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领域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 本文系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1JA840024。
内容提要:道德风险是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类重要风险。
道德风险的存在与利益主体的分离、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代理关系和制度约束的状况直接相关。
论文对社会保障中的道德风险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社会保障的制度环境,决定了社会保障领域道德风险的特殊性;同时,论文还分析了社会保障道德风险的表现和危害,并就社会保障道德风险的规避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道德风险社会保障规避道德风险一直是阻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重大问题。
现实表明,对社会保障领域的道德风险能否有效规避,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成败。
因此,应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存在,有其自身的发生机制和作用规律,只是由于条件不同,道德风险在不同领域、不同事项上才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
鉴于此,本文对以道德风险的一般属性的认识为基础,具体分析社会保障领域的道德风险,并进一步阐释社会保障道德风险的规避策略。
一、解读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社会风险中的一类。
道德风险就可以表述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益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①。
如果再进一步,对道德风险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范围,而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并从多学科的层面进行考察,道德风险便可以这样界定:它是由人的自利性引起的、由当事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加剧的、与道德相关联的、对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利后果的人为风险。
经验事实告诉我们,道德风险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在不同领域其表现及危害程度很不一样。
道德风险呈现的这种领域差别性,归根到底是由各领域诱发道德风险条件的差异性决定的,具体地,特定领域道德风险的状况与以下因素直接有关。
(1)成本和收益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转移空间的大小。
利益主体结合为一个矛盾体并在相互间发生利益转移,是道德风险产生的前提。
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高度发达、产权关系错综复杂、委托代理关系大量存在,这使利益主体的高度分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使得社会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收益,必须通过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易”才能实现,这种情况,为道德风险的普遍存在提供了社会基础。
经验表明,越是在可能将属于他人的收益据为己有、或者将应由自己支付的成本转移给他人的地方和时候,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就越大。
(2)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信息不对称,是发生道德风险的关键条件。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首先,当事人之间无法签订一个涵盖所有可能性的完全可实施的契约;其次,即使有了这样的契约,判定当事人是否遵守和实施契约的条款也困难重重。
当然,加强对代理人行为的监督,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但是,监督力度要受监督成本的限制,而且,即使不考虑成本,在技术上也无法对某些隐蔽行为实现完全监督。
这表明,行为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可以缓解,但不能根除。
显然,信息越不对称,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3)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程度。
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委托事件边界的清晰度和专业性难度,委托人的人数和利益的一致程度,委托代理链的长度,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对实绩的影响程度等。
委托代理关系复杂程度的提高,会加重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大对代理人监管的难度,使代理人更容易牺牲委托人利益来谋取私利。
(4)制度的约束力度。
如果没有对道德风险的扼制因素(集中表现为制度因素)的存在,不对个体选择进行必要的约束,个体理性势必导致集体无理性的悲剧。
因此,为了防止个体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内的各种条件威胁社会秩序和集体生存,社会无时不需要用制度来约束个体行为。
这里所说的制度,既包括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也包括道德、信仰等非正式制度。
制度作为人为设定的人类相互行为的约束或博弈规则,具有两个功能,一是降低人们相互交往中的不确定性,减少人们的交易费用,降低行动者“混水摸鱼”的可能性;二是提供一种社会激励机制,通过“激励相容”(incentive compatibility),减少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不一致的问题,使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生产性努力而不是分配性努力,在个人和集体的双赢中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显然,制度约束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决定性因素。
二、社会保障中的道德风险从全球范围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如何应对社会保障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可以说,从北欧福利国家竞争力的下降,到西欧国家的社会保险基金危机;从对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是“养懒汉”制度的批评,到美国医疗保健制度运行的低效率,都与道德风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我国的情况看,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运用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是道德风险或相关问题,而且,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还很不充分。
这种情形,使我们必须关注社会保障领域的道德风险。
(一)社会保障道德风险的制度环境社会保障领域的道德风险的状况,是社会保障的参与各方与社会保障制度环境博弈的结果。
因此,分析社会保障的道德风险,不能不分析社会保障的制度环境。
概括起来,与社会保障道德风险相关的社会保障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社会保障是一项有多类利益主体参与、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
社会保障是一项国民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在这项制度中,尽管国家和政府是最终的责任人,但其利益主体是多元的,主要包括社会保障资金的出资者(劳动者、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团体和成员)、受益者(全体国民)和管理者(政府或其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这三类主体内部和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
同时,社会保障不是一种生产财富的制度,而是转移财富的制度,具体说,是一项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和社会共济,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这使得个人对社会保障的支付和从社会保障所获得的收益具有不对称的特点。
这表明,为了实现公平,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将个人对于社会保障的支付和回报割裂开来,通常是高收入者支付较多,生活困难者获益较多,而且,个人支付与回报的标准,主要是按非市场的社会标准而定。
这种格局,使社会保障的参与者更多地看到社会保障在利益上“异己”的一面,缺乏对社会保障多投入和少获取的动机,增加了社会保障在制度设计时做到“激励相容”(即只有通过增进组织中其他人的利益时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难度。
另外,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旨在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除大量的正效应外也存在着某些负效应,其中一个负效应是成了部分社会成员因生活有保障而缺乏工作动力的诱因,各国的经验都表明,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保障“富贵病”存在着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2、社会保障具有产权界定困难、委托代理关系复杂等特征。
社会保障作为政府主导、包括市场在内的多种力量参与供给与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多种形式,养老、医疗、就业等多个方面,属性十分复杂。
不过,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第一,社会保障具有公共品特征,在总体上属于介于公共品和私人品之间的优效品(merit goods),即社会成员不论收入水平如何都有权消费的准公共物品。
由于个人在消费这些物品时能享受价格补贴、甚至免费,在自利原则的驱使下,个人便会产生过度消费的倾向,出现各种搭便车行为。
第二,社会保障的产权界定比较困难。
这里所说的产权可以理解为对稀缺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也包括构成人们行为约束的各种社会规范。
“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意义来自如下事实:它们帮助个人形成与他人交往时可以合理持有的预期,这些预期反映在法律习俗和社会道德中,产权的拥有者被其社会同伴所认同,允许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
”②可见,只有产权界定清晰,个人才有长期稳定的预期,才能有效地抑制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倾向。
但在现实中,社会保障中的产权关系界定存在着诸多困难,例如,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如何形成基金的缴纳者、代理人和享用者之间的有效制衡,做到义务与权利的对等,就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第三,委托代理关系十分复杂。
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一种实现相关方面利益的契约关系,普遍地存在于社会保障之中。
例如,在社会保障资金缴纳方面的个人、企业与政府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的关系,在社会保障基金运行方面的政府主管部门与基金管理公司及其经理人的关系,在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方面的所有者与发放者的关系,等等。
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运行和使用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通常不一致,即使对代理人的激励通过适当的产权安排解决了,委托人对代理人全面有效的监督也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使得社会保障中的代理人道德风险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3、社会保障的各个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
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于社会保障的所有领域。
在社会保障的不同具体领域,由于专业化程度不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程度不同,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不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也不同。
这里以医疗社会保险为例。
医疗作为一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领域,患者是通过医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来获得医疗服务的。
在第三方付费的情况下,医疗过程至少涉及4种利益:医院、医生、患者和社保机构。
医生与患者之间,医生、患者与医院及社保机构之间在医疗信息上是不对称的;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包括个人疾病发生的随机性,医疗方案选择的不确定性,医疗干预后果的随机性,加剧了这种信息不对称。
这使得医疗社会保险中有关防范道德风险的制度设计的难度很大,医生的道德风险,患者的道德风险,医患合谋的道德风险,是世界医疗保险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比之下,养老保险的不确定性要小得多(例如退休年龄、缴费年限和金额等都具有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现象要少得多,相应地,道德风险的发生率也就低得多。
另外,在社会保障还存在其他一些与道德风险有关的特点,例如,某些领域如医疗、社会福利等的价格弹性比较大,这使得道德风险的可能性空间增大;社会保障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这就不能不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行为倾向短期化。
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是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在建立过程中,制度性漏洞和发展的不确定性随处可见。
这些基本的制度背景,也对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道德风险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使社会保障领域成为道德风险的高发区。
(二)我国社会保障领域道德风险的表现及危害我国社会保障领域道德风险的表现及危害,是一个很大的论题,这里,只能作一点大略的分析。
1、我国社会保障领域道德风险的表现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道德风险在社会保障所有领域都有表现,这里仅从社会保障的不同参与群体的角度作一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