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共 48 分)1.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详解】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变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
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③①。
故选D。
2.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
【详解】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从原始型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到传统型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随着生产力逐步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不断进步,死亡率首先降低,所以首先变化的是死亡率。
故选B项。
3.下图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答案】B【解析】图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下降,可能是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故持续下去可能导致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4.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推动人口增长模式变化是生产力水平,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自然灾害、战争爆发,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农业和工业的出现,这些对人口增长模式影响不大,所以选A。
5.下表是世界上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资料。
请问哪一个国家的人口金字塔,最可能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形态( )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可知:扩张型对应的多为传统型;静止型、收缩性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现代型。
【详解】甲、乙、丙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在2%以上,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丁国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图中人口金字塔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呈静止型,与丁国相吻合。
故选D。
【点睛】^人口金字塔图能够说明某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
它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种,如下图所示: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高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6.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详解】读三角坐标图,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最大的是③,约20﹪,所以其老龄化问题最严重,C对。
①、②老龄人口比重约10﹪,④约5﹪,老龄化问题较轻,A、B、D错。
故选C。
【点睛】三角坐标图的几种特殊判读方法:?等边三角坐标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理数据统计图,其分析与判读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各种图表中学生感觉读图难度较大的一种。
解题关键是正确读出图中每一点的相关地理数据。
常规解题方法为平面直角坐标系法,即分别以三角坐标图中三个顶点为原点,建立三组平面直角坐标轴,从而将三角坐标系转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
此种方法较为繁琐且容易出错。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快速且准确的方法:1、相对小值法:如图所示:箭头方向为坐标轴数值增大方向,三角坐标系的三个轴分别为a、b、c,求P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值。
1)P点在a轴的坐标值:过P点作b、c两轴平行线与a轴分别交于A1、A,由a轴数值变化可知A点值小,A1点值大,舍大取小,即P点在a轴上的坐标值为A。
2)同样方法可以得出P点在b轴、c轴上的坐标值分别为B、C。
概括的说,求某点在某轴上的坐标值,方法为过该点作另外两轴的平行线与该轴有两个交点,取其值较小者即为该点在该轴上的坐标值。
2、方向一致法:`1)过P点作三个坐标轴的平行线,与a轴交于A1、A,与b轴交于B1、B,与c轴交于C1、C 。
2)由于P A1,P B1,P C1的延伸方向分别与b轴、c轴、a轴的数值增大方向相反,舍弃。
P A,P B,P C的延伸方向与三个坐标轴的数值增大方向相同,故P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值分别为A、B、C。
此种方法应特别注意三个坐标轴的数值增大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3、逆右顺左法:1)过P点作三个坐标轴的平行线。
2)从P点看a轴,P A在右,P A1在左,此图坐标轴的数值增大方向为逆时针,取其右侧数值A即为P点在a轴的坐标值。
3)依此类推,P点在b轴、c轴上的坐标值分别为B、C。
注意若坐标轴的数值增大方向为顺时针,则取P点左侧数值而舍弃其右侧数值。
7.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 )A.工作机会多B.生活困难、质量低;C.公共设施不足D.失业率、犯罪率高【答案】A【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
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
【详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有: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故选A。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C.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D.拉丁美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地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二战后,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故拉丁美洲成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9.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
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江苏、辽宁、贵州、湖北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辽宁、江苏、湖北、贵州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自然增长率、老年人口比重和迁入指数判断,结合选项中的省份进行分析;④的自然增长率最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结合选项可知是贵州省,故A、B项错误;②人口迁入指数最大,说明该省经济发达,应该是江苏省;①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且迁入指数较大,说明该省是辽宁省,故C项正确。
10.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一位陕西英语教师到英国进修两个月B.加拿大人到中国定居)C.到欧洲、澳大利亚“十日游”D.空间移动距离在 100 千米以上【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
【详解】人口迁移是人口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并且在另一个地区长期居住,一位陕西英语教师到英国进修两个月,时间太短,A错;加拿大人到中国定居,居住地长期变更,B对;到欧洲、澳大利亚“十日游” 时间太短,C错;空间移动距离长短没有一定标准,但人口迁移一般要跨越行政区界线,D错。
故选B。
(11.读木桶效应图(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答案】D【解析】【详解】内蒙古由于地区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水资源是限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故选D。
.12.针对人口的合理容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应()①超出本国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完成工业化较早,已经对全球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应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主要考查了发达国家应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应采取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发展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要遵循共同性、公平性、持续性和阶段性的原则。
二、选择题组(共 52 分)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14. 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答案】13. A 14. B【解析】【13题详解】读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图,根据图中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且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A对,B、C和D错。
故选A。
【14题详解】。
对比分析该图19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45岁年龄段(年轻人口)人口比重2000年至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
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低,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B对。
中国、印度和泰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较高,排除A、C和D。
故选B。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11月18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
报告指出,到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为亿,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单选题。
15. 关于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呈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规模大,以“90后”青少年为主B.流动时间短,季节性返乡规模大C.北京、上海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D.以个体流动为主,家庭化流动未成趋势:16. 阻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条件是( )A.城市教育水平较高B.城市教育费用较高C.城市生活条件较好D.户籍地居住条件较差17. 人口流动对流入地的积极影响是( )A.增加农民的收入B.加快城市化进程C.改善当地生态环境D.加快农村地区观念更新【答案】15. C 16. B 17. B【解析】\【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特点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