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23讲 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鲁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23讲 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23讲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工业区位因素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主要工业导向类型的特点及区位选择。

(综合思维)2.运用工业区位原理进行工业布局的合理选择,掌握工业区位分析方法。

(综合思维)3.通过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正确认识工业生产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建立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1.以统计图表或资料为背景,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等知识,考查频度高。

2.运用工业联系的观点分析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及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综合分析、评价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查频度中等,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主要区位因素读工业区位因素图,回答问题。

(1)自然区位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科技、劳动力、政策等。

2.工业区位选择与工业布局(1)工业区位选择: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2)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示意图五种类型分别是:①类型对原料的需求量最大,可判断为原料指向型工业;②类型对技术要求最高,可判断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类型对劳动力要求最高,可判断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④类型对市场要求最高,可判断为市场指向型工业;⑤类型对动力要求最高,可判断为动力指向型工业。

【易错提示】集成电路等电子制造工业,技术要求高,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而电子装配工业,生产耗用劳动量大,技术要求并不高,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交通和科技的发展读宝钢工业区位图,回答问题。

(1)区位因素变化: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2)案例: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时间主导因素区位布局19世纪煤炭资源靠近大煤田20世纪初铁矿资源靠近大铁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靠近沿海消费区2.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1)环境敏感企业: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如高技术产业及食品工业。

(2)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读下图,填写下表。

字母污染类型区位选择A 污染空气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最小风频上风向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B 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C 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易错提示】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同,有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过程也会产生污染,如固体废弃物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污染等。

3.政策因素(1)原因:优惠政策有利于投资办厂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变化。

(2)表现⎩⎨⎧20世纪80年代前:内地大型工业基地建设,西部纺织工业中心建设20世纪80年代: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末: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力度加大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三、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影响(1)使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例1】 [2014·四川文综,14(3),10分]下图中M 海域是世界优良渔场。

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渔产品加工业所属导向型工业的类型,并分析在M 海域沿岸国家发展该工业的区位优势。

(10分)[尝试自解][审题能力培养]1.从题干中获取信息M海域是世界优良渔场,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以渔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属于①原料导向型工业。

2.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原料导向型。

临M海域世界优良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裕(或工资水平低);邻近欧洲,渔业加工产品消费市场广阔;西濒大西洋,海运交通方便。

1.对工业区位进行选择时主要按以下思路分析注:工业区位选择在宏观上侧重于经济、社会效益,微观上兼顾环境生态效益。

2.工业的主导类型及布局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即主导因素。

根据主导因素把工业分为不同的指向型,如下表所示:工业指向型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等接近消费市场3.工业指向类型的多角度思考[技法点拨]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图a中,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技术,则其主导区位因素是技术。

图b中,甲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工资投入,则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乙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产品运费,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图c中,市场在工业区位因素中影响最大,劳动力、能源、原料输往市场,在市场地建厂,则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①运输环节: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布局在原料地附近,主导区位因素为原料。

产品运输要求高(如食品厂)的产业,布局接近消费地,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

②产品研发环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多的产业,主导区位因素为科学技术。

③工业布局转移中优越性增强的环节: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后,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区位因素是交通。

(3)根据分布地区判断①新疆的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而上海的棉纺织工业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②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指向型,而其在北京、大庆的液态奶基地则属于市场指向型。

结合下图中的内容,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知炼铝工业属于()A.原料指向型工业B.技术指向型工业C.动力指向型工业D.市场指向型工业(2)根据图中工业原料的输入可知,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程度在降低的区位因素是()A.原料B.技术C.动力D.市场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内容可知炼铝厂分布在水电站、火电站和核电站的周围,所以其是动力指向型工业。

第(2)题,图中炼铝厂的原料都来源于加拿大以外的国家,所以可看出原料对工业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减弱。

答案(1)C(2)A素养一综合思维:精密机械厂建设分析1.(2018·全国卷Ⅰ,1,3)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2)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震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解析第(1)题,在精密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细微的变形可能就会造成构件和设备不匹配,影响设备的精度。

厂房设在地下有利于保持恒温环境,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①正确;加工工厂的作用不是存储原材料和产品,②错误;工厂建在地面10米以下,增加了生产成本,③错误;外界的振动很难传导到地下工厂内部,工厂建在地下可以更好地保证车间的稳定性,保障设备的精密度,④正确。

故选C。

第(2)题,厂房设在地下的目的是利用地下稳定的温度和湿度及较小的振动影响,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保证产品品质,B正确。

答案(1)C(2)B素养二综合思维:纺纱厂建设分析2.(2016·全国卷Ⅲ,1~3)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

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A.离原料产地较近B.离消费市场较近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C.投资环境D.市场需求(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C.运输量D.设备费用解析第(1)题,考查工业区位。

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选址主要考虑劳动力价格。

由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力价格比美国低,比越南、巴基斯坦等国高,故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劳动力价格低于美国。

D项正确。

第(2)题,考查工业区位。

由材料信息可知,越南、巴基斯坦、美国都属于国际市场,原料价格相差不大,A项错误;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不具备劳动力价格优势,B项错误;K企业将在美国生产的第一批纱线运至杭州,故美国不具备市场优势,D项错误;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厂应该是看中了其投资环境,如劳动力素质、技术、资金等,生产出质量较高的纱线,C项正确。

第(3)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案例表明我国K企业能在劳动力价格很高的美国建纺纱厂,应该是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纺纱业劳动力使用量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劳动力价格高的劣势,B项正确。

答案(1)D(2)C(3)B素养三综合思维:工业类型判断3.(2016·全国卷Ⅲ,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下题。

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解析材料中提到“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说明今后上海将重点引进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D项正确。

答案 D素养四综合思维:加工业区位因素分析4.[2016·北京文综,36(4),8分]读图,回答问题。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8分)解析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从资源、政策、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