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徒步阳朔的四条经典路线

徒步阳朔的四条经典路线

徒步阳朔的四条经典路线徒步漓江徒步路线:桂林-大圩-草坪-杨堤-兴坪-阳朔徒步距离:50公里,时间约需2天,在漓江边露营一晚。

如只走杨堤-兴坪段,当日可完成路线特点:漓江山水精华+沿途古镇名街体力要求:较小,适合于一般体力者,较休闲大圩古镇之始建于公元200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一条长约2公里的石板路从镇中穿过,路两边保存着许多完整的明清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随处散发着古朴而幽远的气息,老街上的万寿桥、高祖庙、湖南会馆都是很有特点的古迹。

古镇江边有一块到处是鹅卵石和草地的河滩,长有许多大树,很适合野营烧烤。

距大圩古镇4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雄村的古村落,据说建于明代,保留着完整旧时村落格局与建筑式样,村子的老建筑上还有许多文革标语,仿佛残余的文明碎片让人遥想。

大圩距草坪约8公里,江边风景一般,故不推荐徒步,建议乘车。

从草坪到兴坪是漓江山水最精华的部分。

从草坪乘渡船渡过半边渡后就可以开始步行了。

从半边渡到杨堤的路程约有3公里,步行约30分钟。

路在半山腰上,山下漓江的美丽景色会让你目不暇接。

杨堤是属于阳朔县的一个乡,早晨或雨后雾气迷蒙之时的山色别有情致,而在光线的交错中显现出的又是另一番眩目的景致。

从杨堤的码头花3~4元钱就可过渡到对岸,沿河滩平缓的草地,伴着江边吃草的水牛和牧童的欢笑声,步行20分钟可到浪石村。

这是个没有自行车、摩托车的江边古村,沿江有条不长的老街,村上有不少值得一看的老房子。

村前的江水里的许多巨石,水流急的时候可掀起不小的浪花,这可能是村名的由来。

从浪石村沿河岸前行半个小时,岸边的路被一座插入漓江的山峰挡住,须从山下过渡到对岸,划渡船的是个哑巴老人,会伸出手指头告诉你价钱,一船是3~4元钱一人。

过渡后前行约半小时就到了一个村子,村子附近景色较美,值得慢慢欣赏。

再往前半个多小时路逐渐通向半山腰,在山间小路上一边行走,一边可俯看漓江景色。

下山的时候人很累了,你很想找地方休息一下,这时可以看到前面江边上的小客栈。

客栈是来自下农村的几个小伙子开的,专门接待徒步旅行者,有米粉、饮料及各色小菜。

客栈的二楼有个不大的阳台,摆着桌子、椅子,可在上面边喝茶边欣赏美景,很舒服。

出客栈前行很快就到了漓江最有名的九马画山景区,山对岸是冷水村。

村中有农户为徒步者提供饮食。

过了冷水村旁的冷水渡,杨堤到兴坪的路就走了一半了。

上岸后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条沿着江边走,风景非常好,可看到著名的“黄布倒影”;另一条是当地人踩出的来的宽一点的路,好走一些但风景一般,只能远远地看江边被竹林挡起的山头,路程较江边那条路也远了点。

建议最好走江边,风景好,人又少还有不少平坦而开阔的河滩适合扎帐篷露营。

再走约2个小时可到兴坪,兴坪朝笏山前的路边,有一处天然形成的开阔而高大的平台,非常适合看风景。

一般徒步者到这里正是夕阳西下,坐在平台上视野非常开阔,看落日余晖下的漓江山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至此,徒步漓江精彩部分就渐渐进入尾声了。

户外提示:可从桂林汽车总站乘冠岩的专线车到大圩,也可从三里店大圆盘坐灵川到大圩的专线车,票价8/人,大圩路边有过路的桂林至冠岩的班车,5/人可直接搭到草坪。

草坪到杨堤步行约30~40分钟,有一个渡口要过,4元/人,要讲价。

杨堤徒步到兴坪需要4~5个小时,路上有两个渡口要过。

兴坪去阳朔有中巴车,每15分钟一趟,票价5.5元/人。

如担心不认识路,可雇请向导带路。

二、徒步漓江下游漓江下游是指从阳朔大桥到普益这一段的漓江,下游山水虽然不如上游壮观奇丽,但仍然称得上是秀美灵气,仿佛上游的小妹妹,多了几分羞涩与腼腆,更觉得可爱。

徒步线路:阳朔大桥——书童山——木山——林家——渡头——福利——新寨——李家——留公村徒步距离:20多公里,徒步约1天时间路线特点:游人较少,有古镇老村可探访体力要求:难度不大,一般体力者均可从阳朔大桥出发,沿江的右岸前行,十多分钟便可到书童山,过书童山走上半小时,可到木山村。

此村建筑古香古色,历代出了不少文人、学士,村中有一大七小八个鱼塘,村人把七口小塘比作北斗七星,大的比作月亮,故有“七星绕月”之说。

木山村对岸是个水文站,江面上有条挂着红帆的木船,是漓江上最老的船。

继续前行过林家村、野鸡潭,经过长而险的五塔连滩,来到渡头村,这段大约要走上1个多小时。

这是沿江一带最大的村子,村人喜好舞狮习拳唱彩调,影片《刘三姐》中的渔民之家,即在此拍摄。

渡头村对岸就是桂北三大古镇之一的福利镇,历史悠久。

徒步者可坐渡船(2元/人)过江游览。

镇上明清古屋、老街、古井众多,民风淳朴。

近十余年来,以手工制作工艺画扇闻名,人称“画扇故乡”,阳朔县城出售的纸扇,十有八九出自这里。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八,镇上自发组织大型的游街庙会,热闹非凡。

而农历六月初二附近百姓则相约到仙人山山顶进香朝拜黎家祖婆,唱戏对歌,自娱自乐,从暮色夕阳直到天色大白,上山进香者络绎不绝。

参观完福利古镇从码头渡江回到渡头村,继续前行,顺江而下,一路欣赏山水田园风光,看牧童饮牛、渔夫捕鱼,体验悠闲自得的田园乐趣。

过了新寨,翻过一座小山就可到李家,最后一站到留公村。

这一段路约十五公里,要走两个多小时。

留公村山环水绕,风景秀美。

江边的村门很有特点,石砌的拱门上有二层飞檐的亭子,沿江的街道都是明清古建筑。

村边有3个直径各约10米的深潭,聚集成品字形,这就是著名的“留公三潭”。

这三个潭相距很近,但水色却截然不同,四季不变,一潭混浊,一潭碧绿,一潭青中带黄。

游完留公,下游的徒步也就结束了。

可从村后的小路步行2公里到公路,乘普益到阳朔的班车(6元钱/人)回到阳朔。

户外提示:沿途村子条件都不错,小卖部很多,矿泉水、水果、干粮都有卖,留公是个旅游村子,游客较多;福利江边有家三姐茶庄,提供饮食,可以边品茶边欣赏风景。

当地民风淳朴,随时问路都会得到热情的指点。

三、徒步遇龙河徒步路线:葡萄乡-周寨村-羊山寨-竹桥村-世外桃源-富里桥-遇龙桥-旧县-骥马-阳朔胜地-河边小别墅-工农桥徒步距离:此为遇龙河全程徒步,全长30多公里,要10个小时左右路线特点:阳朔较为经典的徒步路线,美丽的田园风光,众多的古桥古村体力要求:此线路较长,有一定难度,要求徒步者有一定的体力和意志遇龙河古名“安乐水”,发源于临桂县白粘岭,全长42.5公里,沿途山形灵巧秀丽,水流平缓,村落密布,古迹众多,最具恬静幽雅之美,素有“小漓江”之称。

由于地势较偏,河流两岸较少有现代交通工具,岸边的乡村小道只能徒步或骑自行车。

从阳朔县葡萄乡花6元钱打个“摩的”就可把你送到遇龙河上游的周寨村。

这个小村子值得一看的就是村口流淌的清澈见底的遇龙河河水及河面上状如圆月的石拱桥。

据说此桥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叫旺福桥,是遇龙河上第一座石拱桥,桥下农妇洗衣梆梆有声。

翻过村边的小山,沿河流前行,下了小山就看到前面有一片很大的田地,两边却是绵绵不断的高山,有不少房屋散落在田地上,河水如镜子般平静,并泛着美丽的蓝色。

在羊山寨村和竹桥村都能各看到一座石拱桥。

告别这两个村子,沿着越来越美丽的河就走进了一片宁静的峡谷中。

两边是山,河水静静地从峡谷中流过,河边是一条30多公分宽的小道,可以走到“世外桃源”(一个台湾商人投资开发的度假村)。

世外桃源到富里桥风景一般,富里桥是遇龙河上较大的一座石拱桥,过富里桥很快就到了遇龙村旁的遇龙桥。

这是遇龙河上最大的单孔石拱桥,建于明代永乐十年(1421年),距今400多年了,全用青石干砌而成。

从遇龙桥右岸前行过一座小村,再从拦河坝上走到对岸,很快就可以看到仙桂桥。

看上去貌不惊人的仙桂桥却是广西最古老的石拱桥,建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至今800多年。

仙桂桥不远处的一个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土围,是唐代武德四年从阳朔县分置出来的归义县城遗址,该县仅存六年,贞观元年复归阳朔县。

土围边有块石碑依稀可以让人知道这里过去曾经是个城池。

仙桂桥前行是旧县村,旧县是遇龙河上最古老也是最值得一游的古村落,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明清老宅,还是原国军46军中将军长黎行恕的故里,民国时阳朔县县长也是这里人,旧居尚在,只是在土改时换了人家。

有一座建筑工艺精湛的黎氏祠堂,大门上悬挂着“进士”、“文魁”的匾额,墙壁上依稀可见“打倒美帝、打倒苏修”的文革标语。

出旧县沿河边小路过骥马就到了“阳朔胜地”。

“阳朔胜地”是个江边酒店,装修设计得极有品位,四周景色也很不错,坐在廊下的摇椅上闭目养神或院中欣赏美丽山水吃饭会是不错的选择。

从旧县村到工农桥的风景都非常好,任何一段都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驻足观赏,依依不舍。

户外提示:上游从周寨到遇龙桥游客较少,有点探险的味道,要多问路。

下游从遇龙桥到工农桥,游客较多,河边路上、树上、墙上还有先行者留下的箭头指示方向,比较方便。

建议多走河边,美丽的风景才不容错过。

上游村中较少有食品和饮水出售,要带上充足的干粮和饮料;下游游客较多,村子里的小卖部有食品、水果和饮料卖,遇龙桥、旧县村里和附近的河边有不少卖农家饭的小棚子,边休息边吃饭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徒步古石城这是为从徒步漓江上游段的旅行者提供的另一种选择线路。

游完兴坪后既可以坐车直接去阳朔,也可以继续沿次路线西行。

徒步线路:兴坪——大河背——螺丝山——莲螺湾——黄泥田——大岭头——荷苞山——大坪——古石头城——葡萄徒步距离:近30公里,全部走完需要一天时间路线特点:虽然沿途没有什么河流,但是可以感受在漓江背后山岭间穿行的悠闲与宁静体力要求:难度较大,对徒步者体力有一定要求。

穿过兴坪老街,即是渡口,在逢圩的日子可以乘坐票价为1块钱的赶圩船到江对岸的大河背村,然后沿江边一直往下游走,近村处可以看见江边每只竹筏上都停着几只鱼鹰,雪白的渔网晾在沙滩上,映衬着如画的山水。

沿江而下大约走二十分钟可以到达腾蛟庵,庵堂建在螺丝山下的螺丝岩中,隔着老远就能看到山头上尖下圆,背上一圈圈的螺纹,远看犹如刚爬上岸的大青螺。

螺丝山东麓有一岩,岩顶悬挂有白、绿、黛色三个大钟乳石,状如腾蛟,于是又名腾蛟岩。

泉水顺着大大小小的钟乳石滴滴哒哒地往下淌,如果是在雨季,水滴会变成水涟,形成老山门与庵门前的一道天然水幕。

出了庵门,沿乡间小道继续西行,约十分钟来到一个三*路口,路边的村子名叫莲锣湾。

继续朝西走,不多久,黄泥土路渐渐地被青石板路取代,此时已是在山岭间穿行,坡时缓时陡,一路蜿蜒过大洲岭村、黄泥田村、大岭头村,直到荷苞山。

山谷间满目都是高耸入云的竹林、松树以及各种果树,清幽宁静,行人很少。

荷苞山不高,方方圆圆的,就像古时妇女手工刺绣的荷苞。

此山位置极佳,背*漓江河道的拐弯处,风景很好,有很多摄影师喜欢到山顶上拍照,大力推荐徒步者攀登。

山顶平坦宽阔,有近10米宽,可搭帐篷露营。

从山顶上望去,上游弯道的背后就是闻名遐迩的九马画山,江对面是下龙村,漓江景点中的下龙风光就在这一带,而再往前就是“黄布倒影”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