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9)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9)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9)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拟核DNA能复制并指导蛋白质合成B.动物细胞的膜蛋白都能够协助跨膜运输C.人体细胞核内的大分子物质均能通过核孔D.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均是在叶绿体内合成【答案】A【解析】细菌拟核DNA贮存有遗传信息,能复制并指导蛋白质合成,A正确;动物细胞的膜蛋白,具有运输载体作用的膜蛋白能够协助跨膜运输,B错误;人体细胞核内的大分子物质不一定都能通过核孔,例如核DNA不能通过核孔,C错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包括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淀粉的合成与叶绿体有关,D错误。

2.为了研究缺失叶黄素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并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温度和C02浓度等条件均适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植株甲因缺少叶黄素而使得叶片呈现黄色,且呼吸速率降低B.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株甲光合作用所需C02只来源于呼吸作用C.光照强度为lklx时,植株乙的光合速率大于其呼吸速率D.光照强度为3klx时,甲、乙两植株固定C02速率的差为4mg/(100cm2·h)【答案】D【解析】据表格数据分析,甲的呼吸速率比乙低,但叶黄素是黄色,缺少叶黄素会使叶片呈现其他色素的颜色,一般为绿色,A错误;据表格数据,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株甲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呼吸作用和外界环境吸收,B错误;据表格数据,植株乙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为3Klx,所以在光照强度为lklx时,植株乙的呼吸速率大于其光合速率,C错误;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株甲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固定CO2量=呼吸作用释放CO2量+光合作用净吸收CO2量=6+12=18 mg/(100cm2·h);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株乙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4 mg/(100cm2·h),即此光照强度下甲、乙两植株固定C02速率的差为4mg/(100cm2·h),D正确。

3.已知含一条X染色体的果蝇(XY,XO)为雄性,含两条X染色体的果蝇(XX,XXY)为雌性,含三条X染色体或无X染色体的果蝇胚胎致死。

将白眼雌果蝇(X b X b)与红眼雄果蝇(X B Y)杂交,后代中偶尔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母本产生配子时两条杂色体未分离。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不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B.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 b X b YC.这只红眼雄果蝇的精原细胞内肯定有Y染色体D.母本产生配子时肯定发生两条同源X染色体不分离【答案】B【解析】已知体细胞中含一条X染色体的是雄性(如6+X,6+XY,6+XYY,其不育),含两条X染色体的是雌性(如6+XX,6+XXY,都是可育)。

将白眼雌果蝇(X b X b)与红眼雄果蝇(X B Y)杂交,后代中偶尔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应该为X b X b Y,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 B或X B Y,说明亲本白眼雌果蝇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未正常分离,结果生成了极少量含有二条X染色体和没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中,A错误;后代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应该为X b X b Y,B正确;后代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 B或X B Y,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C错误;母本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了两条同源X 没有分离,D错误。

4.西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果皮深绿条纹对果皮浅绿色为显性。

将果皮浅绿色的四倍体西瓜(aaaa)和果皮深绿条纹的二倍体西瓜(AA)间行种植。

待开花后自然传粉,并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甲。

第二年,将种子甲与二倍体西瓜间行种植,自然传粉后,种子甲长成的植株所结的果实(注:果皮由母本的子房壁发育而来)A.全部为无子西瓜 B.全部为有子西瓜C.果皮浅绿色的为有子西瓜 D.果皮深绿条纹的为有子西瓜【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将果皮浅绿色的四倍体西瓜(aaaa)和果皮深绿条纹的二倍体西瓜(AA)间行种植,四倍体植株有可能接受四倍体的花粉,种子的基因型为aaaa;也有可能接受二倍体的花粉,种子的基因型为Aaa。

如果种子是aaaa,受以二倍体AA的花粉后其长成西瓜的果皮的基因型为aaaa,即浅绿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a,为有子西瓜;如果种子是Aaa,受以二倍体AA的花粉后,其长成西瓜的果皮的基因型是Aaa,即深绿带条纹,而三倍体Aaa形成配子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卵细胞,因此形成无籽西瓜。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后代果皮浅绿色的为有子西瓜,果皮深绿条纹的为无子西瓜,故选C。

5.科学家在用向日葵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发现,向日葵因单侧光照射而弯曲生长时,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下列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A.单侧光照射未引起向日葵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向日葵的向光弯曲生长可能是单侧光引起某种抑制物分布不均造成的C.生长素对向日葵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其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之一D.结合顶端优势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不会抑制向日葵的生长6.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强B.群落中的生物在垂直结构上分层分布,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森林的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此它是各种群落演替的终点D.群落演替的实质是优势种群的取代,最终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B【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强,A错误;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都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如光等充分利用,B正确;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最终演替出森林,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C错误;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及优势3种的变化,最终使生物多样性增加,D错误。

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B.“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 取明火于日”的“夫遂”是单质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是催化剂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答案】B【解析】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选项A正确;B、“夫遂”是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铜镜,属于合金,为混合物,不是单质,选项B不正确;C、“曲蘖”是催化酶,为催化剂,选项C 正确;D、“瓷”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8.a、b、c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B.b的二氯代物有三种C.a、b、c三种物质均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D.a、b、c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D【解析】甲烷的结构为正四面体,a中含有-CH2- 结构,所以a中所有碳原子不能处于同一平面,A错误;有机物b存在-CH2- 、两种结构的碳,所以2个氯原子都连在一个-CH2-,结构有1种,2个氯原子分别连在2个不同的-CH2-上,结构有1种,共计有2种,B错误;b物质中没有不饱和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 错误;a、b、c三种物质分子式均为C5H6,但是结构不同,因此a、b、c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正确选项D。

点睛:分子中原子共线、共面的问题,依据是乙烯的平面结构、乙炔的直线结构、甲烷的正面体结构进行分析,甲基中最多有1个碳原子1个氢原子可以共平面。

9.下列实验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B【解析】A.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不能检验,故A错误;B.将饱和NH4HCO3溶液与饱和食盐水混合,可析出碳酸氢钠,可探探究NH4HCO3和NaHCO3溶解度相对大小,故B正确;C.白色沉淀为AgCl或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或硫酸根离子,且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C错误;D.FeCl2溶液通入足量Cl2,生成氯化铁,将原物质除去,应选Fe粉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解题关键: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检验、混合物分离提纯,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易错点A,酸性条件下不能生成CaCO3沉淀。

10.X、Y、Z、W、Q为短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其中Q在同周期中的原子半径最小。

下列说祛正确的是A.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WB.简单离子半径:Y>Z>W>QC.X、Q与氢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溶液能使石蕊试纸变蓝D.常温下,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生成有色气体【答案】A【解析】X、Y、Z、W、Q为短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其中Q在同周期中的原子半径最小,Q为氯元素,由表得:X-N、Y-O、Z-Al、W-S,A.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2S,故A正确;B.简单离子半径:W、Q的简单离子比Y、Z的多一个电子层,W>Q>Y>Z,故B错误;C.X、Q与氢元素所形成化合物NCl3的溶液中含HClO,能使石蕊试纸褪色,故C错误;D.常温下,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即浓硝酸与Z的单质反应产生钝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

11.某新型中温全瓷铁一空气二次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5A.放电时O2-从a移向b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2O2-C.充电时1molFe 氧化为FeO x,转移2xmole- D.充电时a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答案】A【解析】放电时a极空气中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则b为负极;放电时a极连接电源正极为阳极,b 极连接电源负极为阴极。

A.放电时原电池中阴离子O2-从正极a极移向负极b极,选项A正确;B.放电时负极氢气失电子产生氢离子,电极反应为H2-2e-=2H+,选项B错误;C.充电时1molFeO x还原为Fe,转移2xmole-,选项C错误;D.充电时a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的判断,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解答时注意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存在交换膜等。

12.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硫酸亚铁装入下图所示的装置a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