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平无战事》观后感三

《北平无战事》观后感三

《北平无战事》观后感
自《潜伏》后就没有再耐着性子看完一部国产的连续剧,这次连着几天总算把《北平无战事》看完。

单纯从故事框架和拍摄手法来讲,这部片子谈不上佳作,之所以为人津津乐道,一个是几位老戏骨
的精湛演技,二是烧脑的对白,层层铺垫多方势力在“下一盘很
大的棋”。

不过这些都不是真正吸引我看下去的地方。

那些“抗日神剧”就不提了,常常把中共地下党写得跟神似的。

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中共的地下组织在敌占区特
别是大城市内能组织的行动也是非常有限的。

地下组织最大的功
能就在于向中央传递情报。

这也是这部片只所以不同于以往的谍
战片的地方。

一般谍战片的剧情里,中共地下党往往会在前期步
步惊心隐忍经营​,后期爆发,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以满
足观众发泄情绪的需求。

但是《北平无战事》从头到尾,中共上级的指令几乎都是“不干涉,不阻挠”。

这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策略,顺水推舟,绵力藏针。

随着孔雀东南飞的计划顺利执行,国
民党最终也是“带走了金银,留下了民心”。

而对于徐铁英那样
的“坏人”,剧情最终也有杀之以快民心的安排,而是以被方孟
敖留在北平隐晦地表达他们终将“接受人民的审判”。

看这部片,你会有一个感觉:前边的情节明明铺垫好了,你
认为接下来会是那样发展了但到头来却又发生了意外情况,各个
势力又要重新对事态进行新的布局。

剧情也因此变得错综复杂,
再加上人物间隐晦地对话,观众想跟上逻辑节奏确实需要一番
“脑补”。

我不知道这是作者刻意掉胃口,还是想表达当时的情
况确实是瞬息万变,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个人的因素,往往是
所谓“组织”无法控制的。

剧中严春明、刘初五等人,都并未能
严格尊崇组织的安排而擅自作出行动,最终英勇赴死;方孟敖的
行动就更难以预料了,方孟敖表面是国共两党争着要用的“剑”,实际上他的所有行为,都是根据他个人的判断来做的。

这是一个
没有信仰,但正直、真实而聪明的人。

方孟敖的信仰,国民党的
利用也好,共产党的引导也罢,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对的事”,对人民有利的事。

国家和人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家
和朋友了。

崔中石这个亦是哥哥亦是朋友的共产党人,是他内心
最敬仰的人。

他恨那些为了个己私利的人杀人如魔的人,但却没
有像孟韦一般冲动。

他厌恶明哲保身的父亲丢下妻儿,但仍懂得
识大体。

有人评价方孟敖的行为像孩子,但我却觉得他锋芒毕露
又不失成熟。

在这样一个处于斗争中心的家中,精明帷幄如方步亭,隐忍坚毅如谢培东,他们均有自己的信仰和处世之道,但是
他们首先的出发点,是这个家。

这也是让我觉得这部片子真实的
地方。

再“革命”的人,也有私心,也有家人。

我相信即使在那
个有信仰有主义的年代,也不是人人都可以为了信仰和主义而不
顾家人安危的。

《北平无战事》的主线之一,其实就讲蒋经国“反腐”的历史,这多少有迎合当前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的意思。

当然,片中
蒋经国的形象还是有所保留的,他上海打大老虎不成,反倒是利
用焦仲卿和刘兰芝来运金银。

曾可达自杀前,方孟敖对蒋经国的
评价真是有艺术——“他只是一个孝子”。

蒋经国的反腐最终败
在了蒋介石的“不爱江山爱美人”之下。

看来不管在什么样的年代,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之下,腐败都是政府和人民的心头刺啊。

腐败这个事,是人性问题,再怎么防也总会有人以身试法。

制度、法律总会有漏洞,也总会有聪明人想方设法去钻漏洞。

反腐无非
是监督和震慑,对于屁民,看大老虎落网认罪固然痛快,但最重
要的还是生活水平得有实质提升呀。

这些贪了又吐出来的钱,还
得还富于民才好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