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试射孔联作施工工程

测试射孔联作施工工程

测试射孔联作【射孔】施工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射孔测试联作现场操作及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环空加压引爆式的测试联作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5128 油气聚能射孔器通用技术条件
SY/T5132 测井原始资料解释
SY/T5136 石油射孔和井壁取心用爆炸物品储存,运输和使用的安全规定
SY/T5125 射孔施工及质量监控规范
3. 测前准备
3.1资料的准备
根据射孔通知单,准备对应的解释成果图,做出射孔施工设计
3.2 射孔通知单的核对
a)射孔层位数据:井短、层厚、解释结论;
b)射孔数据:枪型、弹型、孔密、孔数;
c)井筒数据:人工井底、水泥返高、套管内径(或外径)及壁厚、井
筒液体密度、液面高度、井温、井斜及测压结果等。

3.3排炮设计
3.3.1 根据通知单制定拍炮单,排炮单上必须有射孔井段、射孔层厚、孔密、弹型、枪型、排炮人、校队人、核对人。

按照井深从上至下(由浅到深)的原则,依次标出枪神编号(包括夹层枪)、装弹数、夹层枪长度和接头长度等。

3.3.2 要遵循射孔层段内少设接头的原则,保证射孔层段被最大化的射开。

3.4 射孔测试联作器材要求
3.4.1 聚能射孔器应符合SY/T5128的要求。

3.4.2 队下井的流管和压力转换机头进行试验检验,要求加压35MPA,保证静压15min不渗漏为合格。

3.4.3 使用前应认真保养测试联作的减振器。

3.4.4 根据井深和射孔段的长度确定减震器上阻尼孔丝堵开放的数量。

井深小于3000m,或下井射孔弹数超过200发时,每支减震器开放一个阻尼孔;其他情况下,每支减震器上应开放两个阻尼孔。

3.4.5 检查并安装好所有的剪切销钉。

3.5 射孔强的组装
3.5.1核对射孔井段数据、枪型、弹型、孔密、总射孔枪支数,确保数据无误。

3.5.2 按照射孔通知单要求,及时进行射孔枪的排炮组装,具体操作如下:
a)按照射孔设计要求,选用射孔枪、射孔弹和导爆索。

b)装枪前检查并清理每个枪身螺纹、密封面和枪身内部。

c)装炮应使用装用工具并在防静电胶皮的工作台上进行,整个排炮过程,弹架不应有弯曲。

d)安装导火索前,应认真检查导火索有无损伤,导火索装药应均匀,不应有断药和外皮损伤。

e)导火索与射孔弹炸药之间应接触良好,固定牢固不可有间隙。

导火索两端应比固弹架长出20cm。

f)射孔弹应对准盲孔,锁紧固弹架的锁紧装置,在枪管壁上表明井号、下井序号、装弹数和夹层长度。

g)安装导火索止退卡子时,不可损伤导火索,否则应立即更换导火索。

h)安装传爆管时应使用单面刀片来切断导火索,其断面应呈平整圆形。

传爆管应与导火索紧密接触,并应专用工具卡紧。

i)所有下井接头丝扣和密封面应完好,下井次数不应超过规定次数。

所有的密封圈均应使用新的。

j)安装橡胶扶正器时,要注意大小孔的区别,大孔在里面,小孔在外面。

装好扶正器的射孔器,传爆管端面应突出枪头平面3mm---5mm,且居中。

装好的射孔枪,两端应拧上专用的护丝。

3.6 起爆器的选择
3.6.1 测试联作射孔作业,选取双发火多销式压力起爆器。

3.6.2 根据井深选取不同型号的起爆器,井深在4000m以内的,选取多销A型(18销)井深超过4000m的选取B型(40销)
3.6.3 所安装的平衡剪切销数计算如下(1):
p
n = __________
Pn – Pn*Kt
式中:n为平衡剪切销的数目,单位为个;
Pn为每颗剪切销的剪断压力,单位为pa,
Kt为温度影响系数。

6.4 井口环空加压值的计算如式(2):
P=N*Pn*Kt
式中:
P为环空加压值,单位为pa
N为实际剪切销数,单位为个
Pn为每颗剪切销的剪断压力,单位为pa,
Kt为温度影响系数
4 现场施工条件
现场施工条件及井口安全应满足SY/T5328的要求。

5 现场施工
5.1 施工前,所有施工人员应清楚本次施工方案及《HSE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5.2 队长应了解井场及井下情况,召开班前会,将安全告知书告诉作业队,并要求签字认可。

5.3 对井口卡盘,吊卡及提升短接进行施工前检查,确保配套可靠。

5.4 射孔枪按顺序摆放在安全位置上,操作应平稳。

5.5 起吊时要检查传爆管是否安装到位、中间接头密封圈是否完好,涂好适量密封脂。

5.6 井口接枪时,先把上下接头对正,用手或是管钳轻上2---3扣,确保不埙伤中间接头丝扣的情况下再用管钳拧紧;接枪时不可使用液压管钳。

5.7 射孔枪入井后,在井口接起爆器。

5.8 丈量射孔零长时,应有射孔小队操作工程师与作业技术员共同完成,并将所有数据及时记录在《测试联作施工表》上,并双方核对无误。

5.9 所有下井工具和管柱都应拧紧,严防渗漏,有卡瓦、扶正器的部件应运转自如,正食物短缺和车错、证实无短缺和差错后下井。

5.10 深度校正和管柱调整
5.10.1 联作深度定位方法采用自然伽马、磁定位校深。

5.10.2 下方速度不应大于4000m/h,测量井段速度为600m/h。

5.10.3 放磁组合仪下放到深短油管(长度2m左右)预计深度100m 以上处,下井同时观察跟踪曲线变化。

下到反循环阀以上10m处,上提测量到定位短节以上10m。

5.10.4 将所测量的油管放射曲线与完井解释成果图曲线对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a)变化明显的层位与标准曲线重叠对比,其形状应一致。

b)整条曲线从上到下对比,各层位的曲线形状基本一致
c)从曲线变化明显层位开始,用平差法逐步移动所测得放磁曲线,在短油管下接箍附近找一层做详细对比,然后从成果图上直接读出定位短油管下接箍讯号峰值的深度。

d)曲线对比深度应有两个人分别操作,两人校对结果误差不超过正负
0.1cm。

e)管柱调整值应按两个人以上校对,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知试油队调整管柱。

计算结果要填入《现场施工表中》
f)射孔深度较政治的计算方法应符合SY/T5325的要求。

5.11 调整管柱后坐封器,将射孔地面监测仪的连接器、探头吸附于井口法兰。

5.12 打开监测仪,记录射孔发射情况
5.13 安式(2)的计算值,用泵车进行加压,引爆射孔器。

5.14 监测记录曲线,分析判断射孔枪的发射情况。

6 现场配合要求
6.1 射孔施工前,作业队应向射孔小队提供该井的技术数据及井史、井况。

6.2 射孔前应彻底通井、洗井、刮管、试压,通井规外径应大于射孔器外径10mm,射孔液应干净,不应有沉淀物。

6.3 井场应具备与枪身提升短接相适应的吊卡1付,要有满足起爆器需要的泵车1台,井口压力表1只,根据井深备足压井液。

6.4 作业对应保证作业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下井管柱抗拉,耐磨性
良好,并配备不同长度,不同规格的短油管,以便调整射孔器深度。

6.5 射孔器下井前,丈量、计算油管长度,误差应小于百分之0.03 6.6 油管应使用适当的通管规逐根通径,保证油管内壁清洁、畅通。

在进行压力起爆射孔时,应保证油管耐压如何射孔要求,油管下井是丝口连接牢固、密封可靠,下井过程中油管和套管中严防落物。

6.7 作业队下射孔管柱时应均匀平稳,油管下井速度应小于30根/h,坐落于井口时要轻,严禁猛刹、猛放、溜钻、顿钻。

6.8 下射孔管柱过程中应实时观察记重计,如出现遇阻、遇卡现象时,立即停止,并及时与测井人员联系协商,不应私自处理。

6.9 需要管柱夜垫调整负压差值的射孔井,每下10根油管向油管内加满一次液垫,一直加到设计高度。

6.10 管柱下完后,试油队技术负责人要复查下入管柱的根数和总长度,并把油管记录交给射孔对核对。

6.11 试油队根据射孔队提供的油管调整值,调整油管长度,调整后的深度仍是封隔器坐封后能避开套管接箍。

6.12 调整射孔器深度时误差应<正负10cm
6.13 起爆前,应安装好井口,密封良好,压力起爆时,泵车、管线、井口应连接牢固,密封可靠,管线耐压满足要求。

6.14 施工完毕后,应保存好本井现场所有与射孔有光的器材。

7 安全要求
安全要求符合SY/T5325的规定。

8 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应符合SY/T5325的规定。

9 质量评定
按SY/T5325的规定执行。

编写:王飞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