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焙烤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版

焙烤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版

精心整理
焙烤工艺学知识点总结2015版
名词解释:
1、 面筋: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成面团,泡在水中30~60min ,将淀粉及可溶性成分洗去,剩下的有
弹性像橡皮似的物质,即为湿面筋,烘干后即得干面筋,其主要成分是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2、 损伤淀粉:在小麦制粉时,由于磨的挤压、研磨作用,有少量淀粉的外被膜被破坏,即为损伤
淀粉。

3、 吸水率是指面粉加水到粉质曲线到达500Bu 时所需的加水量,以面粉含水14%为基础计算加
水量。

4、 (
5、 (
6、 用
7、
8、
9、 1、 2、 3、 4、 (5、 6、 焦亚硫酸钠(还原剂)
7、 高筋面粉:蛋白含量11%~13%,中筋面粉:蛋白含量9%~11%,低筋面粉:蛋白含量7%~
9%,
8、 奶油、黄油需18-21℃时加工
9、 白砂糖精制的蔗糖晶体,纯度最高;饴糖:糕点中做抗晶剂淀粉糖浆:防止蔗糖结晶返砂转化糖浆:
主要利用其吸湿性
10、 蛋白起泡性:30℃时
11、 食品的疏松方式:机械的作用(油脂打发、蛋白打发)酵母化学疏松剂水蒸气
12、 酵母种类:鲜酵母、活性干酵母、即发活性干酵母
13、 化学膨松剂:小苏打、臭粉、泡打粉
14、面包用水:硬度为8~12度,pH值为5~6。

碱水可用乳酸中和;酸性水可用碳酸钠中和
15、面包的分类:主食面包、花色面包、调理面包、酥皮面包
16、面包制作包括:面团搅拌、发酵、整型、醒发、烘焙等五个主要工序
17、搅拌过程:拾起、卷起、面筋扩展、完成、搅拌过度、面筋打断
软式面包搅拌到搅拌完成阶段、硬式面包搅拌到面筋扩展阶段、酥皮面包:面筋扩展阶段、欧美式的甜面包进行挤出成形,搅拌至搅拌过度阶段。

18、面包面团温度的控制:26~28℃发酵箱28~30℃
19、搅拌好的面团6.0,发酵后降低至约5.0。

20、面包烘烤结束标志:中心温度在100℃下维持8~12min,淀粉糊化完全,才算烤熟。

21、面包的冷却:面包皮温度达室温;中心温度32℃;整体水分38%-44%。

22、面包生产的方法:一次发酵法(直接发酵法)二次发酵法(中种发酵法)、克莱德伍德机
23、
以上。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1、
填在面筋的网状组织内。

2、油脂起酥性原理:油膜阻止淀粉和面筋结合,使面团松软而不紧密(面包);油脂的疏水性限
制蛋白质吸水润胀,阻碍了面筋的形成(饼干和蛋糕);
3、油脂充气原理:可塑性油脂在高速搅打时能卷入大量空气,卷入的空气形成微小的气泡均匀分
散在油脂中。

4、蛋白打发原理:蛋白质的表面张力较小,外力搅打时表面易被外力扩展成薄膜而包住空气,而
且由于其黏度较大,形成较稳定的气泡
5、清蛋糕糊的调制原理(蛋白打发):蛋白在打蛋机的高速搅拌下,卷入大量空气,形成了许多
被蛋白质胶体薄膜包围的气泡。

随着搅打不断进行,空气的卷入量不断增加,蛋糊体积不断增加。

刚开始气泡较大而透明,并呈流动状态,气泡受高速搅打后不断分散,形成越来越多的小气泡,蛋液变成乳白色细密泡沫,并呈不流动状态。

气泡越多越细密,制作的蛋糕体积越大,
组织越细致,结构越疏松柔软。

6、油蛋糕调制原理:主要利用油脂具有充气性,当油脂被搅打时能融合大量的空气,形成无数油
膜包围的气泡,随着搅打的不断进行,油脂融合的空气越来越多,体积逐渐增大,并和水、糖等互相分散,形成乳化状泡沫体。

四、投料顺序
一、面包:
1、①先将大量原料面粉和水放入搅拌机中,慢速搅拌约2min混匀。

2、②边搅拌边加入少量辅料如奶粉、糖、酵母等湿性原料,继续慢搅3~4min。

3、③当面团即将形成时加入油脂慢速搅匀。

二、韧性饼干:
面粉+水--------糖、乳、蛋、-----------油脂----------改良剂-----------疏松剂、香精、色素
三、
行程乳
四、

1/3
五、
1.
1)
2)
2
1)
2)
3)
4)
3
1)提供产品的甜味,提高营养价值
2)焦糖化作用、美拉德反应:产生风味物质,呈色
3)吸湿性,延缓老化保持柔软新鲜
4)高渗透压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5)抗氧化剂,延缓高油脂食品的氧化酸败
6)饼干中反水化作用,抑制面筋的形成
7)面包中单糖作为酵母的碳源
8)蛋糕中有增加气泡的机械强度,提高蛋糊的稳定性
4各种油脂的异同点:
1)动物油(黄油):脂肪80%水16%、风味物质丁二酮、丁酸、充气性]起酥性好、适合在28-21
度加工
2)氢化油:饱和度高、熔点高易加工,起酥性、塑性、充气性好、常作为起酥油和人造奶油
的原料。

少直接食用
3)起酥油:经过氢化油精制加工、起酥性可塑性充气性好、无水相,不可直接食广泛应用于
焙烤食品中
4)人造奶油:有水相、乳化剂、盐、经氢化油加工而来,可直接食用,充气性、可塑性好、、
融合性好、高熔点
5影响蛋白起泡性的主要因素:
1)打蛋速度:搅打速度越快蛋白起泡越快
2)Ph值:在偏酸性环境下更易打发,起泡更稳定
3)糖:可以增加起泡机械强度,维持起泡稳定性
4)蛋白新鲜程度:新鲜鸡蛋粘性蛋白含量高,更易包裹空气
5)
6)
6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8
9
1)
2)搅拌过程中混入大量空气利于酵母发酵
3)搅拌有利于面筋蛋白的充分水化,增前面筋的弹性和延展性
10简述面团搅拌的过程:
1)拾起阶段:面筋未形成,原料被水调湿似泥状
2)卷起阶段:面筋开始形成,面粉吸水,黏手,无延伸性易断裂
3)面筋扩展:面筋初步形成,表面较为光滑,有弹性,有伸展性,但仍以断裂
4)搅拌完成:搅拌最佳状态:表面干燥光滑无粗糙感又良好拉伸性和弹性,能拉出均匀面筋

5)搅拌过度:面筋表面出水,出现黏性,失去弹性
6)面筋打断:面筋结合的水大量漏出,越搅越稀且流动性很大,搅拌钩不能将面团卷起。


筋断裂和弱化,无面筋洗出。

已不能作面包
11搅拌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1)搅拌不足:面筋未充分扩展,面筋拉伸性弹性不够,不能很好的保存发酵产生气体,面包体
积小,口感粗糙。

2)搅拌过度:面筋结构破坏,难保持产气,体积小,空洞大,组织粗糙多颗粒
12面包在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1)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氧气氧化二硫键使面筋结合更紧密;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面
筋的延伸性和弹性;少量蛋白酶降解蛋白质产生风味物质,且有利于美拉德反应上色。

2)糖:单糖被酵母作为碳源利用,双糖被称为残留糖,在后期背靠过程中发生焦糖化和美拉
的反应
3)淀粉:一般淀粉无变化损伤淀粉被酶水解作为酵母生长后期的碳源,且产生麦芽糖,影响
面包的糖化以及液化现象
4)
5)
13
1)
2)
3)
4)
5)
6)
14
1)
2)
3)
4)
15
1)
2)酥性饼干:以小麦粉、糖、油为主要原料,断面疏松多孔、凸花纹、口感酥脆、采用冷粉
工艺、辊印成型、调粉时间短
15.2.1投料顺序:糖、油、乳、疏松剂,香精,混合形成乳浊液----再加入面粉
15.2.2面团温度:冷粉:26-30度
15.2.3调粉时间:短
15.2.4成型方式:辊印
15.2.5加水量少,油,糖比例高
15.2.6焙烤:高温短时,糖油含量高水分易蒸发。

16酥性面团要求及采取措施
1)要求:良好的酥性,有限的粘弹性,具有保持清晰花纹能力,面团不易发生收缩变形。

2)主要通过控制面筋吸水率,抑制面筋形成达到目的
16.2.1投料顺序:糖乳油形成乳浊液后加入香精香料,最后加入面粉。

主要利用糖的反水
化作用夺走面筋蛋白与淀粉之间的结合水从而抑制面筋的形成。

油膜可以组织面筋蛋
白与水与淀粉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无法充分润张水化从而抑制面筋的形成。

16.2.2加水量:16-18%为宜
16.2.3调粉温度:冷粉26-30度
16.2.4调粉时间:较短,防止时间过长起筋
16.2.5油脂添加量:添加固体脂肪,且添加量多有良好塑性。

不许辊轧直接辊印成型。

17韧性面团要求已近采取措施:
1)要求:面筋充分形成,面团具有良好的韧性
2)措施:
17.2.1投料顺序:面粉、水----糖、乳、蛋-------油------改良剂--------疏松剂香料
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