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分析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分析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9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善的状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试验组患者的TBIL为(274.3±130.2)μmol/L,
ALB为(30.2±18.1)g/L,ALT为(262.7±89.5)U/L,PTA为(46.52±11.03)%;对照组患者的TBIL为(275.1± 143.0)μmol/L,ALB为(30.2±18.5)g/L,ALT 为(263.2±89.3)U/L,PTA为(45.52±11.03)%;两组患者的TBIL、ALB、ALT、PT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BIL 为(78.2±48.2)μmol/L,
ALB为(38.2±16.2)g/L,ALT为(32.1±36.5)U/L,PTA为(70.35±10.92)%;对照组患者的TBIL为(98.1±
49.2)μmol/L,ALB为(31.8±15.1)g/L,ALT为(46.1±32.4)U/L,PTA 为(65.92±10.33)%;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BIL、ALB、ALT、PTA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9%,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相关症状好转明显,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韦;血浆置换
乙型肝炎(乙肝)一旦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即重型病毒性肝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在慢性乙肝不断损害下,肝脏会逐渐向重症病毒性肝炎进行发展,进而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1,2]。

目前,对于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一定要根据其发病机制采取对症治疗,才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

试验组中女19例,男30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0.2±7.3)岁。

对照组中女15例,男34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1.5±7.2)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运用恩替卡韦实施治疗,0.5 mg/d,1次/d,共6周的治疗周期。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采取IQ血液净
化仪以及MicroPES膜型血浆分离器,血浆的总体置换量为2400~3000 ml/次。

1. 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BIL、ALB、ALT、PTA改善状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全部消除了有关症状,检测结果正常;有效:一定程度上,明显改善了相关功能,减轻了相关症状;无效:其各项指标没有任何改善,没有恢复各项机体。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情况对比治疗前,试验组患者的TBIL为(274.3±130.2)μmol/L,ALB为(30.2±18.1)g/L,ALT为(262.7±89.5)U/L,PTA为(46.52±
11.03)%;对照组患者的TBIL为(275.1±143.0)μmol/L,ALB为(30.2±18.5)g/L,ALT为(263.2±89.3)U/L,PTA为(45.52±
11.03)%;两组患者的TBIL、ALB、ALT、PT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BIL为(78.2±48.2)μmol/L,ALB为(38.2±16.2)g/L,ALT为(32.1±
36.5)U/L,PTA为(70.35±10.92)%;对照组患者的TBIL为(98.1±49.2)μmol/L,ALB为(31.8±15.1)g/L,ALT为(46.1±
32.4)U/L,PTA为(65.92±10.33)%;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BIL、ALB、ALT、PTA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試验组患者中显效
28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6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59%;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在临床当中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以及症状相对较为复杂,至今尚无一个特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威胁[4]。

现如今,临床当中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然而主要采取减少肝细胞坏死,对肝细胞再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并发症明显降低为主
[5]。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6],恩替卡韦属于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在磷酸化的作用之下可以产生活性的三磷酸盐,同时对病毒逆转录酶的活性给予有效抑制,成为肝脏疾病医疗的一线药物,可以起到良好的抗病毒能力。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7],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采取血浆置换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肝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治疗过程当中,不但可以将大分子蛋白结合毒素给予彻底清除,补充凝血因子等相关生物活性物质,将病毒给予有效杀灭,同时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在肝脏当中的繁殖,对肝脏功能的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BIL为(78.2±48.2)μmol/L,ALB為(38.2±16.2)g/L,ATL为(32.1±36.5)U/L,PTA为(70.35±
10.92)%;对照组患者的TBIL为(98.1±49.2)μmol/L,ALB为
(31.8±15.1)g/L,ATL为(46.1±32.4)U/L,PTA为(65.92±10.33)%;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BIL、ALB、ATL、PTA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9%,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上述的相关报道具有一致性[8]。

综上所述,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采取恩替卡韦同血浆置换相互联合进行治疗,有关症状可实现明显好转,缩短临床的疗程,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建荣,李兰娟,陈月美,等.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评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4):205-207.
[2] 石裕明,刘惠媛.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附180例报告. 新医学,2002,33(8):458-460.
[3] 徐晓婧,杨大国,冉云,等. 10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分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2):42-43.
[4] 周莉,董培玲,丁惠国,等.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5):422-425.
[5] 潘红英,童永喜,娄国强,等. N-乙酰半胱氨酸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4,21(3):255-257.
[6] 张永红,梁骏,王文龙,等.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3):99-100.
[7] 汪有强,甘先锋,王选俊,等. 重型病毒性肝炎74例继发感染模式及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分析.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937-1939.
[8] 韩国桥.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及预后观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3):339-3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