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黎锦的图案用色特点

浅谈黎锦的图案用色特点

浅谈黎锦的图案用色特点
黎族织锦,始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

其“质朴中不失优雅,厚重而又不失灵动”的艺术气息,酣畅淋漓的体现出了海南黎族妇女娴熟的织布技艺和独到的艺术造诣。

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涤荡,黎锦形成了样式繁缛、图案缤纷的艺术特质,然而,它依然好比“养在深闺”的妙龄少女一般,散发着灿若云霞的特殊光芒。

一、黎锦概述
综合而言,黎锦的形式主要包括:色彩疏淡有致的织被,华美艳丽的服饰,以及头巾、花带、背带、腰带等各种风格淋漓、做工精美的织绣艺术品。

至于黎锦的图案纹样,其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生产工具、几何和汉字(福、禄、寿、喜)等六种主要形式。

作为人类纺织品的活化石,黎锦通过“通经断纬”的织造工艺,形成了一幅幅巧夺天工的人间极品。

通常,黑色或深蓝色纱线作为经纱,是黎锦布面的基调,与此同时,红、黄、蓝、白、绿等常见颜色及紫色、粉红、棕色等辅助颜色的纱线作为纬纱与经纱交叉“编织”,从而形成了经纬纱对比强烈且艳丽的织锦艺术。

一般情况下,黎锦的图案是织造而成的,但是部分作品会采用主体部位织造,若干局部进行“单面绣”或“双面绣”予以完成。

譬如说在宋、元、明、清时期供奉朝廷的“崖州龙被”,以及响彻全球的著名作品“双凤朝阳”就是采用这两种工艺的典范。

虽然说黎锦的制作方法存在着些许差别,然而作为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常用颜色和图案色彩搭配要素却是相同的。

二、黎锦的常用色彩
黎锦染料是以植物为主、矿物为辅加工而成的。

所以和颜色齐全的工业织布相较而言,其色彩品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可是,通过黎族妇女“殆犹天马星空而步骤非凡”的神奇创造能力,这些简单的色彩却形成了落英缤纷、繁花似锦的艺术珍品。

作为凝聚黎族人民民族气质的艺术瑰宝,其主要色彩的应用也从侧面反映了黎族人民的某种心理。

一般而言,黑色是黎族织锦的常见基调。

在黎族人看来,黑色象征着庄重、永久,并且,作为具有“驱魔降妖”功效的黑色,它还被爱美的黎族妇女看作为永恒的“时尚”;同时,在黎族人眼中,作为“仙人之色”的红色,其更是权贵和品味的象征;此外,象征纯洁、吉祥、美好的白色,象征繁衍、新生、姣好的绿色也都是诸如筒裙、腰带等服饰和其它形式黎锦的常用色彩。

三、黎锦图案色彩的搭配要素
首先,通观各种形式的黎族织锦,我们会发现在织造筒裙等类型的布幅时,黎族妇女会使用黑色或深蓝色为基调,而后搭配红色、黄色、白色、绿色等纬度纱线进行织造;而在织造与祭祀或丧葬等仪式相关的布幅时,则是用棕色或咖色为基调,搭配上金色或白色边饰,以突显肃穆的氛围,可见黎锦图案色彩的搭配使用拥有着严格的规避。

这是因为经过几千年演进的黎锦,其“瓜熟蒂落”的图案色彩搭配已经完全契合了该民族人民的审美和心理诉求,
所以,每一件黎锦的图案色彩,绝非是织造者“恣意妄为”的结果,而是追寻民族文化、循规蹈矩的一个结果。

其次,黎锦的图案和色彩必须遵循对称和统一等形式美法则,并且每一种形式的织锦必须使用与其相应的图案和色彩纹样。

譬如,拿一条“四连幅”的“单面织被”来说,其每一“幅段”的图案和色彩必须达成“统一”和“对称”原则,因为这些看似简单的单幅布面,如若想衔接成为一个无任何瑕疵的整体,就要求两幅之间的花纹,必须严格的遵守以上所述法则。

再者,绚丽多彩的黎锦图案和色彩搭配是黎族妇女审美情趣和品味的真实表现。

在配色过程中,作为经纱的基调是忽略不计的,而是先为图案纹样选择一种“主色调”,然后再去为其寻找配色。

探究其配色过程,不管是任何形式的黎锦其色彩搭配效果却达到了无以言表的和谐和匀称效果。

最后,随着汉族文化的渗入以及时代的变迁等因素,黎族妇女的审美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于是以紫色、绿色和青色等其它色彩作为基调的黎锦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四、结语
总之,黎锦凭借其绚丽缤纷的图案用色特点,不仅形成了一种淳美并且含蓄的视觉语言文化,而且也将黎族人民的生存态度、精神素养等内涵进行了具象化的表现。

同时,对于没有自己文字的黎族人民来说,黎锦更是以“无字的文字、无语的语言”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向世人昭告了他们独树一帜的民族风韵。

而对于追求自然、崇尚简单的当代人类而言,黎锦不仅是一种美奂绝伦的视觉肴馔,更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掌上明珠。

参考文献:
[1]孙海兰、焦勇勤.符号与记忆:黎族织锦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1)
[2]韦胜、陈雪莲.黎族织锦图案配色技艺浅析[J].民族论坛.2011(12)
[3]符策超.试论黎族民间工艺美术[J].琼州学院学报.201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