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指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的概念:
从狭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应。

生态文明就是指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现为人们的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制度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从广义上说,生态文明是一种文明类型。

生态文明是是后工业文明时代、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类型,是人类社会在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并且努力建设的一种文明形态。

从生态文明的结构来看,生态文明首先包括强烈的生态文明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摆脱“人类中心主义”,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对文明问题的认识可以从文明结构与文明进程的静态和动态结合中加以全面把握。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范畴,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实现了从“三个文明”向“四个文明”认识的飞跃。

在对文明进程的认识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意识到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并且采取措施努力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其基本内涵之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

因此可以说,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三)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树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证永续发展。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外交上的重要体现。

我国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回应国际社会在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上的关切,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起通过协商与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