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基本词汇:语言中所有的基本词的总汇。
基本词汇特点:1.普遍性。
由于基本词汇和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从事任何行业的人们都离不开它,所以它为全民普遍使用,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很高。
2.稳固性。
由于基本词汇为全民所使用,因此它就会为本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们不断地运用着,生命很长久,不易发生变化。
所以基本词绝大多数都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欧被固定和传承下来的词。
基本词在被社会上的人们共同认可的同时,本身也具有了记极大的稳固性。
3.是产生新词的基础。
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意外的词的总汇就是语言的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内容:1.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固有词。
2.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新词。
3.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古语词。
4.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
5.受外族语言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主要包括音译词、形兼音译词、音加意译词、形加意译词、音译兼译词、意译词。
6.社会方言中的词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特点:1.结构定型。
2.意义完整。
3.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内容:1.成语。
2.惯用语。
3.谚语。
4.歇后语。
5.专门用语。
6.习用套语。
成语: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
惯用语: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
谚语: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内容和固定结构形式的句子。
歇后语: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和固定结构的特殊的语言形式。
专门用语:被固定化了的专门指称门某种事物和意义的词组。
习惯套语:社会上人们习惯使用的现成话。
词的特点:1.词必须具有语音形式。
2.词必须表示一定的意义。
3.词是一种定型的结构。
4.此时可以独立运用的。
5.此时一种最小的单位。
6.词是造句材料的单位。
词的辨识:1.单音节,有意义,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是词2.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表示意义的音节,组合在一起后能表示特定的意义,并可以独立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3.一个或一个以上不表示意义的音节,和一个表示意义的音节组合在一起,表示着特定的意义,并可以独立地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4.表意的成分和已虚化的成分相组合,表示特定的意义,并可独立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5.一个不能独立运用造句的表意成分,重叠后可以独立用来造句了,这一重叠后的新结构是词。
6.一个表示意义的成分重叠以后,表示了新的意义,可以独立运用造句,这样的重叠结构是词。
7.两个表示意义但不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并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是词。
8.一个表示意义又可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和一个表示意义但不能独立运用的成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并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是词。
9.一个表意但不独立运用的成分,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被独立运用造句时,也应视为词。
10.两个或两个以上表示意义的又可独立运用的成分相组合,形成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并能独立用来造句的是词。
词和某些词组的区分:1.在汉语词汇中,的确有一些组合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
如“江湖”笔墨”2.汉语词汇中,有少数组合体的确是可以扩展的,扩展后的意义和原来的意义基本一样。
如“象牙——象的牙”3.汉语中还存在一类词,它们的组成成分都可以独立成词,它们本身也可以进行扩展。
如“抓紧——抓得紧”“打垮——打不垮”4.离合词就是指某些词可以经常被拆开来使用的情况。
离合词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其组成成分本身能够独立成词。
如:“起床——起了床”“握手——握着手”。
另一种情况是有的组成成分在现代汉语中只能表意,却不能独立成词了。
如“鞠躬——鞠了个躬”“革命——革谁的命”。
词素:词素是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词的结构单位。
词的组成成分就是词素。
词和词素的差别:慈和词素都是一种定型化了的音义结合体,都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但是由于两者的性质功能不同,座椅表现这些特点的范围和条件自然各有差异,他们的作用响应地都要受到各自的性质功能的制约。
对词来说,“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特点是在造句的范围内体现出来的。
而对词素来说,这些特点则只能在造词范围内体现出来。
合成词素:一种由合成词发展演变而成的词素。
必须是合成词(词义具体实在),自由词组不能算合成词素。
词素的分类:1.从语音形式方面可分为单音词素和多音词素。
2.从内部结构方面可分为单纯词素和合成词素。
3.从语言功能方面可分为成词词素和非成词词素。
词的形成词形成的途径,三种:1.人们通过造词活动创制新词。
2.社会共同将词组约定成词。
3.词的构形形式在使用中逐渐演变为独立的词。
词形成的条件,两种:1.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活动。
2.作为组词基础的语言要素。
造词:创制新词造词法:创制新词的方法。
给事物明明的行为是造词问题,命名时使用的方法就是造词法问题。
1.音意任意结合法:用某种声音形式任意为某种事物命名的方法。
2.摹声法:人类语言的与语音形式,对某种声音加以摹拟和改造,从而创新词的方法。
3.音变法:音变法是通过语言变化的方法产生新词。
4.说明法:从事情的情状方面进行说明;从事物的性质热证进行说明;从事物的用途方面进行说明;从事物的领属方面进行说明;从事物的颜色方面进行说明;用数量对事物进行说明;通过注释的方法进行说明;有用单位名称注释说明的;有用事物情状进行注释说明;运用语言中习用的虚化成分,对原有词的意义做某些改变以说明事物。
5.比拟法: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
这样创制的新词,有的整个词就是一个完整的比喻。
6.引申法:运用现有的语言裁量,通过意义引申的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
7.双音法:通过双音化产生新词的方法。
(1)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采用重言的形式产生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完全一样或基本相同。
(2)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采用重言的形式产生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基本不同。
(3)将原有的意义相投、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联合而成为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与原来单音词的意义形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4)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附加上语言中习用的虚化成分,从而形成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完全相同。
8.简缩法:一种把词组的形式,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方法。
构词:词的内部结构问题。
构词法:词的内部结构规律的情况既词素组合的方式和方法。
(一)语音形式方面1.从音节的多少分析,可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
2.从音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可分为重叠式和非重叠式。
词的语音形式是由音节重叠而成的叫做重叠式。
1)一个词的每个音节都加以重叠的叫做全部重叠式。
2)一个词中只有部分音节进行重叠的叫做部分重叠式。
3)词的几个音节不相同的就是非重叠式的词。
4)双音词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者称为双声。
5)双音词的两个音节韵母相同者成为叠韵。
(二)词素的多少方面1.单纯词: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
(三)词素的性质及组合方式方面1.词根词素和词缀词素相结合,这种合成词叫做派生词。
如:老鹰、老虎、第一、初一、帽子、房子2.词根词素相组合,这种合成词叫复合词。
1)联合式:两个词素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
如:朋友、道路[同义联合];来往、始终[反义联合];豺狼、领袖[意义相关联合]。
2)偏正式:两部分词素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如:汉语、开水、雪白、梅花鹿。
3)补充式:两个词素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注释和被注释的关系。
如:松树、玉石、水仙花、船只、米粒、信件、白茫茫、亮晶晶。
4)动宾式:两个词素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如:知己、司机、顶针、董事、吃力、安心、得意、负责。
5)主谓式:两个词素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如:秋分、山崩、海啸、神往、事变、肾结石。
汉语造词构词逻辑结构基础同一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相符合,或者大部分是相符合的。
同位关系:两个不相同但却相关的概念,他们都是属于同一个类概念之下的种概念,两者处于同等位置关系中。
对立关系:外延上互相排斥,内涵上对立的关系。
1.矛盾关系——非此即彼;2.反对关系——有中间状态。
从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可以包含在外延较大的类概念内,种概念从属于类概念,两者是从属关系。
限定关系:是指甲乙两个概念,其中甲概念是主要的,乙概念对甲概念起着限定说明的作用,从而使被限定说明的甲概念,在增加了内涵的情况下,从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成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
支配关系:是指前一个概念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概念则表示这种行为所涉及的事物和情况,前者对后者有支配作用。
判断关系:是指两个概念连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判断,钱一个概念可以充当判断的主项,后一个概念可以充当判断的谓项。
重合关系:重合关系比较简单,它是指一个概念的重复出现之后形成的前后概念的重复关系。
构形:词的形态变化的问题构形法:词的形态变化的方法(1)附加法:把词尾词素附加在词干后面以进行词的形态变化的方法。
如:我——我们,看——看着、看了、看过(2)重叠法:将整个词进行重叠,或把词中的词素分别进行重叠,或将词中的部分词素进行重叠以形成形态变化的方法。
主要形式有——名词:AA;形容词:AABB、AAB、ABAB、A里AB、AA、ABB;动词:AA、ABAB、AAB、AABB;量词:AA。
构词与构形的区别:构词法研究的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词,通过分析和研究了解一个词的结构规律。
构形法研究的对象则是一个个词的不同变化形式,这些变化形式都是依附于某个独立的词而存在的,构形法通过对这些变化形式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该词在不同形式下所表现出的不同语法意义和附带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
构词和构形的区分:1.从词的意义方面区分构词与构形。
添加词尾后词的词干部分和词汇意义都未改变是构形。
词义:词所表示的意义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1.词汇意义: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意义。
2.语法意义: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
3.色彩意义: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这种意义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词义的特征:1.词义的客观性:词是表示客观存在的语言符号,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汇意义表示着客观世界中的失误、现象和关系,事实上,词的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也都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这一切都说明了吃死傲视客观存在的。
2.词义的概括性:任何词义都是表示某一列客观堆笑的,所以词义都是对同类客观对象的概括。
3.词义的社会性:词义中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是社会共同约定俗称的,为人们共同理解。
4.词义的主观性:是指人们在认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又可因年龄、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各方面情况的不同,影响到人们对词义的认识和理解。
5.词义的发展性:词义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变化,人们认识的改变,以及人们使用时的不同方式方法,都会使词义发生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