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煤集团一矿简介.

平煤集团一矿简介.

天安一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是严格按照发改运行[2006]1019号文件要求和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重新核定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的通知要求,自6月13日开始认真学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及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初步核定,到9月21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6月份的初步能力核定进行了认真的复核,最后报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审核。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一)《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二)《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三)《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煤炭产业政策;(四)《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印发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发改运行[2006]819号)。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本次主要生产能力核定情况:提升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90万吨/年; 井下运输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770万吨/年; 通风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52万吨/年; 排水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520万吨/年; 供电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710万吨/年; 采掘工作面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 地面生产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40万吨/年。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根据各系统生产能力核定情况,结合一矿资源储量及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最小为400万t/a,因此天安一矿最终确定的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a。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属性一、地理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平煤天安公司一矿位于平顶山市中心以北3公里处,属平顶山煤田。

地理座标:东经113°11′45″~113°22′30″,北纬33°40′15″~33°48′45″。

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隶属平顶山煤业集团。

平煤天安公司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落凫山位于井田中部,二山南陡北缓,基本呈单面山形,走向近东西,地势北高南低,形成本井田范围内的分水岭。

南北两侧冲沟发育,多为季节性冲沟。

主、付井口位于落凫山南麓,主井口标高为+150.0米。

平顶山海拔+411.13米,落凫山海拔+492.70 米。

井田内山间冲沟发育。

一矿至平顶山站9公里,通过矿区专用铁路可直达漯宝铁路。

漯宝铁路连接京广、焦柳两大铁路干线。

平顶山站至京广铁路70公里,至焦柳铁路28公里。

以平顶山市为交通枢纽,有柏油公路沟通各县市,交通极为方便。

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相邻矿井边界关系平煤天安公司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东以26勘探线为界与十矿相邻,西以36勘探线为界与天安四矿、六矿相邻,丁组煤层南起老窑采空区下界(+45~+110m之间),北至-600米等高线;戊组煤层南起露头北至-650米等高线;己组煤层南起-240米北至-800米等高线;庚组煤层南起-250米北至-800米等高线。

东西走向长5公里,南北倾斜宽5.86公里,最大面积29.3平方公里。

南邻二矿,北为人为边界,是一矿的延伸部分。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2001年换领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1000000140058登记面积29.3平方公里,开采深度由+150米至-800米标高,有效期30年。

一矿采矿登记边界主要拐点坐标为:D0101,3737170.0038437525.00 D0102,3741600.00,38438885.00 D0105,3743650.00,38434350.00 D0108,3738455.00,38432655.00 详细坐标情况见生产能力核定附表。

三、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一)地层及含煤情况井田内地层出露较差,根据钻孔工程揭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寒武系崮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刘家沟组和第四系黄土及坡、残积物。

含煤地层属上石炭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其中以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为重要含煤地层。

现将井田地层从老到新分述如下:1、寒武系上统崮山组(∈3g)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

灰-浅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显晶质,具部明显的细状结构,顶部风化后为灰黑或淡黄色,。

井田内地层无出露,据30′—8孔揭露厚度大于40米。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含煤地层最下含煤段。

底界以底部铝土泥岩与下伏寒武系呈平行假整合接触。

岩性以深灰色石灰岩、黑色泥岩、深灰色砂质泥岩和浅灰色细、中粒砂岩,煤层组成,间夹菱铁质硅质泥岩薄层化石。

含煤4-8层,其中庚20煤沉积稳定,井田内普遍可采,本段顶界止于泥灰岩之上的黑色海相泥岩之顶。

平均厚度79米。

3、山西组(P1sh)平均厚度85米,与下伏太原组地层连续沉积。

岩性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煤层组成。

本段含煤3-5层,其中己15、己16、己17煤层部分发育较好,为井田内次要可采煤层。

己组煤层在井田内沉积连续性较差,在-240米水平以深出现了大片薄煤层带和无煤带,属不稳定煤层。

4、下石盒子组(P1x)1)戊煤组平均厚度146.0米。

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和煤层组成,含煤5-9层,其中戊8、戊9、戊10为井田内主采煤层。

该煤组沉积较稳定,发育良好,全区内普遍开采。

2)丁煤组平均厚度84米。

由紫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粉砂岩、灰白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煤层组成。

含煤3-5层,丁6煤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丁5煤层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丁4煤层井田内偶见可采点,属不稳定煤层。

含煤段上部为细、中粒砂岩,颜色灰白-纯白,含杂色较少;泥岩和砂质泥岩中含紫色斑和暗斑;含煤段下部具紫斑和暗斑、含米黄色大鲕粒及豆粒和不规则的菱铁质结核。

3)丙煤段平均厚度93米。

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和煤层组成。

含煤2-5层,丙3煤层部分可采,属不稳定煤层。

本段砂岩内含杂质比丁煤段稍高,泥岩和砂质泥岩中,局部具紫斑、含菱铁质鲕粒。

5、上石盒子组(P2s)甲、乙煤段平均厚度293米,由灰绿色、浅灰色泥岩、灰绿色粉砂岩、灰色细、中粒砂岩和煤层组成。

甲煤段虽含煤多层,但均为薄煤层或炭质泥岩。

乙煤段虽也含煤多层,但只是薄煤层、煤线或炭质泥岩。

6、石千峰组平均厚度约300米以上。

上部由砖红色、褐紫色砂质泥岩及细-中粒砂岩组成;下部由紫褐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团块状,易风化。

(二)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主体构造李口向斜西南翼中段。

基本构造为一走向北55°-75°西,向北北东倾斜的平缓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5°-22°,一般6°-8°,井田内26-29勘探线深部最大倾角22°。

井田内构造简单,褶皱一般不发育。

煤层沿走向虽有小的起伏,但大断层稀少,仅在井田中、深部发现落差在20-40米的正、逆断层五条,并伴有次一级宽缓向斜和背斜,井田内小断层较发育。

另外,根据煤科院西安分院对三水平丁戊二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发现大于5米的正、逆断层15条。

随着矿井的延深,断层密度越来越大,落差也越来越大。

1、褶皱1)郭庄背斜:背斜轴位于尹充村野猪岭一线,走向北60°西,向北西倾伏,东北翼倾角8°-15°,西南翼倾角6°-11°倾伏端在28勘探线东侧岳家小窑附近出露较明显,向东南沿至十矿,区内延展长度800米。

26-8孔、26-6孔、和27-16孔有控制。

2)牛庄向斜向斜轴部位于丁家村及老沟村一线。

轴向与郭庄背斜大致平行。

呈北西向展布。

由十矿进入本井田,倾伏于老沟附近。

区内延展长度600米。

地表全被黄土掩盖,从26、27勘探线剖面图看,26-12孔、27-15孔、27-9孔,井下戊8-10—21171采面、戊8-10—21151采面、戊8-10—21191采面、戊8—21210采面均有控制。

2、断层1)牛庄逆断层(F1)走向北35°-45°西,倾向北东,倾角40°,落差9-25米,井田内延展长度1500米,西北端消失在28勘探线西侧附近,东南端延伸至十矿井田内。

该断层钻孔控制严密,26-12孔、27-9孔28-13孔均有控制。

本井田丁、戊三东大巷、车场、丁戊三轨道、皮带上山及十矿井田巷道内均有揭露。

2)竹园逆断层(F2)走向北35°西,倾向北东,倾角40°,落差13-20米。

30-14孔,丁21150采面和丁一下山、戊一下山均有揭露。

戊组煤层落差比丁组煤层6—大。

井田内延展长度1000米。

3)张家逆断层(F3)位于张家和竹园一线。

走向北35°西,倾向北东,倾角38°,落差16-50米。

北西端延出井田外,东南端消失于30勘探线以西30/-19孔附近。

地表全被第四系掩盖,32-22孔、丁6-31060机、风直接控制。

井田内延展长度1870米,但该断层沿走向和倾向控制程度较差,只有在以后采掘过程中加以解决。

4)龙池正断层(F4)位于36勘探线龙池村附近。

走向北60°东。

倾向北西,倾角45°,落差20-32米,由36—22孔及丁6—22160采面控制,西南端入四矿井田,本井田内延展长度450米。

5)王家寨正断层(F5)位于王家寨村西北,走向北55°西,倾向北东,倾角42°-80°,落差25~30米,井田内延展长度约500米,无工程点和巷道点控制。

由地质点1935及346点见到,地表破碎带3~3.5米。

据井田内丁、戊煤已开采的采区揭露情况看,本井田内小断层较发育,在这些断层中,以高角度小断层的正断层为主,逆断层较少。

断层密度3.2条/万米2。

走向多为北东向和北西向。

从小断层的分布情况看,由西向东发育程度减弱,由浅入深断层密度有减小的趋势,但断层落差有变大的趋势。

从小断层的延展长度可以看出:走向断层落差越大,延展长度也较大,但条数少。

斜交断层落差变动幅度较大,延展长度100~700米,一般200~300米。

四、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

自上而下划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七个煤组。

含煤地层总厚780米,含煤七组43层(有编号的煤层23层),其中甲、乙煤组无可采煤层。

煤层总厚约26米。

含煤系数为3.3%,可采煤层5组10层,总厚约15米,可采含煤系数为1.9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