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内容摘要】中国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现象是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人”选择他们所认为的最适宜的某种方式追求最大的效用和利益。
基于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这种针对弱势群体的违法犯罪活动,从而得出的结论是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防控的。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拐卖妇女儿童;经济分析收稿日期:2010-08-02作者简介:张晓敏(1984-),女,河北邯郸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警察行政管理。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张晓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拐卖妇女儿童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活动。
这种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占不小比重,是公安机关的重点打击对象。
近年来,一些地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猖獗,并呈发展蔓延之势,犯罪团伙组织日趋严密,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狡猾、残忍,危害日益严重。
这种犯罪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性。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们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人是理性的“经济人”。
都是在预算的限制下,选择最适宜的某种方式追求最大的效用和利益,或者在固定效用或利润下追求最小的成本投入或支出。
犯罪人之所以实施犯罪行为是因为犯罪人认为实施犯罪行为所获得的效益要大于非犯罪行为所获得的效益。
据此可知拐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
一、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现象的经济成因(一)犯罪成本分析犯罪成本是商品生产的产物,是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在犯罪学中的反映。
主要由现实的犯罪成本和惩罚成本构成。
1.现实的犯罪成本现实犯罪成本是指犯罪分子用于实施犯罪、贿赂、逃避侦查、逃跑等所支出的费用。
拐卖犯罪实施所采取的一切手段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为实施犯罪活动做铺垫。
同时为逃避惩罚并更猖獗作案,贿赂领导干部的不在少数,这也构成现实的犯罪成本。
2.惩罚成本惩罚成本是指犯罪分子因犯罪受到惩罚而遭受的损失。
犯罪分子如果因犯罪受到惩处必然会降低甚至抵消其犯罪收益。
但是,惩罚成本是预期成本犯罪分子因犯罪而受惩处只是一种可能性,因为犯罪有败露或不败露、被捕定罪或不被捕定罪两种可能性。
同时,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前后所经历的恐惧、悔恨等心理成本也属于惩罚成本,但长时间作案以及形成团伙的拐卖犯罪消除了单独作案时的势单力孤和易受打击感。
一般说来犯罪组织内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同主流文化相对立的犯罪价值观,组织成员之间意气相投,相互强化了反社会心理,降低了罪责感。
也就是说这种心理成本一般上会随犯罪程度的加深而呈下降趋势。
(二)犯罪收益分析当前拐卖犯罪活动呈团伙趋势发展。
这类犯罪活动已经发展为内外勾结,由过去的“单打”———发展到现在的“一条龙”,有“中转站”、“交通第8卷第3期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Vol.8No.32010年9月Journal Of GANSU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Sep.201033线”、“落脚点”,从拐骗、接送、中转到处买各个环节,形成了分工严密的地下网络。
甚至与境外犯罪分子勾结,从事贩卖妇女、儿童的勾结。
1.直接的金钱收益犯罪分子把所拐骗妇女、儿童视为商品来进行买卖,根据“商品”的特性:妇女的年龄、姿色、被拐卖次数、儿童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等,为商品定价,而在有这种需求的市场里进行交易。
一般都是以成千上万的价钱出售“商品”,从而获得直接的金钱收入。
2.团伙勾结的规模效益规模效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犯罪组织内部各种犯罪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犯罪收益的变化,一般来说,犯罪链条严密相承,必然会带来犯罪收益的增加。
因此,在利益最大化原则支配下,拐卖犯罪活动必然团伙相勾结,呈扩大性发展。
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现象的经济原理拐卖犯罪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活动区域越来越大,侵害的对象也多极化发展,受害人年龄也趋小,犯罪手段更趋恶劣,并且团伙犯罪急剧增加,在此我将用经济学的原理浅析下这种现象。
在市场经济下,拐卖现象的存在表明有其生存的土壤,也就是说这种供给有需求市场。
婚龄错过、相貌不佳的贫穷汉,没有后代,而传宗接代思想严重的人的需求都为拐卖提供了市场。
并且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在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罪恶之手不仅触及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落后的农村妇女,还触到了高素质人群,近年来大学生被拐卖呈急剧上升趋势表明了这点。
需求刺激供给。
同时,人贩子的多样化供给也影响着需求的发展。
经济学理论认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而价值量又等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乘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所以,生产者为了在竞争中赚取较多的利润,就必须不断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团伙犯罪的急剧增加反应了该原理。
人贩子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有组织分工,有具体的计划行动,在拐骗、运送、出卖等各个环节上都有人分管,形成“一条龙”式的犯罪团伙。
三、遏制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经济分析我们知道,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犯罪人,也会对犯罪成本和犯罪收益进行比较,从而做出决策。
因而要控制、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从经济学角度可以采取提高其成本与降低其收益的措施。
(一)提高犯罪成本如前文所述,犯罪成本由现实的犯罪成本和惩罚成本构成。
而现实的犯罪成本是犯罪分子自己可能控制的,也就是说犯罪分子本人可以支配这些成本,外界是无法或者说是难以控制的,因此提高犯罪成本的着眼点主要在于提高惩罚成本。
就犯罪分子来讲,刑法的规定是他们在实施犯罪行为以前首先考虑的因素,同时,刑事案件破案率的高低以及刑法的执行力度也是影响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司法机关应当从立法上强化拐卖犯罪活动的违法性,并使其惩罚法定化,同时加大对包庇此类违法活动官员的法律惩罚。
公安机关要加强控制及打击此类活动,提高其犯罪成本。
根据经济学的投入效益分析,设计和选择经济效益佳的预防犯罪策略和措施无疑是人类社会刑事司法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减少犯罪收益一要增强“需求对象”的法制观念,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纠正许多群众对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的错误认识,从而使这类犯罪活动的需求市场缩水,进而减少其收益。
二要增加合法活动的收益来侧面减少犯罪收益的办法。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建设良好的会环境,其中包括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社会诚信度,健康的社会风气,社会为个人提供宽阔的发展空间和诸多的发展机会。
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如果在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依靠合法方式,凭借自己的才能就会有着各种发展机会,并能取得较高的收益,必将比拐卖犯罪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最终就必然削弱这类活动的社会基础。
三要增强防骗意识,加强舆论制约。
目前人贩子拐卖妇女儿童的手段虽然是呈多元化发展,但主要的手段还是实行骗术,因此,增强公民的防骗意识至关重要的,在心理上筑起一道警惕的防线。
另外舆论对于犯罪行为的谴责力度,是形成预防犯罪社会氛围的有力条件,他使张晓敏: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法学研究34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The Discuss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Miners'Personal RightsHu Qian(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Abstract:Personal rights is the civil rights enjoyed by natural personal,it's also the precondition for a natural personal to exercise other rights.In recent years,as the building of our law system,people's personal rights get better protection.But the Disaster of WangJialing Mine reminded people the facts that there is such a group of person whose personal rights can't get protection and their life and health are constantly threatened and abused.On the ba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sonal rights'protection,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and construct the most reasonable protected mode in the protection of colliers'personal rights.Key Words:Personal Right ;Collier Right of Life ;Right of Health(上接第39页)矿难中,矿方之所以制定出“花钱买进度”的指导方针,就是由于发生事故时的赔偿费用远远低于可获得的利益。
利益原本在矿工和煤矿上、管理人员、矿主之间分配就严重不平衡,在矿工人身权受到侵害后赔偿标准的过低只会让矿主更加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加无视对矿工权利的保护。
因此,要通过提高赔偿标准来改变这一现象。
另外,现行法律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过于笼统,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也比较模糊,导致实际操作比较困难,且不同情况下赔偿数额差距较大。
这就需要建立明确的标准和计算方法,以使矿工的人身权受到损害后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济。
责任编辑:马晓慧法学研究张晓敏: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犯罪的风险成本加大,从而成为抑制犯罪行为发生的制约因素。
通过上文的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拐卖犯罪的产生和发展是人贩子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结果,非法利益驱动违法犯罪活动的产生。
据此我们可以从提高犯罪成本、减少犯罪收益入手打击、控制拐卖犯罪违法活动。
尽管同其斗争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只要我们策略得当,采取针对性措施,拐卖犯罪是能够控制的。
[参考文献][1]宋浩波.犯罪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2]瞿丰.侦查成本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1,(3).[3]伊莱恩·皮尔森.中国人口安全流动问题:如何防止拐卖女童和青年妇女现象———国际劳工组织政策性文件[J].妇女观察,2006.Economic Analysis of Trafficking of Women and ChildrenZhang Xiao-min(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Abstract:The trafficking of women and children in China now is the choice of economic man in order to maximize his/her efficiency and interest.The paper,through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crime against underprivileged people,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phenomenon is inevitable,yet it can be controlled,Keywords:Economic Theory;Trafficking of women and children;Economic Analysis责任编辑:马晓慧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