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学与生活实际二者相互联系,结合生活指导教学,在教学中体验生活,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都是自然地理与地域地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必要性,初中地理课堂比较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实现全面教学。
让地理知识更加生活化,生活体验蕴含地理化,指导学生在课堂中不断经历、体验、获得和感悟。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生活化地理知识的导入教学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应该有一个恰当的导入过程,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可以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或举例与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知识,引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在导入生活化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生活化与通俗化,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列举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我们讲交通运输业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出行都坐过那些交通工具,又看到过那些交通工具,我们到重庆主城去,可以通过那些交通运输方式到达。
这些问题都是平时生活当中同学们亲身经历过的,印象最深刻,同时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知识都来源生活与周围世界,并且初中地理教材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通过对学生提问题,帮助其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并且拉近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学习地理知识,并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发现、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知识时,可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运用一幅中国地图创设问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中国地图掌握每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具体位置,包括该省的省会城市与简称,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增添生活乐趣,学生也能在课后的运用中体会地理知识学习的价值。
3.贴合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凭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是远远无法达到理想目标的。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教学应当贴近生活。
借此契机,教师就可以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引入富含生活元素的课堂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课堂活动进行知识教授,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
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在对初中地理教学知识进行统筹复习的课堂上,为了使学生学习更具条理性、连贯性,教师可以设计“我为出行做准备”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设想自己在暑假要跟随父母去欧洲十国游,在旅行之前,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包括需带的衣服、欧洲国家的气候特点、假期的天气情况、这些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以及回来可以带哪些特产和纪念品。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就会自我代入,设身处地地进行旅行计划,于是会主动去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积极地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学习地理中感悟生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存在于我们生活实际当中”。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产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感和想要学习的内驱动力,转而从抵触地理变得喜欢地理,并且爱上地理,主动去学习和探索与地理相关的知识。
可见,回归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课堂,既符合地理学科本身的性质,又满足地理教学的内在需
要,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