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设计(论文)浅谈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Preschool education on rural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development trend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2011年月日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前,随着农村文化、经济的快速变革与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推进和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

本文尝试从多方面浅析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发展趋势目录摘要 (I)1 绪论 (1)2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2)2.1农村家长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迫切 (2)2.2办园缺乏应有的规范 (2)2.3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低 (2)2.4学前教育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3)2.5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现象 (3)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4)3.1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 (4)3.1.1推进学前教育公平 (4)3.1.2推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化 (4)3.2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4)3.2.1积极稳妥地推进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 (4)3.2.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5)3.3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5)3.4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5)3.4.1幼儿教师专业化前提下的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5)3.4.2学前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变革带来的水平提升。

(5)3.5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国际融合进一步加强 (6)致谢 (8)参考文献 (9)1 绪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

学前教育阶段(3-6 岁)是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2007 年胡锦涛在十七大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强调要重视学前教育,教育部也两度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可见,国家已经把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重视起来。

21世纪来临之际,要使得每个幼儿都获得良好早期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前,随着农村文化、经济的快速变革与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推进和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因素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笔者对当地农村学前教育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了一些情况,掌握了一些资料。

2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2.1农村家长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迫切据我们调查了解,农村的幼儿园入园率都比较低,笔者通过走访家长,了解到家长不送幼儿入园的原因有:一是自然地理原因,由于居住较为分散、偏僻,使得无法独立成班,因此农村家长也没地方可送小孩子入学前班;二是经济上原因,由于有些农村家庭家境确实比较贫穷,无力送小孩入园;三是思想认识原因,由于对小孩接受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清楚为什么小孩要接受学前教育。

2.2办园缺乏应有的规范近年来,一些社会力量办园目的偏重于谋利,真正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成长提供优越育人环境的为数不多。

许多个体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陈旧的闲置房,不具备应有的安全通道包暖、采光、通风均很难保障幼儿学习的需要,而且设备陈旧简陋,数量有限,向幼儿收取的费用很少用于改善办园条件,收费标准逐年在提高,但幼儿的学习生活环境没有多大变化。

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行一人包班制,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每班幼师、保育员的定额,而且大班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幼儿园一个幼师要管带40—50名幼儿,为教师管理造成许多不安全隐患。

社会力量办园大多是家庭式办园,为管理监督带来诸多不便。

他们缺乏足够的运动器械和图书、玩具;缺乏饮水、消毒等基本保育生活设施,缺乏消防安全设施,给幼儿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当前的农村幼儿园说是为了方便家长,但也为了争夺生源,上下学基本上都用车辆接送。

为了节省钱,接送的车辆少,车辆接送幼儿基本上严重超载,各地时有事故发生,不能不叫人为这些幼儿捏一把汗,作为学前教育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整日提心吊胆。

2.3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低农村从事幼教的教师的文化程度普遍的学历都较低。

农村幼师收入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属于公办教师的,收入较高,而且收入也较为稳定;另一种是属于代课性质,还不是所谓民办教师,他们收入较低,而且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

但是公办教师都是兼职,属于代课性质的却都是专职。

收入上巨大的差距,严重影响着代课幼师从教的积极性;而公办教师是兼职,上学前班的课只是采取应付的态度,结果都影响学前班上课的质量,影响农村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

我国过去都是民办教师来补充公办教师的不足,并且最终把他们转为公办教师,现在一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仍然采取这一形式,来弥补教师的不足。

支撑那些代课教师在待遇如此之低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下来的信念,是将来归属为民办教师之后有转正的希望。

但是这些代课教师转正的希望是很渺茫的,最终只有可能被清退。

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影响幼教师资队伍的稳定,更加不利于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由于幼教处于教育体系中最底端,使得一些幼师毕业的学生不愿从事幼教工作,而留在小学任教,结果使得幼师更加缺乏。

2.4学前教育管理力度有待加强随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有些人认为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从而造成随意降低政府的责任,以致出现撒手不管或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把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学前教育投入少,管理少,过问少,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撤并,管理人员少,教学研究力量不足等,学前教育的管理力量有削弱的趋势。

虽然目前教育部门去管了,但缺少杀手锏,没有执法的保障。

有的幼儿园对他有好处的听几句,对他不利的不当你一会事。

照样我行我素,任意停课调课的事还经常发生。

2.5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现象农村学前教育受基础教育和义务普及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迎合这些家长的心理要求,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都随意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二是教学形式小学化,按照小学班级授课的形式给幼儿讲课,教育活动中符合学前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活动较少,不能贯彻以游戏为主的教学理念,并且大多数教师素质偏低,教学不规范。

使幼儿养成了一些到小学很难改掉的不良习惯;三是管理模式小学化,部分园长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教师和幼儿提出要求,缺少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有效探讨。

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落实,学前教育将在教育公平、质量提升、机构改革深化等多方面呈现出发展趋势。

把握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前景,顺应其发展方向,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3.1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3.1.1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学前教育的政策以教育公平为原则,更多地倾向于“弱势群体”,改革中将进一步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通过政策调控,缩小城乡间、区域间的差距。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视其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实行免费,如加拿大,有的公立幼儿园收费低廉,日本积极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化进程,英国学前义务教育工作也已启动。

借鉴西方先进做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而学前一年义务教育逐渐过渡为学前义务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较理想模式。

3.1.2推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化学前教育的均衡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纲要》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目标的落实,城乡间、地区间的学前教育发展将进一步均衡化。

为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多元办园体制在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局部两极分化的现象将不可避免:一是有良好师资和基础设施的贵族化。

二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平民化。

两极差距相对缩小的矛盾运动既是教育公平的永恒追求,又是学前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的必然形式。

3.2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加快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步伐,在市场机制下,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将不断涌现。

3.2.1积极稳妥地推进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

”要实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5%的目标,单靠正规的公办幼教机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办好公办幼儿园,使其成为示范的基础上,依照公办的标准大力扶持民办幼教机构的建立,形成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会参与多元化办园体制,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是未来学前机构体制改革的趋势。

3.2.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随着国际合作的扩展、深化,吸引境外学前教育机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国际化需求的良好途径。

3.3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幼儿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国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的状况对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依法治教要求加快学前教育法制建设,通过学前教育立法,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学前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经费投入、教师的权利、责任、待遇和办园条件改善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协调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幼教发展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

在实现学前教育公平中,政府通过采取相应的经济、法律与政策手段予以保障;在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学前教育改革中,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强指导、监督的职能等。

3.4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3.4.1幼儿教师专业化前提下的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我国独生子女特殊地位,加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断上升,随之,家庭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加大,在逐渐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量的扩张过程中,学前教育质的提升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种现象在两极分化较大的机构中显得尤为明显,由此产生的辐射功能在诸如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的辅助下直接导致整个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