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价值与使用价值系列测试题

价值与使用价值系列测试题

价值与使用价值系列测试题
1.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2000年考研第4题)(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1994年考研理科第3题)()
A.具体劳动而增值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值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3.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1994年考研理科第4题)()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4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2002考研理科第4题)()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5.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1996年考研理科第3题)()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6.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一(1995年考研理科第4题)()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6.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2002年文科考研第4题)
A.商品约有用性来体现
B. 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 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 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7.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或者说,商品区别产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 价格
8.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9.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B. 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D. 创造使用价值
10.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13.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4.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
15 .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A价值构成的
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资本构成的
D货币构成的
16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1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抽象劳动
B具体劳动
C脑力劳动
D体力劳动
18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19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应理解为()
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2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
B生产同一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21“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这说明()
A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B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22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相交换的比例是()
A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B由政府部门规定的
C由生产者之间的协商决定的
D在商品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自发地确定的
2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种“正常生产条件”是指()
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
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
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
D某一生产部门内部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24劳动生产率是指()
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
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D具体劳动或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25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增减不变
26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早先生产的商品的()
A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B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C价值不变,价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D价格不变,价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27.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具有与自然经济不同的特征是
A.对自然界依附性很强
B.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C.开放型、开拓进取型经济
D.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28就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来说()
A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使用价值
D使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价值
E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关系
29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主要有()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C不仅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一切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只有商品才具备的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D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因而在量上难以比较;商品的价值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可以比较E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商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0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C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E没有价值也就没有使用价值
31商品的价值是()
A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B商品的自然属性
C生产商品消耗的有用劳动
D商品的社会属性
E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
3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内容和形式
33下列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不同的具体劳动有质的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E具体劳动是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
思考题
1.自然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自然经济是怎样发展成为商品经济的?
3.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5.怎样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6.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7.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8.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9.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10.什么是货币流通量规律?
1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12.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有哪些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