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Office
谢谢 观赏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张天一 高铭 鲍锡莹 王佳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 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 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 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 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 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 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 相抵触。
• (一)全国政协制宪建议的提出 • (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制宪决议 • (三)宪法起草机构的基本体系
•
•
1.宪法修改方式。
2.宪法修改机关。
•
3.宪法修改程序。
•
1954年1月,毛泽东主持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草案)。
1949年10月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 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 54年9月、1975年 1月、1978年3月和 1982年12月先后制 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部宪法的几次修改
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分别于 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 004年3月对这部宪法逐步进行了修改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修改。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 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 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组成的规定,作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国家主 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 对国歌的规定等。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部宪法,除序 言外分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 共4章30条。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经重新修 改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三部宪 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 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 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 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 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