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微生物分类年教学讲义ppt
最新微生物分类年教学讲义ppt
微生物分类年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我们要认识、研究和利用各种微生物资 源也必须对他们进行分类。
❖ 分类学内容涉及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 的组成部分:分类、命名和鉴定。
2
❖分类(classification)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 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 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 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考察和对 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发表新名称时,应在新名称之后加上所属新分 类等级的缩写词,如新目“ord.nov.”、新属 “gen.nov.”、新种“sp.nov.”等。
8
俗名(common name): 普通的、通俗的、地区性的名字,具有简明和大众
化的优点,但往往涵义不够确切,易于重复,使用范 围局限。
如 绿脓杆菌: 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白念菌: 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 金葡萄: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
Ainsuorth and Bisby’s的《真菌学辞典》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Sixth.edition, 1971》
18
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1. 经典鉴定分类法 2.数值分类法 3.化学分类法 4.遗传分类法
19
四个水平:
细胞的形态和习性水平:营养需求等 细胞组分水平:细胞壁 蛋白质水平:氨基酸 核酸水平:碱基,16sRNA
20
两大类方法:
10
❖菌株(strain)或品系,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 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 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 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 ❖模式菌株:一个被指定为能代表一个种群的菌株,是 活体标本
11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科学家估计有分类纪录的各类物种大约有 150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 目还在不断增加。微生物学工作者要认识、 研究和利用微生物或控制有害微生物,必须 对它们进行分类(classification)。
12
1、两界系统
动物界 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进 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 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 合作用。
2.《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octeriology, 1984)
放线菌: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编著的放线菌目分科、分属检索表。 • 克拉西里尼可夫(前苏联)“细菌放线菌分类手册”。 • 瓦克斯曼(美)“放线菌分类”
17
二、真菌的分类系统
9
❖ 常用的细菌分类术语 ❖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
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 ❖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
分类等级。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 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有明显差 异的一大群菌株的总称。 ❖ 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 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 分为心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三界:原生生物界 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
13
2、五界系统
R. H. Whitakker, Science, 163: 150-160, 1969 原核生物界 Monera:细菌、放线菌等 原生生物界 Protista:藻类、原生动物、粘菌等 真菌界 Fungi:酵母、霉菌 动物界 Animalia: 植物界 Plantae: 五界系统是以细胞结构分化的等级以及和光合、吸收、 摄食这三种主要营养方式有关的组织类型为基础的。 六界:加上病毒界。
三界(域)为: Bacteria(细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
15
16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一、原核生物分类系统
细菌鉴定手册 1.《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1923-1974的1-8版)
属名+种名+(subsp或var)+亚种(变种)名称
排斜体
排正体(可省略) 排斜体 (不可省略)
如:椭圆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ubsp/var)ellipsoideus
其他 :某属中一个种或几个种时,属后加sp.或SPP. Micrococcus sp.(spp.)一种或一批小单孢菌
新名称的发表 根据细菌命名法规的规定,有效发表新 的细菌名称应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进行,在菌种目 录、会议记录、会议论文摘要的均不能视为有效发 表。此外,若新名称是在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 (IJSB)以外的其他杂志上发表的,还必须经过新 名称的合格化发表,被认为合格后,在该杂志上定 期公布,命名日期即从公布之日算起,否则不算合 格发表,也不能取得国际上的承认。
❖命名(nomenclature)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 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
❖鉴定(identification或determination) 则是指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 定,确定未知的、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 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3
当微生物是一个亚种或变种时,应按三名法命名 既:学名=
14
3.三界(域)系统 Woese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60多株细菌的
16S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产甲烷细菌完全没有作 为细菌特征的那些序列,于是提出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 -古细菌(archaebacteria)。随后对包括某些真核生物在内 的大量菌株进行了16Sr RNA(18SrRNA)序列的分析比较, 又发现极端嗜盐菌和极端嗜酸嗜热菌也和产甲烷细菌一 样, 具有既不同其他细菌也不同于其核生物的序列特征, 而它们之间则具有许多共同的序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