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解除后的财产返还责任

合同解除后的财产返还责任

合同解除后的财产返还责任

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应相互返还依据合同取得的财产。该规则看似简单,但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多样,在司法实务中引起不少理解和法律适用上的混乱。本文将结合审判实务中的部分案例澄清财产返还责任之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对财产返还的形态、标准作出界定,同时对财产返还责任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不当得利等责任予以区分辨析,以期为审判实务提供一定之参考。

一、合同解除后财产返还请求权的基础

财产返还请求权的理论基础

合同解除后的财产返还源自于合同解除。对合同解除效力的性质,主要存在四种观点和立法体例。

1.直接效力说。该说认为,合同解除的结果是契约关系的追及性消灭,即被当作本来就不存在来处理。解除不仅是尚未得到履行的各项给付义务的消灭原因,而且是整个契约关系的消灭原因。此说赋予解除权以溯及既往的效力,亦即契约经解除者,视为自始未成立,而使解除在效果上与撤销相同,目的是使合同好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依此说,则必须认定原已履行之给付,现成为无法律匕原因,而发生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契约解除后,因民法特别规定而成立法定的债务关系。此说为德国以前通说,并仍然为目前台湾

地区学说和实务所采。

2.间接效力说。间接效力说认为,解除并不等于契约关系溯及性消灭,合同解除后,并不发生使合同归于消灭的效力。只不过是使合同的作用受到阻止,而使尚未

的债务,则发生新的返还债务。

3.折中说。该说认为,在合同解除时,未履行的债务自合同解除时归于消灭(与直接效力说同),已履行的债务并不消灭,而是因解除而发生新的返还请求权(与间接效力说同)。

4.清算关系说。此学说认为,合同解除并不像撤销和无效那样使合同归于消灭,而是将当事人从未履行的给付义务中解脱出来,并且在继续存在的合同框架之下通过重新控制将已履行的给付回转,成为清算了结关系。在清算了结最终结束之前,合同继续存在;对于已经完成的给付,给付义务通过改变方向成为对置关系;对于未完成的给付,给付义务通过解除归于消灭;合同在这里起到清算了结框架的作用。2001年11月26日颁布的德国债法现代化法对德国民法典做了修正,并以其新的条文即第325条为清算说做了一个标准界定:在双务合同中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不因解除而被排除,而此前解除是排斥损害赔偿请求权的。

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

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对于我国究竟采取的哪一种立法例,基于对该条款的不同解读,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部分学者基于合同法立法过程中的草案及合同法立法前的学说,将合同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解读为直接效力说;部分学者则认为我国合同法实际上采取的是清算说。得到履行的债务发生拒绝履行的抗辩权,对于已经履行直接效力说和清算说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于解除前合同效力的认定,前者认为一经解除则视为自始不存在,其无视合同已存在和当事人已履行了部分甚至主要合同义务的事实,且排除当事人主张违约损害赔偿的权利,与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显然不符。从我国合同法将返还财产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并列看,我国合同法实际上采用了清算说,这种观点与我国的审判实务也是相符的。

实务中的理解和适用

虽然从理论上可以界定合同法所采取的立法模式,但是审判实务中对于立法的理解仍有歧义。清算说的本质特质是合同解除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点,该条前半段“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之规定,是对合同解除后已履行部分财产返还责任的界定;后半部“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则是对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界定。

依据物权法立法体例的不同,前述财产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主要有不当得利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两种。依不当得利说,在合同解除之前,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存在,当事人据合同相互为对待给付义务;在合同因解除而丧失约束力后,给付之原因消失,当事人所受领之给付构成债法上给付原因嗣后消失之不当得利。此说为采取物权变动抽象主义模式的立法,如德国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所采;对于没有采用抽象主义立法模式的国家,物权变动的基础关系的解除将影响物权变动的效果,原权利人仍对物享有所有权。我国对物权变动采取债权形式主义的立法例,物权变动的原因嗣后不存在将导致物权回复到变动之前的状态,因履行而失去对标的物控制的当事人对标的物仍享有所有权,故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性质为物权请求权。既然是物权请求权,那么在物因毁损灭失等原因无法返还时,则返还物的价值形态:对物进行价值补偿。然在审判实务中,容易引起混淆的也正在此处,其主要表现为将财产返还责任与违约责任混淆,有时甚至与侵权责任混淆,表现为以下两种:

1.以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界定损失的原则来界定价值返还,将价值返还等同于赔偿损失。比如在处理房产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在因卖方过错导致合同解除,但房产因买方原因已为第三人取得,此时,买方应以价值补偿的形

式向卖方返还房产,但很多人以损失界定的原则来确定价值

返还的标准,而损失界定属于损害赔偿的范畴,不是合同解除后返还财产所解决的问题。这种处理的结果就是以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的标准来处理财产返还问题,但是如果返还责任人是无过错的守约方时,考虑到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很可能出现返还责任人因对方违约所获取的赔偿金加上对方返还的购房款,尚不足以赔偿违约方的财产灭失损失,导致极不公平的结果。

2.以财产返还责任排斥违约责任。特别是在价值返还的情况下,认为当事人已主张了价值返还,再行主张违约责任没有依据。这种理解上的错误导致很多判决将简单问题复杂化,适用法律混乱,判决结果难以自圆其说,甚至很多判决强行剥夺或限制了当事人另诉主张违约责任或者其他责任的权利。有的判决书以损害赔偿的原则处理财产返还,对当事人另行主张的违约责任在未能区分两种责任的法律性质的情况下以违反填补损失原则为由予以驳回,但却没考虑到财产返还本身是当事人基于其所有权固有的、与违约责任无关的权利,即使是按损害赔偿的原则处理价值返还,也仅仅是处理标的物本身的价值返还问题,与当事人因违约责任主张的损害赔偿完全是两种内容,其性质、范围都不同。二、财产返还责任的价值形态

价值补偿的范围界定

合同解除后,如双方基于合同取得的物仍然存在,相对

方自然可以依据物权请求权请求返还原物;在物毁损灭失时则只能返还物的变价形态,即进行价值返还,但对如何进行价值返还,则存在不小争议。比如有观点就认为,在合同因一方违约而解除的情况下,守约方有多种选择,既可以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也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因解除合同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可得利益只有在合同完全履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守约方如欲取得可得利益,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合同并通过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方式制裁违约方,保护自己的利益;反之,如果守约方选择了解除合同,就说明其不愿意继续履行合同,因合同履行才产生可得利益,当然不应再支持。这两种观点无视合同法的规定,仍然拘泥于德国民法的早期理论,实际上是否认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和解除合同的并存,其观点落后于理论和立法实践,不足采信。权利人的返还请求权是一种以物权请求权为基础的权利,在标的物毁损灭失后,在返还财产这一责任形态意义上,债务人的义务是补偿标的物的价值,而非赔偿标的物灭失的损失,故在财产返还责任中不存在所谓的获取财产价值本身之外

的利益问题,返还的就是财产本身的价值。有分歧的仅仅是财产价值确定的时间节点问题。对此,实务中存在四种观点:其一,合同中约定的标的物的对价;其二,财产毁损灭失时的价值;其三,原告提起诉讼时的市场价值;其四,法院判

决时的价值。就第一种观点而言,合同约定的标的物对价是当事人双方合意的结果,以对价作为价值补偿的依据体现了意思自治的原则,充分地尊重了当事人双方对于标的物价值的认定。同时,该标准也有利于在返还财产时兼顾双方的利益:在以货币交易一般的物的场合,货币的价值是相对稳定的,而标的物,如股票或房产,其价格则波动较大,以对价为返还的原则可以避免因价格变动等因素导致的返还货币方和返还标的物一方当事人返还义务的失衡。而第二种观点则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暗合。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其他方式计算”,即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于损失界定的时间点是以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为准。立法者对此的考虑是该种计算方式与我国民事赔偿采用填平的原则相符,因为以损失发生时的价格为准能够更准确地体现损失多少赔偿多少的精神;同时也易于损失的确定化。①第三种观点体现了对权利人的尊重和保护,但不利于鼓励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特别是在市场价格事后上涨时,可能会事实上形成惩罚性赔偿。第四种观点忽略了审判程序的渐进性和程序性,也未考虑一审和二审审判程序的影响,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也难以做到实质公平。笔者赞成第一种观点,因为合同解除后的财产返还责任,系基于所有权返还请求权的一种民事责任形态或请求权形态,其实质是

已毁损灭失或价值减损的标的物的价值形态补偿,不同于损害赔偿领域的赔偿责任填补损失。它不考虑可得利益、预期利益或信赖利益的损失,后者应由违约责任、侵权责任或缔约过失责任解决,价值返还仅解决标的物毁损或灭失后的价值补偿。在这个意义上,它与可归责性无关,或者说,它不是传统的民事责任,故侵权责任法的立法虽有借鉴意义,但侵权责任法毕竟属于在损害赔偿责任的意义上来界定损失,是在可归责性的意境下处理赔偿,其与返还责任有质的区别。

价值补偿的适用

对于此问题,国内尚缺乏有关论述,亦未有人提出参考方案,本文对德国民法典之最新规定进行介绍性阐述,以供作参考。

2001年11月26日修订后的德国民法典第346条、第347条对于价值补偿的适用条件做了明确规定。

1.价值补偿适用的情形:“以下列情形为限,债务人应当给付价值补偿以替代返还或交付:(1)依所得利益的性质,返还或交付被排除的。(2)债务人对受领的标的物进行消费、出让、设定负担、加工或者改造的。(3)受领的标的物发生毁损减损或灭失的;但因按规定投入使用所发生的减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在合同中规定对待给付的,在计算价值补偿时,应当以对待给付为依据;应当为一项借贷的使用利

益给付价值补偿的,可以证明使用利益的为较低。”其中,第(1)、(2)点是适用价值补偿的一般性规定,第(3)点则是对标的物发生减损及灭失时的规定,但这里的减损,不是指因正常的投入使用而发生的减损,而是指因标的物受到侵害或者因过度使用而引起的损耗,即正常使用发生的减损不在价值补偿的范围之内。

2.价值补偿义务的排除:“在下列情形,价值补偿义务归于消灭:(1)使权利人享有解除权的瑕疵,系在标的物加工或者改造期间始暴露出来的。(2)债权人应当对减损或者灭失负责任,或者损害在债权人那里也会发生。(3)在法定解除权的情形,尽管权利人已经尽到与自己事务同一之注意,但减损或者灭失仍然在权利人那里发生的。对于余存的得利,应当予以返还。”根据该款之规定,价值补偿义务被排除或者不存在的情形,主要分为四种:一是自加工时起知悉瑕疵存在;二是灭失或毁损可归责于返还之债权人;三是设定一种假想之因果关系,即如果物存在于债权人那里,损害同样也会发生的;四是对法定解除权人的一种权利特惠,即尽管解除权人应当返还的标的物在他那里灭失,或者发生减损,只要其尽到了自已事务通常之注意,价值补偿义务即告消灭。

3.收益和费用的处理原则:(1)债务人可以收取利益而违背通常的经济规则不收取收益的,债务人有义务向债权人

价值补偿。在法定解除权的情况下,权利人在收益方面,仅应当对尽到与自己事务同一之注意负责任。(2)债务人返还标的物,给付价值补偿,或者其价值补偿义务被排除的,应当向其返还必要费用。以债权人因其他费用而得利为限,应当偿还该其他费用。该条的适用范围不限于解除权人,相对人亦有权依据该条主张权利。第1款规定的能收而未收取之利益,该种利益无论债务人是否实际收取,都应当予以返还。同样,对于债务人对于返还标的发生的必要维持费用,债权人有义务予以返还。

三、财产返还责任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和不当得利的区别

财产返还责任与违约责任

财产返还责任是独立于违约责任的一种合同责任,它不排除违约责任的适用。合同解除后并不必然发生财产返还关系,因为很多情况下双方尚未进行财产给付行为。同样,即使按照清算说,合同解除后也不必然发生违约责任,是否存在违约责任取决于当事人是否存在违约行为。根据合同解除的原因不同,二者存在如下几种关系:

1.协议解除。协议解除是在合同成立以后,未履行完毕之前,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解除合同,使合同效力归于消灭的行为。协议解除与通常理解的约定解除有本质区别,约定解除是一方行使约定解除权解除合同,约定解除是一种单

方行为,而协议解除则是双方行为;约定解除往往是一方违约的结果,而协议解除并不以存在违约为前提。①协议解除是双方合意的结果,但是协议解除并不排除违约责任的承担,在一方存在违约行为的情况下,在协议解除时双方往往就违约责任作出约定,或虽未约定,但并未排除对方主张违约责任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财产返还责任与违约责任可以同时存在,当事人在主张解除合同后财产返还责任的同时还可以另行主张违约责任。

2.约定解除。约定解除是一种行使解除权的解除方式,即合同双方赋予一方在特定情况下的约定解除权,在

约定的条件成就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通常这种约定解除权与违约行为相牵连,故在约定解除的情形,财产返还责任一般与违约责任同时存在,但是也不排除双方在约定解除权的同时排除违约责任。在后一种情况下,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排除违约责任的适用。

3.法定解除权解除。通常法定解除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违约救济权,在此情形下,解除合同不排除违约责任的承担。但法定解除权如是基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如不可抗力,则不发生违约责任问题,也不存在违约责任与财产返还责任同时适用的情形。

财产返还责任与侵权责任

在合同解除之前,债务人(返还义务人)是以所有的意

思对物进行占有使用,即使其存在保管过失或其他过失行为,也是未尽对自己之物的注意义务。该种义务系属不真正义务,而违反不真正义务,尚不构成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意义上的过错,故一般财产返还责任排除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当事人不得主张侵权责任要求损害赔偿,而只能要求返还原物或进行价值补偿。但是,如果债务人的过错行为发生在合同解除之后,在返还义务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债务人的行为将构成对对方物权或者债权的侵害,在符合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情况下,对方应当可以主张侵权损害赔偿。

财产返还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

从不当得利的角度看,财产返还责任就是给付原因嗣后消失的不当得利。如果标的物仍然存在,债务人有义务返还原物;如原物被消费,或由第三人合法取得,无法返还原物的,债权人可主张返还债务人所受利益。但是,修正后的德国民法典并未完全贯彻不当得利的返还原则。对此,笔者认为,对于价值补偿或返还,应当以合同解除时间为限进行区分,对于合同解除前的价值返还,因债务人尚是以所有的意思对物进行占有使用,应主要依据受益人为善意时的返还标准进行确定;对于合同解除后,如债务人存在过错的,则按恶意受益人的原则处理此后的返还。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5个法律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64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在我们的生活中,合同无处不在,大到国家间贸易往来,小到每一个自然人的衣食住行,处处能看到合同的影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事人来法院打官司要求解除合同的案件明显增多。本期京小槌普法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为大家系统讲一讲合同解除的相关法律问题及风险防控。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关系成立以后,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的一种行为。 二、合同解除的种类 (一)约定解除 约定解除包括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权两种情况。 协议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时,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解除合同,从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协议解除是在合同成立以后通过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因此又称为事后解除。 例如:A与B约定双方合作购买预售商品房一套,首付款双方各出资50%,贷款双方各承担50%。交房后A不同意继续履行合同,要求B退还已支付的款项。后A与B协商解除合同,B返还A已支付款项八万元。此种情况即属于双方协商解除合同。 约定解除权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之前,由当事人一方在某种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并可以通过行使合同解除权使合同关系消灭。 例如:冯某与某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约定冯某承包某村委会大棚一个,村委会不能及时提供大棚或所提供的大棚不符合使用条件,严重影响冯某正常使用的,冯某有权解除合同。后村委会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交付大棚,冯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承包合同。村委会逾期交付大棚的行为符合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冯某作为守约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此种情况冯某享有约定解除权。 (二)法定解除 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全部履行完毕之前,当事人一方通过行使法

最高法院公报案例合同解除后合同关系消灭,不能再据此请求支付违约金附相反判例

最高法院公报案例合同解除后合同关系消灭,不能再据此请 求支付违约金附相反判例 本文由作者赐稿并授权民商事裁判规则公众号重新编辑整理,转载须在文首醒目注明作者和来源(侵权必究)。 最高人民法院判例合同解除后,违约方的责任承担方式不表现为支付违约金 ??作者:唐青林李舒杨巍单位: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阅读提示:今天推送的案例刊载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年05期,认为解除合同后违约方的责任承担方式不表现为支付违约金。 但是本书作者在写作中也注意到更多的判例与该案例裁判规则不相同。对于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的效力,审判实践中尚存在分歧。本案作出裁判的时间为2009年,恰逢当年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09〕40号)。为了探明最高法院就此问题的裁判规则,本所作者以2009年为界限,检索到4份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的10份裁判文书,发现裁判规则基本统一:合同解除后非违约方可以根据违约金条款主张违约金。 裁判要旨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违约方的责任

承担方式不表现为支付违约金。 案情简介 一、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桂冠公司”)与广西泳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泳臣公司”)签订《基地定向开发建设协议书》及《补充协议》,约定桂冠公司委托泳臣公司在广西南宁市琅东凤岭段为其建设办公综合楼和商品住宅小区,如果泳臣公司未按时完成工作、交付工程、擅自抵押土地,应向桂冠公司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二、泳臣公司至合同约定交付日无法实际交付工程,且该工程因质量事故未能复工。三、桂冠公司向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解除协议;泳臣公司返还投资款、利息、定金、违约金、赔偿损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院认为,合同解除后违约方的责任承担方式不表现为支付违约金,判决:解除协议;泳臣公司返还桂冠公司购房款11050万元、赔偿损失13123.3万元。四、泳臣公司不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院判决,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最高法院判决:解除协议;泳臣公司返还桂冠公司11050万元,并按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泳臣公司赔偿桂冠公司损失1000万元。裁判要点本案的败诉原因是合同解除后不能请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最高法院认为,解除合同后违约方的责任承担方式不表现为支付违约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

终止合同后索赔违约金和预期利润的案例(二).docx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终止合同后索赔违约金和预期利润的案例(二) (二)被申请人制衣公司的答辩陈述和理由 1、关于合同履行 合同签订后,被申请人便积极准备货物,安排运输,以保证合同顺 1利履行。然而,该合同项下的货物热轧铁板(经修改后的货物品名)的 北朝鲜供货商迟迟不能供货,被申请人面临上述难以预料的无法避免的 客观困难,向申请人提出延期至 7 月 20 日―7月 25 日交货,然而申请人宣 布解除合同并提出索赔。因此,被申请人不能按期交货,并非出于故 意。况且,本案合同第五条规定装运期为6 月底7 月初,根据国际贸易惯 例,月初应解释为每月 1 日至 10 日,因此,可将最后的装运期限理解为 7 月10 日,这是双方当事人一致认可的事实。在合同第十一条还规定,若 延期交货,买方可同意给予 15 天的优惠期,即在正常的情况下,即使 在7 月 25 日前交货也应视为合同规定的优惠期内交货,因此,被申请人 在7 月 25 日前未能交货并不违反合同规定。被申请人一直履行着合同规 定的义务,并不存在违约客观情况。 并且,被申请人曾于优惠期内(7 月13 日)要求申请人修改信用证, 而申请人拒不修改,这是申请人首先违约。 2、关于延期交货的违约金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申请人无权向被申请人要求支付延期交货的违约金77,500 美元。 根据合同第 14 条,如果卖方不能按合同规定日期交货,买方可有两种补 救方法:一是买方可解除合同;二是卖方经买方同意,延期交付货物,对 于延期交付部分支付违约金。本案合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申请人与被申 请人未就延期交货达成一致,实际上申请人选择了第一种补救方法,即解 除合同。因经,申请人应承担宣布解除合同的相应责任,无权再要求被申 请人支付延期交货的违约金。 2 3、关于撤销合同发生的费用。 申请人撤销合同对双方都有前期已发生费用的问题,并非只有申请 人发生费用,如此产生的费用理应由双方各自承担。 4、关于新增加的仲裁请求 被申请人在开庭审理本案以前,从来不知道申请人曾与其他公司签 订过销售本案货物的合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中华 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都规定,合同一方当事人对在与另一方订 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对方的损失不负责任。因此,在本案中,被申请人 不应赔偿申请人未履行下家销售合同而遭受的利润损失。

合同的单方解除权

合同的单方解除权 当我们说到合同的单方解除权,首先要从合同解除说起。广义上说,合同解除是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没有履行或者履行完毕之前,当事人双方通过协议或者一方行使解除权的方式,使合同关系提前消灭。它包括双方协议解除和单方行使解除权解除两种情况,即单方解除权的行使是合同解除的一种方式。狭义的合同解除仅指单方行使解除权的解除,即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的或约定的接触权,使合同的效力消灭。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含义及立法体例指的是广义的合同解除,即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单方解除权的行使是我国合同解除的方式之一。关于合同的单方解除权,我国民法学界对于单方解除权的行使和解除之后效力问题一直观点不一,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合同关系当事人屡屡诉诸法院。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单方解除权包括约定解除权和法定解除权两种类型。约定解除权根据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定而发生的解除权。此种解除权往往事前约定:主要指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若发生了一定情形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对于约定解除,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即约定解除的发生条件是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的,只要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该条件成就了,符合双方当事人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当事人便可行使单方解除权。 法定解除权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了解除合同的法定事由而发生的解除权。其实关于单方法定解除,我国《合同法》有较详细的规定。 《合同法》第94条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其中一、二、四项要求已构成了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故非违约方不须经催告即可解除合同,而第三项则要求必须经过催告。其中第五项“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是个兜底条款,包含了《合同法》分则及其他法律规定的解除情形。法定解除权又可分为任意解除权和一般解除权,《合同法》分则中规定的承揽合同的定做人、委托合同和不定期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等

加盟方违约致特许经营合同提前终止的责任认定

加盟方违约致特许经营合同提前终止的责任认定 ——上海高院判决月星公司诉大众公司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 (人民法院报案例指导2011年6月16日) 裁判要旨 在不能证明已具备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的情况下,当事人不得解除合同。因加盟方违约而致特许经营合同提前终止,对于违约责任,应考虑合同的持续性特征,以特许方的损失为基础,酌情予以确定。 案情 2008年11月2日,上海月星家居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月星公司)与浙江大众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公司)签订《品牌使用经营管理合同》,约定:由月星公司成立管理公司,对大众公司拥有的经营物业进行品牌经营和管理;月星公司须在3个月内完成市场的品牌整合及入住率达90%以上;月星公司承诺合同生效一年以后招商入住率不低于95%,如达不到该指标,大众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合同期限为8年,大众公司每年向月星公司支付200万元品牌使用费;合同有效期内,任何一方若解除合同,则视为违约,应向对方支付相当于合同未履行年限品牌使用费的违约金。 2009年6月30日,大众公司向月星公司发函要求解除合同。后双方确认合同已于当日实际终止。

月星公司遂起诉请求判令大众公司违约,并支付1400万元违约金等,大众公司反诉月星公司违约,请求判令返还100万元品牌使用费等。 裁判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大众公司于2009年6月30日,即合同履行尚不到8个月时就单方解除合同,不符合合同的约定。大众公司如认为月星公司经营市场3个月后,入住率未达到90%,可据此追究月星公司的违约责任,而不能要求解除合同。同时,3个月入住率未达到90%并不必然意味着一年以后达不到95%的目的,故大众公司不能据此作为行使法定解除权的依据。大众公司违反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解除合同,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因双方合同仅履行约8个月,而合同期限为8年,以合同未履行年限的品牌使用费为违约金,明显偏高。故应综合考虑月星公司可能的损失、合同的履行情况、双方的过错程度等因素,酌情确定大众公司应承担的违约金数额。月星公司在履行合同中,存在未使3个月市场入住率达到90%等违约行为,也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法院判决:大众公司支付月星公司违约金133万元,月星公司赔偿大众公司损失60万元。 大众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2011年3月2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的规定

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的规定 合同的解除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我国合同法采广义的概念,它是指在合同依法成立后二尚未全部履行前,当事人基于协商,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而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一种法律行为,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情形,其中约定解除又可分为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权。 先说协议解除,它是指当事人通过事后订立一个新合同而解除原来的合同,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有权通过协商解除合同,他人无权干涉。此时有一问题,即一方有违约行为,但双方当事人已达成解除协议,此时另一方是否可主张违约责任?对此观点不一,有认为此时视为非违约方抛弃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因为协议解除本就是为了解决纠纷,当事人若不抛弃权利,完全可以请求损害赔偿而不与对方当事人达成解除协议,否则徒生纠纷。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虽达成解除协议,但并不影响非违约方主张损害赔偿,因为权利的抛弃事关重大,应予明示,解除协议若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约定,应视为没有约定。且合同解除有其内在的机能与目的,与权利抛弃无涉。相比之下,第二种观点可能更有道理一点。但是,我觉得第一种说法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确定能不能根据你的行为来推定你放弃了这个权利,这要根据具体的案情来作进一步的考查。 第二个,约定解除还有一种情况——《合同法》九十三条的第二款,约定解除条件主要是当事人事先约定某种条件,等待条件一旦存在,一方享有解除权。特别和大家强调一下,这种事先约定解除权的

情况和我们前面讲的附条件合同里面的约定解除条件,这是有区别的。比如双方约定,我把这个房屋租给你半年,我们达成一个协议,如果乙在单位分到房子,我们解除特定合同或者书面合同。合同里面如果这样写,如果乙方分到房子,甲方有权解除合同,这是一种写法。另一种说法就是如果乙方分到房子,甲方合同解除。这两种情况有什么区别呢?(答:第一种情况约定了解除条件,只要条件一成立,这个合同自然已经解除。另一种情况如果是约定解除权,当这个条件成立之后,有这个解除权选择是否解除这个合同。这个合同有可能解除,也有可能不解除。)对,这个区别主要在这个地方,约定解除权和约定解除的区别就在这个地方,如果合同规定的是有权解除合同,实际上约定的是一种解除权。给了你这种权利,但是这个合同还没有当然解除,合同的解除要取决与你是不是行使这个权利。《合同法》九十三条的第二款规定的含义,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行使的行为。当然不解除条件的话,就向刚才讲的标准,乙方如果分到了房子,合同解除,这指的是约定的解除条件。在约定解除条件的情况下,一旦条件成就,这个合同当然的解除,不需要行使任何权利。这个要根据(案情)合同具体怎么规定的来分析,这个在审判实践中差别是非常大的。大家注意《合同法》九十三条的第二款里面提到解除合同条件成就是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实际上他的含义就是有权解除合同,不是说合同自动的终止的意思。 第二种就是法定的解除,法定解除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不可抗力,另一类我们简单的概括就是根本违约。不可抗力《合同法》第二

合同解除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1)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合同解除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1)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合同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 义务,同时阐述确定的时间内达成约定的承诺结果。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 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合同的解除是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之一。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使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如果再让合同继续产生法律效力,约束当事人双方,不但对其中一方甚至双方有害无益,而且有时会阻碍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合同的解除权就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一方当事人提前终止合同的权利。那么,合同解除以后基于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赔偿债权的基础是什么我国合同解除有无溯及力 二、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的争议 关于合同解除以后是否仍存在损害赔偿请求权,有三种观点: 合同解除后有溯及力的选择主义,此观点认为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不能并存,只能择其一。 合同的法律拟制说。认为合同自解除后整个合同便溯及既往地消灭,但是可拟制合同在违约责任的范围内继续存在,就如同《合同法》第98条的规定一样,合同解除将不影响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 损害赔偿请求权独立说,王泽鉴教授认为:解除权的行使并不妨碍赔偿请求权的发生,乃专指因债务不履行的损害 赔偿而言,不包括因契约消灭所生的损害。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理由是: 1、《民法通则》第115条规定,合同解除不影响当事

论合同的法定解除原因

论合同的法定解除原因

论合同的法定解除原因 【摘要】合同解除作为一项合同法律制度,是提前终止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原因或情形。根据合同解除的不同原因,合同解除可分为约定解除、法定解除和合意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在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合同解除的条件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但在实践中仍有合同当事人滥用合同解除权,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笔者认为对“合同的法定解除”这一论题加以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增强合同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有利于严格限制解除权的行使、禁止解除权的滥用,使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在实践中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从而实现合同的目的,保障交易安全。本文主要从探讨合同法定解除的现实意义、法定解除、法定解除的条件及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法定解除权的消灭、适用法定解除条件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法定解除法定解除的条件法定解除权的行使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消灭 合同一经依法成立,就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当事人双方就必须严格遵守,全面、适当地履行,不得擅自

解除。过去,在我国由于在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上存在规范简单、体系不严、分类不明、用语混乱等弊端,曾一方面存在当事人滥用解除权,另一方面又存在法院或仲裁机构在审理案件中对合同解除适用标准不同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合同法律法规方面的各项制度和规则也在不断发展。如何完善合同解除制度,使其在立法上规定得更科学、更完善,在实践中得到更正确有效地执行,成了我国合同立法的当务之急。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合同法》在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合同解除及其条件、效力、行使、后果作了较为系统、更为完善的规定,肯定了合同解除制度的价值,强调了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严肃性,有利保障市场交易的安全。但在实践中仍有合同当事人滥用合同解除权,影响合同目的实现。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合同的法定解除条件及其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有利于增强合同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提高合同当事人对合同法定解除的理解,从而使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在实践中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鼓励市场交易、保障交易安全,实现合同目的,增加社会财富。 一.合同法定解除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

终止合同后退还费用处理规定

一、终止合同后退还费用处理规定 合同终止以后对于先前支付的款项是否可以退还呢?这个其实要看终止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合同终止,那么费用肯定是不能退还的,因为还要赔偿对方损失。如果是因为合同终止情形出现,那么这个时候对于多支付的费用这个是可以要求退还的。这个主要就看是什么导致合同终止。 二、合同终止的几种重要情形 合同解除有两种方式,一种称为约定解除,是双方当事人协议解除,即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达成协议,约定原有的合同不再对双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使合同归于终止。另一种方式称为法定解除,即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由于产生法定事由,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解除权而解除合同。 约定解除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在合同订立时,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解除的条件,在合同生效后履行完毕之前,一旦这些条件成就,当事人则享有合同解除权,从而可以以自己的意思表示通知对方而终止合同关系。 二是在合同订立以后,且在合同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原合同之外,又订立了一个以解除原合同为内容的协议,使原合同被解除。这不是单方行使解除权而是双方都同意解除合同。 法定解除是合同解除制度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 三、合同终止的相关法律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1、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2、合同解除; 3、债务相互抵销; 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5、债权人免除债务; 6、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租赁合同解除后装修损失赔偿

租赁合同解除后装修损失赔偿 篇一:租房期间装修房屋解除合同时可以要求房东补偿吗? 我有权主张李某赔偿我一些装修费用吗? 律法[]友“黄叶地”问:我承租李某的房屋,承租期间经他同意对房屋进行了装修,现在因我违约导致我们的租赁合同解除了,请问我有权主张李某赔偿我一些装修费用吗? 李华阳律师:《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第十一条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装饰装修,合同解除时,双方对已形成附合的装饰装修物的处理没有约定的,人民法院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二)因承租人违约导致合同解除,承租人请求出租人赔偿剩余租赁期内装饰装修残值损失的,不予支持。但出租人同意利用的,应在利用价值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中国法律APP:(扫描安装)中国法律微信公共平台:(扫描关注) 扫一扫,随时随地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扫一扫,关注中国法律,免费法律咨询! :/Lawyer/UserID=lihuayang&id=20XX01072409 李华阳律师专栏:/ZhuanTi/lihuayang/List_ 律法官:

律法提供() 篇二:关于住宅租赁的装修赔偿的合同约定(房屋租赁合同的附加条款) 附加条款 1、若乙方装修需交甲方押金3万元,合同终止后退还。甲方同意乙方装修。在每年的租赁起始时间一次性支付全年租金。 2、因出租人违约导致合同解除,出租人赔偿剩余租赁期内装饰装修残值损失,赔偿额最高10万元封顶,不再承担其他违约责任;因承租人违约导致合同解除,出租人赔偿剩余租赁期内装饰装修残值的50%,赔偿额最高5万元封顶。装饰装修费用按照每年2万元或总价的20%折旧,按照金额大的执行。任何时间,乙方不得拆除室内地板(瓷砖)、卡式(中央)空调、照明、吊顶、厨卫电器、灶台、洗浴设备、窗帘、房门及其他附合的装饰装修物。任何固定于室内且拆除会影响房屋美观和使用功能的器件和衣柜、装饰柜、书柜等,一律不得拆除。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按照现价并扣减折旧金额后可以优先转让给甲方。床、桌椅、茶几等可移动外购家具乙方可自行处理,其余器件拆除需征求出租人同意。 3、不得转租。发生群租行为视同乙方违约,租赁合同终止。室内常住人口应少于等于六人,并需符合社区和物业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一、合同的变更 (一)合同变更的概念 合同的变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变更包括合同主体的变更和合同内容的变更;狭义的合同变更仅指合同内容的变更。合同主体的变更是指合同的转让,本节所涉及的内容是指合同内容的变更,即狭义的合同变更,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合同的变更。所谓合同的变更,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在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当事人经过协商依法对合同的内容所进行的修改和补充。 (二)合同变更的条件 1、当事人之间原已存在着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若当事人之间本无合同关系,则无变更的对象和必要;若当事人之间原有的合同关系因违反法律而无效,则不存在合同变更的合法基础,除非当事人重新订立有效合同,否则对无效合同的变更仍然是一种无效行为。 2、当事人之间必须协商一致,才能产生合同变更的效力。 3、合同的内容必须发生变化。在民法的传统理论上,债的变更包括要素的变更和非要素的变更。要素的变更是指合同标的的变更,这是否定原合同建立新合同关系的情况,不是本部分所论述的内容。非要素的变更是指合同标的以外的有关标的的数量、履行期限、地点、方式及价款方面的合同内容的修改或者补充。 应当注意,在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时,依法应推定为未变更。 4、合同的变更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依照其规定办理;否则,仅有当事人的协议并不发生变更的效力。 (三)合同变更的效力 1、依法变更后的合同,对合同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2、合同的变更,不影响当事人要求对方赔偿损失的权利。对有关当事人的损失应依照双方变更合同的协议或者法律规定确定承担的赔偿责任。 3、合同的变更是对现有合同内容的修改和补充,对于已经履行的合同内容,当事人对合同的变更无溯及力,原履行部分不得撤销。 (四)合同变更的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77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合同法》第78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二、合同的解除

解除合同后的处理原则

解除合同后的处理原则.txt——某天你一定会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不顾的人。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比什么都强。________舍不得又怎样到最后还不是说散就散。第十条解除合同后的处理原则_★天平空间工作室★……法※理※情……_百度空间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 登录★天平空间工作室★ ……法※理※情……声明:本博系“摘转并合”与“妄撰痴作”而成。本旨:纯粹游戏笔墨,适性陶情,破以消闲。提醒:阅读与使用时,应妥为审慎以免误,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法律责任。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查看文章 第十条解除合同后的处理原则2009年04月18日星期六下午 10:10第十条解除合同后的处理原则 [司法解释原文]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解除后,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的,发包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相应的工程价款;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参照本解释第三条规定处理。 因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因此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条文主旨] 本解释规定合同解除后,已完工程质量合格,发包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相应的工程价款。已完工程质量不合格按照《解释》第三条规定.即比照合同无效、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规定处理,也就是说建设工程有利用价值的,发包人可以请求减少工程价款或者由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建设工程没有利用价值,承包人请求支付工程价款的,不予支持。一般情况下,无论建设工程合同是否有效,对于不合格的建没工程原则上由承包人承担民事责任,但发包人有过错的,亦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同时,由于本条是对合同有效后解除的处理,守约方有权请求违约方赔偿因违约造成的经济损失。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结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际,适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合同解除后的法律规定和〈合同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比照承揽合同,由违约方承担减少报酬的法定违约责任。此外,结合本解释第二条关于合同认定为无效,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承包人可以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规定还可以看出,处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工程质量优先于合同效力的精神,即无论合同是否有效或者是否被解除,只要工程质量合格就应支付工程价款,而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无论合同解除还是合同无效,适用的原则是相同的。 [理解与适用] 一、合同法定解除法律后果 (一)合同法定解除效力 合同解除的直接法律后果是使合同关系消灭,合同不再履行。合同解除后,对于解除以前的债权债务关系应当如何处理,这就涉及了合同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如果合同解除具有溯及力,则合同解除前所为的履行部分,就要发生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如果合同解除不具有溯及力,则合同解除前所为的履行仍然有效存在,当事人无须恢复原状。可见,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呈合同解除制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大陆法国家基本规定合同解除具有溯及力。在大陆法中,合同解除是作为违约制裁的一种制度,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法律肯定合同解除具有溯及力。例如《德国民法典》第346条规定,在解除契约时,当事人双方互负返还其已受领的给付义务。《日本民法典》第545条第1项规定:当事人的一方行使解除权时,各当事人负有使相对人恢复原状的义务,但不得侵害第二人的权利。(意大利民法典》第1958条规定:契约因不履行而解除在当事人之间

违约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违约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成立以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前,经当事人协议,或当合同具备解除条件,由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使合同关系自始或向将来消灭的一种行为。 通过主张情势变更作为实务中常见的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解除合同的手段,适用条件较为严格,在此不做展开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九十四条作为一般法定解除权中的“钻石规则”载明了作为违约方的对方当事人享有解除权,即使在其第一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自己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之中,亦是释明一方当事人预期违约的,由对方当事人将解除合同作为一种救济途径。那么在司法实务中,作为违约的一方,是否可以主张合同呢?对此,下列两处法院在针对《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分别进行了阐明。 公报案例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上诉人冯玉梅与被上诉人新宇公司签订的商铺买卖合同合法有效。新宇公司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已构成违约,又在合同未依法解除的情况下,将2B050商铺的玻璃幕墙及部分管线设施拆除,亦属不当。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从这条规定看,当违约情况发生时,继续履行是令违约方承担责任的首选方式。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由于继续履行比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或者支付违约金,更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但是,当继续履行也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就不应再将其作为判令违约方承担责任的方式。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此条规定了不适用继续履行的几种情形,其中第(二)项规定的“履行费用过高”,可以根据履约成本是否超过各方所获利益来进行判断。当违约方继续履约所需的财力、物力超过合同双

合同解除,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可得利益损失

合同解除,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可得利益损失 合同因违约而被解除的情形下,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守约方的可得利益部分。 笔者以(2017)川民终655号承揽合同纠纷案为例,为大家做法律解读。 【裁判规则】 合同因违约而被解除,赔偿损失的范围应当包括守约方的可得利益部分。 【案情简介】 2012年7月29日,原告辽宁东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东大公司)与被告四川省××设计研究院(下称治金设计院)与签订《设备采购与供货合同》。该合同第3条约定:合同总价款3680万元,包括年产5000吨五氧化二钒片剂系统共2套,1570万元/套,年产3000吨五氧化二钒粉剂系统共1套,540万元/套;上述价格包括工艺及设备设计、制造、材料、包装、涂漆(需方指定颜色)、防腐、设备的任何运输、保险、指导安装调试、技术资料、技术服务、培训、税费及设备质保期内属供方原因而需要支出的一切费用;第4.2条约定:1.本合同

生效后7天内,需方向供方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作为本合同的预付款;2.预付款到位45天后,付设备制造进度款为合同总金额的30%;3.设备具备发货条件,经需方和业主方确认后,支付发货设备价款总额的20%,作为设备发货款;4.设备货到现场,设备安装完毕后10天之内,付设备价款总额的10%;5.设备安装调试完成验收合格后10天之内,支付合同总价的5%,如果设备安装后180天没有安排调试视为调试合格; 6.合同总金额的5%作为工程质保金,在工程生产线调试完工且功能考核合格,质保期(12个月之内)届满且合同设备无质量问题或质量问题已妥善解决后支付,如延期支付,则按银行利息支付滞纳金;第5条约定:2013年1月15日具备投产条件;支付预付款后90天内具备主体设备发货验收条件,120天内交齐二套五氧化二钒片剂系统全部设备,150天之内交齐一套五氧化二钒粉剂生产设备;交货地点:业主方项目施工现场(四川省威远县连界镇威远钢铁公司厂内);设备运输:汽车运输,费用由供方承担;第 7.1条约定:供方应在合同设备安装时委派相关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提供全程安装技术指导工作,安装调试后,经供方技术人员确认无误后书面通知需方及业主验收;由于供方制造原因造成设备的性能、功能和保证值达不到预目标,设备修配改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供方承担;设备验收合格后,供方仍然承担设备正常保修一年的

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的区别

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的区别 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的区别 合同终止和合同解除有什么区别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biz.doczj.com/doc/8517222128.html, 合同终止和合同解除有什么区别核心提示:区别主要体现有两种,第一是两者的效力不同;第二是适用范围不同。合同解除只适用于违约的场合,并以解除权的存在及行使为必要。具体内容由法律快车编辑为您介绍。 合同终止和合同解除有什么区别, 第一,两者的效力不同 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关系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合同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意思表示,使合同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合同的解除要发生恢复原状的效力。合同的解除即向过去发生效力,同时由于合同关系消灭使当事人不再负履行义务,因此也是向将来发生效力。 合同终止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关系建立以后,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合同的终止只是使合同关系消灭,仅向将来发生效力,当事人不发生恢复原状的义务。 第二,适用范围不同 合同解除视为对违约的一种补救措施,认为合同解除是对违约方的一种制裁,是一种特殊的合同责任,因而合同解除只适用于违约的场合,并以解除权的存在及行使为必要。所以,合同解除 可以适用于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情况,而且为了使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必然借助于损害赔偿的办法。如《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租赁合同的解除条件:“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对于合同终止来说,尽管它也可以适用于一方违约的场合(例如一方违约,法律判决合同终止)从而使非违约方摆脱合同关系的束缚,但是合同终止主要适用于非违约情况,如合同因履行而终止、因双方协商一致而终止等等。有些合同只能适用合同终止,不能适用合同解除。例如根据租赁合同,承租人租用房屋达一定期限,或根据劳务合同,当事人一方已付出了一定劳务等,如果发生一方当事人违约,也无法恢复原状,只能使合同关系终止。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制度之比较_何国强

Vol.33No.5 M ay 2012 第33卷第5期2012年5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我国将合同解除制度单独规定在《合同法》第六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一节中,在立法体系上与第七章的“违约责任”相互独立。此种独立表明了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但是在实践中两者的功能价值定位并未得到应有的区分,合同解除常被误读为违约的特殊情形。为此需要回归功能价值定位本身,对两种制度进行明确的界分。 任何一项制度的创设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都是以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为目的,从而体现一定功能价值的。通常而言,制度的创设有两方面的功能: 一是秩序建构。秩序建构一方面来自于现实生活的自发秩序。自发秩序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断博弈的结果,众多参与博弈者所追求的目的在此秩序的构建中得到了综合与平衡,并最终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秩序建构的另一方面来自于制度本身,随着法律(制度)工具论的兴起,制度本身也成为一种秩序的建构力量,这种力量内含着国家(或者说是统治精英)的意志,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引导和控制,使得国家意志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无论是自发秩序还是国家意志下制度的引导秩序都是一种原发性的秩序。 二是秩序维护。秩序维护一方面是自发秩序本身的内在自我救济,自发秩序被破坏时,其本身会形成一种自我救济的机制,这种机制是人们不断适应社会变迁、逐步积累的自我创造,而法律制度的建构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对这种自我救济机制的再确认和再规范。秩序维护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原发性秩序的保护和补救,这种保护和补救亦是在法律(制度)工具论视野下的“国家关怀”。从秩序建构和维护的角度对合同解除及违约责任的功能价值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厘清两者的关系,从而明确合同解除制度的独立价值。 一、合同解除的价值分析 古典合同理论强调合同神圣,因而要求合同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合同,按照合同中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但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合同成立生效后,导致“合同僵局”的各种因素不断增加,若要求当事人固守合同的约束力,无论是对社会个体还是整体而言,都 是无效率的做法。合同的目的在于交换,交换的目的是利用交换所得到的标的物——— 自己利用创造价值或者继续交换获得价值,交换本身只是手段。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交换讲求的是效率,若一味地要求合同当事人恪守合同义务,就会束缚当事人的交换自由,使当事人丧失其他的交换机会而受到损失[1]。“合同僵局”致使原合同权利义务破坏,合同作为交换的手段已经无法达到交换的目的, 因此要么对交换进行补救,要么终止交换并通过建立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以此构建新的秩序。 因而,在必要时赋予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和自由,让合同在特定的条件下得以解除,一方面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合同僵局”,进而通过合同解除建立新权利义务关系的反应;另一方面是法律中国家意志对秩序建构的触发,即通过合同解除制度本身去建构一种新的秩序。因而合同解除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新的秩序,而秩序的建立一方面需要激励,另一方面需要约束。 我国《合同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的解除权发生条件是两种:一是因当事人约定(第九十三条第二款),即约定解除;二是依法律规定(第九十四条),即法定解除。实际上《合同法》九十三条第一款“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也是意思自治的表现,此时双方均享有解除权并同时行使。故将此处协议解除与约定解除统归于意定解除。关于合同解除与新秩序的建立,具体分析如下[2]: (一)意定解除情形 意定解除包括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两者都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领域。所不同的是,约定解除是事前约定,协议解除是一种事后的协商;协议解除是在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共同的解除合同,而约定解除是在出现约定的条件后,赋予一方当事人解除权,其行使解除权后才使合同解除。 从激励的角度来看,协议解除属于事后激励,即当出现“合同僵局”时,赋予合同当事人协商解除的权利,使当事人可以从中解放出来,激励人们在“合同僵局”后建立一种新的秩序。而约定解除属于事前的激励,即事前拟定好“合同 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制度之比较 何国强1,2,石一峰2 (1.广东警官学院,广东广州 510230;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430074) 摘要: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制度适用的混淆,源于前者法律后果中的损害赔偿经常被认为是违约损害赔偿,这忽视了两种制度功能价值的差异。从秩序构建的角度来看,合同解除制度与违约责任制度价值功能的区别在于合同解除是构建一种新的秩序,而违约责任是补救原有的秩序。此种制度比较的厘清, 有助于还原制度设计的初衷,为制度的具体适用提供理论的支撑。关键词:合同解除;违约责任;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DF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041-02 41--

单方解除合同需承担哪些违约责任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单方解除合同需承担哪些违约责任?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单方解除合同需承担哪些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所以,我国的立法是承认损害赔偿包含直接损失(积极损失)和间接损失(消极损失)两部分的。 直接损失(积极损失)一般是指现有财产的减损灭失和费用的支出,是现实的财产损失。 间接损失(消极损失)现在一般以可得利益的概念替代,是指合同在得到适当履行以后可以实现的和取得的财产利益,是一种未来的、确定的、可以预见的利益。这两种损失都应得到完全的赔偿。直接损失的计算一般比较容易确定,其基本的原则和范围为使受损害方达到订立合同前的状态即可。而可得利益的计算则较为复杂,通行的做法是差别法,即依照通常方法比照受害方在相同条件下所获取的利益来确定应赔偿的可得利益损失。此外还有估算法,即由裁决机关依照公平原则裁量,约定法是指当事人之间约定的计算方法。 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1、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单方擅自解除合同,违反了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应就其违约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损失赔偿:《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

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3、违约金:《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4、违约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法发(1996)28号司法解释问题的批复规定而不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9条规定: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没有约定的,依交货方式确定合同履行地;采用送货方式的,以货物送达地为合同履行地。而是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确定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定地的规定》,根据该规定第三条规定即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做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均不依履行地确定案件管辖。 行使单方解除权的注意事项? 1、解除合同通知书应规范书写,其内容必须提及法定或者合同约定的解除合同条款及相应解除权,具体内容应包括: (1)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的事实。 (2)当事人违约等导致发生合同解除权的事实。 (3)合同中约定的合同解除权。 (4)绝对明确的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6个法律要点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6个法律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64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事人来法院打官司要求解除合同的案件明显增多。本期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为大家系统讲一讲合同解除的相关法律问题及风险防控。 1.合同解除的概念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关系成立以后,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的一种行为。 2.合同解除的种类 (一)约定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合同约定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因此,约定解除包括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权两种情况。 协议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时,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解除合同,从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协议解除是在合同成立以后通过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因此又称为事后解除。

例如:A与B约定双方合作购买预售商品房一套,首付款双方各出资50%,贷款双方各承担50%。交房后A不同意继续履行合同,要求B退还已支付的款项。后A与B协商解除合同,B返还A已支付款项八万元。此种情况即属于双方协商解除合同。 约定解除权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之前,由当事人一方在某种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并可以通过行使合同解除权使合同关系消灭。 例如:冯某与某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约定冯某承包某村委会大棚一个,村委会不能及时提供大棚或所提供的大棚不符合使用条件,严重影响冯某正常使用的,冯某有权解除合同。后村委会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交付大棚,冯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承包合同。村委会逾期交付大棚的行为符合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冯某作为守约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此种情况冯某享有约定解除权。 (二)法定解除 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全部履行完毕之前,当事人一方通过行使法定的解除权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其特点在于,法律规定了在何种情况下当事人享有法定解除权,在该情况发生时通过行使解除权导致合同解除。在法定解除权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直接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无需征得对方当事人同意。 法定解除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