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方向戏曲音乐史论考研导师介绍以及报考人数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方向戏曲音乐史论考研导师介绍以及报考人数


复试分数线解析
戏曲类方向
分数线 校线 院线 全日制线 非全日制线
政治 36 36 36 —
外语 36 36 36 —
专业一 100 100 100 —
专业二 100 100 100 —
总分 350 350 350 —
复试主要内容
1、外语听力及口语 2、面试:面试主要抽题回答问题 抽2道 随机回答老师的提问 复试非常公平,只要综合素质好,有实力复试一定能录取。
主要从事戏曲理论、戏曲美学、戏曲评论等方面的研究。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当代中国的戏曲》的撰写工作。在 全国性讲习班与许多大学讲授戏剧理论、戏曲史。为波兰访问学者讲授当代戏曲。
主要成果:已出版专著有:《白朴评传》(9万字),198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戏曲美学特征的凝聚变幻》(11 万字),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红楼二尤〉的表演与文学剧本研究》(7万字),199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舞台》(与谭志湘合作)18万字,青岛出版社1993年出版;《彩虹集》(与谭志湘合作)30万字,贵 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戏曲小说《西施浣纱》、《李亚仙与郑元和》、《潘必正与陈妙常》共24万字,山东文艺出版 社1998年出版。另主编《京剧泰斗》丛书计十二种共250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已发表的论文、评论300余篇,共320万字。其中《漫步在戏曲百花园》(8千字),载于《戏剧丛刊》1983年第2期, 获《戏剧丛刊》理论与评论奖;《形神兼备的舞台体验》(1万1千字),载于《地方戏艺术》1987年第4期,获《地方戏艺 术》论文奖;《三者并举推动着戏曲的复苏》(5千字),载于《戏文》1988年第6期,获华东戏剧期刊第二届“田汉戏剧 奖”;《戏曲现代戏的历史观照》(5千字),载于《安徽新戏》1990年第4期,获华东戏剧期刊第三届“田汉戏剧奖”; 《久演常新的〈燕青卖线〉》,载于《光明日报》,获“新文化奖”;《湖北戏剧的辐射力》。载于1991年3月3日《长江 日报》,获《长江日报》论文奖。另《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舞台》获1994年中国图书奖。
多次应邀出外进行学术讲座,得到很好的反响。多次应邀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论文多数已经发表。为“王国维戏曲评论奖”评委。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戏曲论文奖”评委。2005年承担了“全国‘十一五’艺术科研规划·戏曲”部分的初稿撰写和修改稿的改定工作。
导师介绍
吴乾浩,笔名天昊,吴重霄。研究员,1939年5月生,浙江余姚人。196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 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理论专业,导师张庚。毕业后留院从事戏曲理论研究工作。1987年曾任北京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兼任 《戏剧评论》常务副主编、《中国戏曲志·北京卷》常务副主编。1989年调回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任《中国京剧》主编。中 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剧本》编委,中国戏曲学会理事,元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梨园学会理事, 浙江戏剧理论学会理事。
论文先后获奖情况:《关于文学与戏剧的思考》获省级“优秀艺术科研奖”;《新时期戏曲喜剧创作论》获省级“艺术科研奖”二 等奖;《论周长赋的历史剧创作》获首届“中国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二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优秀科研成果奖”。《戏曲现代 性刍议》获“第十九届田汉戏剧奖·论文奖” ,论文均由个人独立完成。
导师介绍
张章,戏曲研究所副编审,女,生于1954年,祖籍湖南湘乡。1985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 1985年任文化艺术出版社编辑。其间,提出选题并担任责编的大型丛书有:“外国中篇小说丛书”十余 种,“外国文学艺术家传记丛书”六种,其中,“外国中篇小说丛书”较及时地介绍了外国中篇小说新 作,对于国内读者欣赏和借鉴当代最新文学作品、文学流派,起了引导的作用。组稿并责编的图书有: 《托尔斯泰与俄国作家通信集》(上、下)、长篇小说《荒烟》、文艺理论图书《艺术概论》、《艺术 特征论》等。1991年担任责编的书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五卷本)获本年度全国古籍图书出版 二等奖。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 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中国艺术研究院更近一 步。
导师介绍
孔培培 孔培培,1978年生,山东滕州人,展演中心副研究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事,中国现代
戏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任教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 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得音乐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中国音乐史、中国传 统音乐、戏曲音乐。出版专著三部 :《腔里拉魂——从拉魂腔到柳琴戏的传承与变迁》、《晴 川集——孔培培音乐学论文集》、《中国音乐史习题集》。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 《戏曲研究》、《艺术评论》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京剧 唱片声音史与社会思潮(1900—1945)》,担任“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老唱片》 丛书副主编以及我院重点课题《京剧大典》音乐典编辑。目前主要从事展览演出工作的策划执行 工作。
编辑出版的书籍有:《沈铁梅表演艺术研讨文集》(副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张庚学术研讨论文集》(中 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程砚秋戏曲艺术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10出版)。
担任研究生教学工作:担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协助院内、外研究生导师、参与博士生、硕士生 的教学、论文开题、论文写作等工作。研究生教学是研究工作之外的一项重要工作,除指导自己所带研究生学习和逐步学会掌握研究方 法和作好论文外,还为研究生讲授“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国戏曲创作论”、“近当代中国戏曲史论”课程。
招生目录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专业研究 戏曲理论
方向
戏曲类方向 学习方式
04戏曲音乐 史论
(1)全日制
指导教师 孔培培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 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③
611 艺术概论④ 816戏曲史论
导师介绍
施尼娜,女,1954年6月15日生于北京。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0年参加工作。1985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198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理论 研究班。分别在《人民画报》、《今日中国》、《艺术研究》、《戏剧景观》、《文艺报》、《艺术教 育》等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并参加了黄河八省市联合出版的黄河文化丛书《艺术卷》,撰写“黄河 戏曲艺术”部分(合作),撰写论著《中国京剧人物形象》(合作,中英文对照),以及文化丛书《帝 王女人与江山》现已出版。
1993年至1995年,在《传记文学》杂志当编辑。1998年,到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杂志当编辑。 做编辑工作的十几年间,完成外国文学、中国古曲文学、近现代文学及纪实文学等方面的书籍文稿编辑 和初、复审近两千万字,出版图书、刊物约一百种。发表过散文、人物传记约十万字。
导师介绍
李志远,1974年生,山东菏泽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戏 曲史、戏曲理论与批评。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200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学文献学。同年就业于曲阜师范大 学文学院,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科研。200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同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工作。
先后发表《谱录类目的古籍目录学意义》、《傅惜华:俗文学文献的守护神》、《冯梦龙曲论佚文 辑校》、《冯梦龙戏曲序跋研究》、《论家谱的文学史料价值》、《中国古典戏曲序跋研究述论》、 《明清戏曲序跋之戏曲搬演论构建研究》、《明清戏曲序跋之人物塑造论研究》、《从明清戏曲序跋看 明清戏曲传播》、《明清戏曲序跋的发展阶段及其批评特点研究》、《现存〈聚宝盆传奇〉三抄本述 略》、《论明清戏曲序跋的作者身份与序跋写作特点的关系》、《山东地方戏与昆腔相关问题述略》、 《论张庚先生的戏曲学》、《〈古名家杂剧〉〈新续古名家杂剧〉编选者考》、《〈新定九宫大成南北 词宫谱〉的曲学构建研究》、《当前中国戏曲理论研究之检讨》、《戏剧理论批评的成就与缺失—— 2013年的戏剧理论批评研究成果考察》《创新是戏曲艺术永恒的主题——以秦腔〈周仁回府〉的创作为 例》等近30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明清戏曲序跋研究》1部,编著有《伏尔泰与〈中国孤儿〉》、《二 十世纪戏曲学论丛•少数民族戏剧研究卷》2部,完成《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研究》书稿1部(同名国家 哲社青年课题,已结项)。独立承担国家哲社青年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省古籍整理课题1项,参与 国家级课题1项,参与集体课题《昆曲艺术大典》、《近代戏曲论著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 (第三版),并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第三版)“戏曲文物”分支副主编。
导师介绍
何玉人,女,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从事戏剧工作多年,曾担任编辑、记者、 研究工作多年。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文学研究室主任,曾担任陕西省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常务 理事,陕西省艺术创作中心评论组成员,曾受聘《陕西日报·秦岭》文艺副刊特约撰稿人。曾出席、当选陕西省省委直属机关第四、第五 次党代会代表,出席陕西省文联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出席陕西省第一次青年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
近年来先后担任的国家重点课题有:《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生存现状调查》、《西北人文资源基础数据库·戏曲》部分甘肃卷的撰写工 作、《昆曲艺术大典》历史理论卷副主编;国家年度课题《勃发与超越――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研究》课题负责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