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怀柔区2020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怀柔区2020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怀柔区2020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故痛不欲生。

B .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说话算话,一言九鼎,做孩子的榜样。

C . 流水、蛙叫、鸟鸣、牛哞,与空谷足音般的音乐融合成奇妙的自然音响,湖面上升腾起淡淡的薄雾,宛若人间仙境。

D . 鲁迅的作品具有思想启蒙作用,他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登峰造极,因此成为中国民族魂的象征。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的创始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

他拥有135亿美元的身家,也是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B . 2月6日,国防科工局发布了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获得的7米分辨率、100%覆盖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图。

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表明我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了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

C . 3月1日,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侯岭乡境内的商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还金闾碑”被拆除,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

D . 为期仅四天的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为成都的餐饮、宾馆、交通、旅游、广告、通讯、娱乐等产业获得巨大商机。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3. (6分)(2016·泰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金雅①20世纪初,“美学”的学科术语和西方美学理论引入国内。

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代表的西方经典美学的认识论方法、思辨性特征、科学化形态等对中国美学的发展演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和学科理论的自觉建设。

但自20世纪下半叶至今,对西方美学盲目崇信、简单照搬、生硬套用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西方化、标签化、简单化的研究思维与评价方式亦愈演愈烈。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西方美学的绍介与描述性研究,很大程度是把西方美学作为中国美学的衡量标准和努力目标,对于中国美学自身的思想学说、精神特质、学理传统等缺乏原创性的发掘、梳理、提炼,也缺乏真正吃透活用西方美学理论以切实解决中国审美现实问题的美学理论建构与审美批评实践。

②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识之士如叶朗提出以范畴命题统史的美学史识和审美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心的核心观点,但总体来看,国内美学界对于中国美学的民族学理及其审美精神的系统发掘和全面阐发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主要还是以个案的、局部的、描述性的研究为主,在理论基础、观照视野、思维方法、概念范畴、学说体系上都亟须摆脱西方美学的全面影响而逐步走向自觉、丰富、深化、完善,从而推动中国美学的整体创新。

③简单“援西入中”无法解决中国美学发展的根本问题。

简单“援古入今”同样不能满足当下中国美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富有人生情韵与诗性意向,但与伦理联系密切,以善立美,道德前臵,未形成自觉的学理建构和系统的学科话语。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在中西古今的交汇撞击中,传承古典美学的人生情韵与诗性意向,接引西方美学的术语学说与学科范型,初步创造发展出以人生论美学精神为标识的中国现代美学传统,涌现出以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为代表的一批人生论美学家,初步构筑引领了中国美学迈向现代进程的民族理论风范。

(1)以孟郊《游子吟》为例,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所表达的观点。

(2)结合第②段,如何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美学的现状?(3)结合全文,分析怎样才能推动中国美学的整体创新。

4. (12分) (2016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清刘建超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

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

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

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

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

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

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

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

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

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

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

肥用了,闲话也有了。

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

基德老汉解释说,清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

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

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

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

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

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

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

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

进屋还要换鞋。

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

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

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

娃说那就打汽车票。

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

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

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

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

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

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

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

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

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

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

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

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

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

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

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

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

你干不干?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基德老汉去了。

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

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

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

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摘自《小说月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 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 .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 . 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

D . 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E . 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

(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

(3)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9高三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伊尹论苏轼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

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

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

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

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

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

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

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

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

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

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

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

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

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

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

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

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

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

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

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

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

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狭:使……狭小B . 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蔽:蒙蔽C . 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役役:劳苦不息D .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蹈:遵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到则披草而坐B .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C . 则天下群起而诮之士大夫之族D . 以其全才而制天下君何以知燕王(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苏轼从儒家的伦理标准出发,要求人们的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的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