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影视分析
• 镜头也特写了男主角灰色的瞳孔,是隐形眼镜。这也为影片之后的情
节发展埋下伏笔。影片放到这里,我们知道了男主角因为一次失败就
濒临崩溃,说明他的心理素质相当的差,这也为接下来他的遭遇打下
了铺垫。他假扮盲人,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他乐在其中,
也说明了他因此而迷失了自我,变得世俗且偷窥成癖。当胖男人问他
• 影片的开头就在设局,双眼无神的老者,穿着裤衩的弹琴者,只留出轮廓的暗中人, 由琴声串连在一起,茫然不知其所以然。琴声忽然戛然而止,终结声不知是枪声还是 关门声或是什么。这是最妙的地方,因为结局不重要。电影最后没有明确的表示就是 把结果给观众留下思考的余地,重在你的判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画面表现男主角裸露在外的小腿、上身,让我们不 禁好奇他为何要脱掉衣裤弹琴。这不合常理的画面
• 俯拍的镜头,两个枕头,说明这张床上本来还应有第二个人。可当男 主角翻过身,镜头从他身前拍过去,我们可以看见他的身后有一个女 人穿衣服,拿着包离开了房间。男主角的左眼透过金鱼缸,显得一只 眼大一只眼小,水里的一条金鱼,桌上凌乱放着的药品,都表现了男 主角当时万念俱灰,恍若掉进深渊的心情。
• 镜头又迅速切换。这次男主角坐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自述的语气变得 轻快了起来,他说自己成功了,变成了一个调音师。让我们不解的是 他戴上了墨镜。主角是个脆弱的音乐家,他虽然因为怯场无法继续钢 琴家的梦想,但他依然流连于弹指间琴声悠扬的愉悦,他想继续弹琴。 于是他成了调音师。片中,他的老板说“这个社会不是偷窥狂,就是 暴露狂。”为了防范,人与人之间便有了天然的隔膜。也许调音师想 受到他人的照顾,也许想得到别人的信任,也许仅仅为了满足偷窥的 欲望。他选择了扮演盲人。在他和老板的对话中也透露出扮盲的种种 好处,人们出于同情和怜悯,愿意给予他更多的帮助,也因为他是弱 者而卸下防备之心。在他调音的时候,客户帮他递水,有的在他面前 随意更换衣服,有的甚至只穿内衣便欣然起舞。他也沉醉于自己的演 技和扮盲的甜头中不可自拔。
观众的心理变化
• 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将结局放在了开头,昏暗灰黄的房 间里,和缓优美的琴声,泰然演奏的男人,还有两个看似 全神贯注的听众。一副文艺清新的模样。在主角跌倒在血 泊之前,影片的气氛一直处在诡异而清新的平静中,甚至 于到了阐述扮盲的好处的场景,还有了兴高采烈的味道。 当观众以为故事要将如此平缓而浪漫的基调延续向剧终的 时候,导演来了个大转弯,情节急转直下。调音师因为对 自己扮盲的好处过于坚信而让自己身陷险境。当他跌坐在 凶案现场,风衣上沾染上红色的血迹,观影的我们瞬间从 清新文艺剧的气氛穿越进惊悚悬疑剧的环境,我们的眼神 和影片中的他一样惊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管是什么 事,一定是可怕的事。片中,凶手的枪支直抵调音师,他 只是继续装盲,希望凶手心生怜悯放其一条生路。忽然镜 头一转,我们看不见他们了,只听见一声闷哼。就在我们 着急确认调音师生死的时候,影片戛然而止。这一停止好 像也要终止我们的心跳一般。即使屏幕已黑,心中的恐惧 却久久不能散去。因为我们似乎看到了自己,我们从主角 视角出发,感叹于谎言的力量,并同主角一样以为此举将 继续使人获益,没料到,原来“人算不如天算”。卞之琳 的《断章》曾告诉我们,有些事物的十全十美是被幻想美 化过的美好,比如影片中的装盲,现实比想象残酷。谎言 与逃避终不是上上之策。
• 这时镜头放到男主角带血的手调琴弦,弹琴键,伴随着男主角的自我 安慰,以及对他额上汗水的特写。其实男主角知道自己可能已经被识 破了,特别是当他想到自己大衣里的日程本的时候,但是他还是想碰 碰运气,或者说,他只是在以为逃避。
• 他懦弱胆小,感觉到女主人回来了,他开始对自己说“别回头,你是 瞎子,没有理由回头”,他想让自己说什么以缓解气氛,可是由于紧 张什么都说不出。于是,他开始弹钢琴。慢慢的,影片的镜头慢慢与 影片最初相重合,其实这整部影片运用了颠倒蒙太奇的手法,给观众 留下了相当大的悬念。缓慢的移镜头,从跳跃的琴弦,到弹奏的手指, 到光着的上身,到站在背后的人。
• 调音师的老板是个关键人物,他 在片中代表了人性的底线,但最 终还是被突破了。他默许了调音 师的欺骗行为,因为调音师反复 强调提高了生产力,并不止一次 的反问“你要炒掉我吗?”,人们 在面对贪婪和追逐既定利益时是 可以放弃底线的,对于操守的坚 持是多么的不值一提。
• 这里男主角和胖男人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男主角假装盲人做调音师 大获成功的事。当胖男人质问他的时候,他讲起了泰姬陵的故事,说 “人们认为失去会更令人敏感”,装瞎子让他得到更多,也知道的更 多。
的声音,总共四声。所有故事都将在这门后发生。所有故事,也都将 在这门后结束。
• 他并不知道这户人家发生的惨案,直到他在昏暗的光线中滑倒在一片 血泊中,恶心、潮湿的触感从末梢神经直传到全身,并未失明的眼睛 也清楚看到眼前被害的男子,这一刻他才意识到他亲手将自己推进一 宗命案。
• 对于男主角,女主人可能在他按门铃时的表现就有了疑心,于是扶起 他坐椅子时推了他一下,结果男主角习惯性的撑上了身前的钢琴。这 是一个测试,而男主角没有过关。女主人看他的眼神已经变了。之后 她又观察他换衣服,摘掉他的眼镜看他的眼睛。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表 明,女主人对他极度的怀疑,男主角此时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
调音师的影片分析
• 影片一开头,就是舒缓的钢琴曲,画面是则是随着音符跳跃的钢琴弦。 男主角开始自述。他是以第一人称“我”开始叙述这整个故事的。我 们知道了男主角很少表演,除非是在特殊场合或是有特殊的观众,就 像是今晚。这时,镜头切换到了一个坐在沙发上面色安详的老人身上, 我们会理所当然的以为那个老人就是那个特殊的观众。可是男主角说 “这个男人是谁”他不在乎,说明让他为之弹琴的另有其人。
• 门开了之后,女人说不知道男主角回来,丈夫没有告诉。这时传来开 门声,是住在对面的邻居。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刚才那一系列场景都 是透过邻居家的猫眼看到的。这也表明了邻居其实也是一个喜欢偷窥 别人秘密的人。镜头里邻居的疑惑的脸,也为接下来的剧情埋下了伏 笔。 门打开,又关上。镜头慢慢拉近已经关上的门,然后听见落锁
• 影片最初的好奇,终于在最后得到了解答。那是拿着射钉枪的女主人。 她拿着枪指着男主角的后脑勺。镜头继续移动,移到女主人身后的圆 镜子中,那是一个全景,女主人拿着射钉枪,站在男主角身后,仿佛 一枪就可以打破他的头。
主角的心理变化
• 主角原本是怀抱伟大音乐梦想的钢琴家,但却因为一场比赛失利而失去信心, 一蹶不振。那时的他虽然有着明亮的双目,却无法直视他人,眼睫总是微微 颤抖,透着胆怯和畏惧。
引发了悬念。男主角自称是盲人,镜头近距离拍摄
他的正脸,我们可以看到在他身后站着一个人。按
照自述,我们知道了男主角不是为刚刚沙发上的老
人演奏,而是为身后的人演奏。于是我们好奇站在
他身后的人是什么身份。伴随着类似枪响亦或是关 门的一个声响,打出了黑底白字的片名,调音师。
• 男主角在一个空旷安静的剧场中,走向钢琴,鞠躬,坐下。伴随着这 一系列动作的是他的自述,我们从中可以得知,他曾经被认为是钢琴 天才,他很自信也很努力练习,但是却在那一场国际大赛中失利。其 实他的失败也是意料之中。当时镜头中是他满是汗水的额头,和他颤 抖的双手。弹了几个音符之后,镜头迅速切换到了男主角躺在印有钢 琴黑白键图案的枕头上目光呆滞。
• 凶手催促其更衣调音,他只得强装镇定,继续扮演盲人,继续调音, 即使他知道凶手朝他举起黑色的枪口,他欺骗着别人,也欺骗着自己, 他弹着钢琴,指尖起落,亦如命运起伏,一声似枪响又似关门的闷哼 响起,影片戛然而止。
• 没有人知道最后的声响是子弹出膛的声音,还是凶手放弃杀生离开关 门的声音。但结局已经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些角色背后隐藏的身影。 那是你,是我,还是他?
• 究竟为何会出现如此明显的态度转变?这与人们的心理界线有关。人 的防备心理让人们对生人保持着距离,对他人也没有太多的信任和耐 心。但是主角假扮的生理缺陷却唤醒人们的同情意识和怜悯之心。人 们觉得他的存在并没有降低安全感。因为人们彼此的隔膜戒备而疏远 了的关系,在他的伪装中被拉近。他享受着被包容和信任的感觉。如 果人们一开始就抱着信任与真挚的心与他交往,或许,他就不会想到 用这样的方式博取包容和信任。人们的心理转变,突显出人们为了生 存而伪装自己、戒备他人的寂寞。
装假被抓住怎么办时,他的极
度自
信以及,迫不及待的表演也表
现出
他的自以为是。
• 假装盲人后他的人生变了样,找回了久违的快乐,但这样的快乐是畸 形的。他和老板吃饭的片段很重要,服务员先后两次把菜单和价格单 摔到桌子上。卡莱尔说过,没有人在生活中能完全避免与别人碰撞, 他不得以各种方式挤过人群,冒犯别人的同时也忍受着别人的冒犯。 导演在这里用扔菜单的方式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缺乏最基本的尊重,我 们彼此粗暴相待,即便这本应该是你的职责。结账时调音师故意刁难 服务员并扬言要找经理,但走出饭店时脸上洋溢的分明是笑容,为了 表现得意的心情,导演让他适时的调侃了那位过马路的老太太,我想 我们习惯了相互折磨但还乐在其中,并且丧失了基本的自知之明。
• 后来,他扮起了盲人调音师,他自觉受惠无数,并且他相信,只要他继续装 盲,受惠还将继续。他享受着客户卸下防备透露真我的愉悦,他掌握了许多 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此时,他的瞳孔因为佩戴的隐形眼镜而颜色暗淡,但是, 双目却因为油然而生的自信感和优越感而炯炯有神,他一样是弹着琴,却有 了骄傲的笑容。
• 这是怎样的心理?其实,他就是个胆小弱懦的人。在失败面前抬不起头,畏 惧伤痛而不敢前行,这就像现实中遇到挫折而沮丧的我们。如果选择逃避, 便如其一般。而他的逃避富有荒诞和疯狂的色彩,他竟然假装盲人!这个疯 狂的谎言本就是错误,但却有着罂粟花的甜美诱惑,它能带来很多好处。也 许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沉迷其间,不思前途。最终引致厄运。扮盲前 的他无法于人前弹琴,并非因为他没有弹奏的能力,而是他没有弹奏的勇气。 扮盲后,其实他本身的能力并未改变,他依然是他,会弹琴、能自信、可骄 傲的他。变化的只是他的心理。所以人在失败面前不要急于否定自己,要相 信自己,学会欣赏自己,从而得到更多人的承认。即使不依靠缺陷搏出位也 一样能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