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房屋建筑学的概论

关于房屋建筑学的概论

建筑就是运用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所创造的,满足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等功能及形象要求所形成的一个为人们所享用的物质空间和环境。

建筑物是供人们进行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构筑物是为某种工程目的而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建筑。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即建筑三要素建筑技术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施工等内容建筑功能通常起着主导作用,满足功能要求是建筑的主要目的建筑物按使用性质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是指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公寓公共建筑,是指人们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建筑物。

多功能建筑,是指一幢建筑物在同一特定位置和空间、不同的时间内满足几种不同的使用要求,即一种使用功能为主,兼做他用的建筑物。

综合体建筑,是指一幢建筑在同一时间、不同位置和空间内可以满足几种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

工业建筑,是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

农业建筑,是指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建筑物按层数分类:住宅建筑,1-3层低层建筑;4-6层多层建筑;7-9层中高层建筑;10+层高层建筑。

其它民用建筑,单层建筑,建筑层数为1层的;多层,指建筑高度不大于24m 的非单层建筑,一般2-6层;高层,指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超高层,指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

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主要依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来划分等级的,1类(设计使用年限)5,临时建筑;2类25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3类50年,普通建筑五和构筑物;4类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根据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的,共分为四级。

建筑构件在空气中遇火时的不同反应将燃烧性能分为三类:不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用小时(h)表示。

广义上讲,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即建筑工程设计。

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

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建筑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在满足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基地环境、建筑功能、结构施工、建筑设备、建筑经济和建筑美观等方面做全面分析,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边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以及建筑与结构、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等问题,最终使所设计的建筑物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

建筑设计的程序: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设计阶段。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核实并熟悉设计任务的必要文件;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对于技术上复杂有缺乏经验的工程,可增加技术阶段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大型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之前应进行方案设计,小型建筑工程设计可用方案设计代替初步设计。

建筑设计的依据:人体和家具设备所需的空间尺度;自然条件;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模数包括: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尺度协调是指在建筑构配件及其组合的房屋中,与协调尺度有关的规则,供设计、制作和安装时采用。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为100mm,单位为M。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

分模数是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

用来表达建筑物内部空间组合和外部形象的建筑图有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

建筑物的功能空间大致归纳为两大类,即使用部分和建通联系部分。

实用部分又称为房间,可分为主要使用部分和辅助使用部分。

主要的平面设计,是在整体建筑合理而适用的基础上,根据房间的功能要求,考虑技术、经济、美观等方面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使之具有适合的房间大小和形状,良好的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方便内外交通联系,并使结构不值合理,施工方便。

房间的面积由家具设备占用的面积、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三部分组成确定房间的平面形状时应考虑房间的使用活动特点、家具设备布置和采光、通风等使用要求,结构和施工等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美观等因素。

矩形房间便于家具布置,房间平面利用率较高。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便于构件统一,有利于构件标准化。

房间的平面尺寸是指房间的开间和进深。

开间亦称面宽或面阔,是指房间在建筑外立面上所占宽度。

进深是指垂直于开间的房间深度尺寸。

开间和进深是指房间两个方向的轴线间的距离。

确定房间平面尺寸的要求:房间的使用要求,采光通风等室内环境的要求,精神和审美要求,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

门的主要作用是联系和分隔室内外空间,有时也兼起通风采光用。

门的宽度主要取决于人体尺度、家具设备的尺寸以及人流活动的情况。

门的数量是根据联系和使用要求、使用人数多少、人流活动特点等因素确定的,同时还应符合防火要求,房间的面积超过60平米,人数超过50人时,门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并应分布置,相邻两个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确定门的位置应主要考虑家具布置、交通流线组织、安全疏散以及室内自然通风等要求。

为避免妨碍门外走道或其他空间的使用,房间的门宜向内开启;对于使用人数较多、面积较大的房间,为便于人流疏散,门应向外开启,或采用双向开启的弹簧门;当几个门的位置比较集中时,应注意协调门的开启方向,防止门窗开启时相互碰撞或阻碍交通。

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起围护、分割和观望作用。

窗的面积大小取决于室内采光的要求,还应考虑通风要求、气候条件、立面处理和建筑经济等因素。

窗地面积之比简称窗地比,是指窗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窗的位置应综合采光、通风、立面处理和结构等因素来确定。

有固定设备的辅助房间,通常由设备的类型、数量和布置来控制房间形式,根据设备的布置形式、卫生设备的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的尺度来确定平面尺寸。

厨房的设计应满足:有足够的面积,以满足设备和操作要求;设备布置应符合炊事操作流程,并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厨房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并亦布置在靠近户门且朝向较差的位置。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垂直交通联系部分和交通枢纽。

走道的宽度主要应满足人流通行、家具设备运行和防火等要求。

走道的长度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平面布局以及防火和采光等要求来确定。

楼梯宽度应考虑使用性质、人流通行情况和防火要求等因素。

楼梯的数量应根据使用要求和防火要求来确定。

楼梯的位置应根据交通流线的需要来确定,并应符合防火疏散要求。

楼梯的数量和位置还应符合防火规范中对走道内房间门至楼梯间最大距离限制的规定。

门厅的设计要求主要满足:1门厅在平面布局中的位置应明显而突出,通常应面向主要道路、使人流出入方便,并多布置在建筑物的主要轴线上,成为整个建筑构图的中心。

2门厅内部的布置应做到导向明确,交通流线简洁通畅,避免人流交叉干扰。

3门厅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适宜的空间比例关系。

4门厅设计应使疏散安全。

5门厅应注意防雨、防风和防寒要求。

建筑平面组合的设计要求:功能要求;结构要求;设备要求;建筑造型要求。

按照功能要求进行平面组合:功能分区;功能关系分析;交通流线组织。

功能关系主要有:联系与分隔;主次关系;内外关系。

建筑平面组合常见的形式:走道式组合;套件式组合;大厅式组合;单元式组合;混合式组合。

走道式组合: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不被穿越,相对独立,同时各房间之间又可以通过走道保持必要的功能联系,适用于房间面积不大、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

套间式组合:把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寓于房间之内,房间之间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的建筑。

大厅式组合: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主要房间与辅助房间联系紧密,适用于歌剧院、体育馆等建筑。

单元式组合:规模小、平面紧凑、功能分明、布局整齐、外形统一、各单元之间互不干扰,且利于建筑的标准化和形式的多样化,适用于住宅建筑。

混合式组合: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大、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

影响建筑物的朝向的主要因素是日照和通风。

确定建筑物的间距应综合考虑日照、防火、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用地情况等方面的要求。

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根据日照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防火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防火疏散要求的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L=H/tan h L日间距离;H南向前排房屋檐口之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h当地冬至日或大寒日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1/tanh日照间距系数。

建筑剖面设计是对各个房间和交通联系部分进行竖向的组合布局。

房屋的剖面形状是根据房屋的功能要求,结合结构、施工等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并考虑空间艺术效果来确定。

即:房间的使用要求(包括视线要求、音质要求),室内的采光和通风要求,结构、施工等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室内装饰要求。

房间的净高是指室内楼底面到吊顶或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楼板或屋盖的下旋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房间的净高是室内楼底面到结构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层高是指该层地面到上层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确定层高净高应主要考虑:使用活动特点、家具设备等使用要求;采光、通风等环境和卫生要求;室内空间比例要求;结构和构造要求;经济要求。

窗台高度通常为900~1000mm,托幼建筑不宜大于600mm,有遮挡视线要求的房间一般取1800mm。

门顶不设亮子时常用2.10m和2.40m;有亮子时常用2.40m和2.70m。

室内外地面高差一般为300~600mm。

影响建筑物层数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地环境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结构、材料、施工等技术条件;建筑防火要求;经济条件。

错层高差解决措施:1利用踏步来解决错层高差;2利用楼梯来解决;3利用室外台阶来解决建筑空间的利用手法:房间上部空间的利用;夹层空间的利用;结构空间的利用;楼梯和走道空间的利用。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反映建筑功能要求和建筑个性特征;反映结构材料与施工技术特点;适应城市规划和基地环境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要求;符合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比例与尺度。

他们是建筑造型设计中的美学原则建筑体型的转折与转角处理常采用:单一体型等高处理法,主副体相结合处理和以塔楼为重点的处理。

建筑立面设计的处理方法:里面的比例尺处理;立面虚实凹凸处理;里面的线条处理;立面的色彩与质感处理;立面的重点与细部处理。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和地层;楼梯;屋顶;门窗。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力作用的影响、自然气候的影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