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各类样品采集记录卡
表A.1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记录卡
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填写说明
A.1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信息按如下填写:
a)市、县名称:可在印制表格时印制。
b)乡镇名称:按照样点位置所属乡镇填写。
c)样品号:按照设计点位图及采样顺序填写。
d)原始样号:为重复采样号对应的原始样品号。
e)样袋号:填写装样品的布袋编号。
f)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按平面直角坐标记录,坐标加带号记录到米。
g)海拔高程:按照GPS高程填写到米。
A.2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信息按如下填写:
a)地貌类型:按照设计划分的地貌区类型填写代码。
分为:1 平原;2 丘陵;3 盆地;
4 山地;
5 谷地;
6 岗地
b)地形部位:是指采样点所在地貌区具体位置,分为:1 平畈田;2 滨河洼地;3 (山
脊)岗地;4 坡(塝地)地;5 冲地。
c)地面坡度:1 平原<6°;2 缓坡地 6°~15°;3 斜坡地 15°~25°;4 陡坡地
>25°。
d)农作物:01 小麦;02 玉米;03 水稻;04 油菜;05 蔬菜;06大豆;07 花生;
08 棉花;09 瓜果类;10果树;11 茶;12 其他;或者直接填写农作物名称。
e)田面坡度:指采样图斑中各田块的田面坡度,填写具体估测的度数。
林地图斑较大,
坡度以采样的小格地面坡度为准。
f)坡向:主要是指丘陵山地、岗地图斑朝向,采用 360°方位,记录度数。
平原记为
0°。
A.3 生产条件
生产条件按如下填写:
a)农田基础设施:1 配套;2 基本配套;3 无设施。
田间排灌沟渠、土地平整、田园
化、机耕路、行树等均为农田设施。
①土地平整,田块成方;②三沟(撇洪沟、排
水沟、灌溉沟)配套;③三网(沟网、路网、林网)配套。
以上三项全有的为1 配
套,缺第③项的(路网、林网)为2 基本配套;缺第②③项为3无设施。
b)排水能力(选填):排水能力强,可保排 1,指平原河谷圩区排涝设施齐全;能排
或不需要排水(坡地)2;排水能力差(不具备条件或不具备排涝设施)3。
c)灌溉能力(选填):分为无 0(不具备条件或不计划发展、不需);保灌 1;能灌
2;可灌(将来可发展)3。
d)水源条件:自然水系 1;水库 2;湖水 3;塘堰 4;井水 5;集水窑坑(池)6;
无 7。
e)输水方式(选填):指灌溉水水源输水方式+灌溉水源到地块提水方式+输水方式,
采用三位数。
灌溉水源输水方式:无 0;自然水系 1;土渠 2;衬渠 3;固定管道 4;移动管道
5。
灌溉水源提水方式:提水 1;自流 2。
灌溉水源到田块输水方式:土渠 1;衬渠 2;固定管道 3;移动设施 4;直灌 5;
无 6。
示例:本图斑水源为山谷自然水系,灌溉时用手扶拖拉机提水,用软管直接输送到
田块,输水方式记为:1(自然水系)+1(提水)+4(移动设施),记为114;自
然水系土渠直接导入农田:1(自然水系)+2(自流)+1(土渠),记为121。
a)灌溉方式(选填):分为畦灌、漫灌 1;浇灌 2;沟灌 3;喷灌 4;滴灌 5;无 6。
A.4 土壤状况与地质背景
土壤状况与地质背景信息按如下填写:
a)土壤类型:B11黄棕壤、B12黄褐土、B21棕壤、C21褐土、G12红粘土、G13新积
土、G23紫色土、G25粗骨土、G26石质土、H21潮土、H22砂姜黑土、H24山地草
甸土、J11沼泽土、K11草甸盐土、K20碱土、L11水稻土。
b)土壤颜色:1黑色,2灰色,3褐色,4灰黄色,5红色,6棕黄色,7其它颜色。
c)土壤质地:1 砂土(砂粒含量超过85%);2 壤土;3 粘土(粘粒含量超过25%)。
d)土壤成因:00人工堆积(仅限城区),01残积物,02坡积物,03残坡积物,04
冲积物,05冰积物,06江湖堆积,07岩溶堆积物,08风积物,09洪积物,10沼
泽沉积物,11湖积物,12坡—冲积物,13冲积—积洪积物。
e)土壤组分:记录3 位数,从左至右分别代表样品中粗砂(第1位)、细粉砂(第2
位)和粘土及有机物(第3位)成分;其含量以编码方式分级填写,分为:0无;
1少(<33%);2中(33-67%);3多(>67%)。
f)侵蚀程度:无 0;轻度 l;中度 2;强烈 3。
g)土地利用:11水田,12旱地,21果园林地,23茶园地,23灌林地,25疏林地,
26其它林地,41高覆盖草地,42中覆盖草地,43低覆盖草地,51农村居民点,
52城镇居民点,53工业区,54矿区,55建筑用地,61滩涂地,62海产养殖地,
63沙滩地,71河渠,72湖泊,73水库、坑塘,80未利用地。
h)盐渍情况:0无,1轻度,2中等,3严重。
i)土壤母质:根据1:50 000地质图岩石组合编制土壤母质图填写。
一般包括:河流
冲积物、黄土、红土、红色碎屑岩、浅色碎屑岩、碳酸盐、(变质)碱性侵入岩、
(变质)火山岩母质等。
j)耕层厚度(cm):填写具体厚度数字。
耕地、园地注意如下几个界线判别:1 厚层>18cm;2 中厚层 15~18;3 中层 10~15;4 薄层<10;林地填写腐殖层厚度,
表层土腐殖质含量高、颜色黑色、深灰色部分厚度。
k)采样深度(cm):记录实际采样深度
l)污染情况:污染采用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双数位填写。
污染类型:无污染为 0;矿山采冶 1;工业生产 2;居民生活 3;交通 4。
污染程度:无污染为 0;可能 1;轻度 2;明显污染 3。
如矿山污染轻微,记为12;居民可能污染记为:31。
A.5 照片编号
填写照片编号(与样号一致,如一个样点多张,编以-1,-2 等后缀)。
A.6 周边环境描述
周边环境按如下描述:
a)局域生态系统:如大宗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森林公园、自然
保护区等,记录局域生态系统名称。
b)生态环境现状, 厂矿企业分布及可能的污染情况:采矿场及类型,厂矿企业类型及
名称、企业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及污染物种类(废水、废气、废渣),与样点
相对方位、距离等。
A.7 施肥情况
选填,现场问讯或后期收集资料及补充调查。
A.8 备注
填写采样过程中遇到的状况,如点位变更情况及原因等。
表A.2 农作物及根系土采样记录表
日
日
A.9 样点布设
样点布设信息按如下填写:
a)样点编号:样品设计时的编号,若采集时有变动,以实际采集为主。
b)位置:填写村、居民组。
c)容器:口径及缸底直径具体量算精确到毫米,形状为容器接收降尘的容器口形状,
材质根据容器填写,如“陶瓷,塑料,不锈钢”等。
d)坐标:按GPS 坐标记录,记录平面直角坐标,80坐标系,坐标加带号记录到米,
高程记录到米。
e)放置起始时间:填写安装时间;终止时间:填写采样时间。
f)放置高度及环境:推断缸口到地面的高度,填写到米;环境指房屋是否有围墙隔挡,
接尘缸口超出隔挡围墙的高度,房屋周边是否有树木高出接尘缸口、与缸口距离等。
g)周边环境:样点布置目的是控制性样点还是控制污染源样点,控制性样点位于村庄、
农田的部位、距离,周边是否有公路、采矿等影响因素。
控制污染源样点污染源类
型,距离点的方位、距离。
A.10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信息按如下填写:
a)样点维护情况:是否中途置换过接尘缸等日常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等。
b)样品特征及采样情况:样品特征包括采样时降尘量在桶内占比,样品的颜色,是否
有异物、气味等;采样情况包括采样方法,是否分次采样,是否用其他方法采样等
(如直接用量桶测量体积、干样是否添加溶液等)。
c)全样采样:是接尘缸内的全部物质作为样品。
d)缩分采样:接尘缸内液体较多,只抽取部分液体作为样品。
e)干样采样:指采样时接尘缸内无液体,需要添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清洗接尘缸并全
部作为样品。
f)送验样:分为上清液和浑浊液两部分,也可全部作放在一起作为浑浊液送样。
g)混合液样品编号、重量、体积:采集送化验室的上清液与固体物质混合样品的编号、
重量、体积。
h)上清液样品编号、重量、体积:采集送化验室的上清液样品编号、重量、体积。
i)添加剂样品编号:干样采样需要添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添加剂样品为所添加的蒸
馏水或去离子水做空白分析。
j)采样人:当一年中由于接尘缸漫溢中间分次采样时可在横线上下分别填写。
表A.4 灌溉水采集记录表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