

这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主要使学生从色彩的冷暖认识到掌握并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知识这一过程,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难点。

所以从感受冷暖到判断冷暖,从冷暖色的认识到冷暖色调的认识,从欣赏了解色彩到色彩的搭配运用,最后由单纯的色彩表现拓展到情感的色彩表现,层层深入,由浅到深,学生也很自然地接受了色彩知识,感受了色彩的冷与暖,
了解并基本知道如何去运用色彩的冷与暖。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觉得应围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感觉谈体会,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色轮中找出暖色和冷色。

这样也许会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开阔他们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色彩的冷与暖》
课标分析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1.能够在色轮或色谱上区分出冷色与暖色。

2.能够说出冷、暖色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或联想。

3.用拼贴、绘画等方法,创作一幅表现温暖或寒冷的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