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智慧城管简介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知识社会创新2.0的发展正在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并推动了城市发展形态以及政府管理服务方式的变革,也即智慧城市和政府2.0的发展。
智慧城市强调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政府2.0则强调从管理视角向服务视角转变,强调以市民为中心、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模式转型。
智慧城管正是在智慧城市、政府2.0两个变革浪潮推动下的产物。
智慧城管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而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正是创新2.0时代智慧城管的必然要求。
北京城管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时代机遇,依托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实现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通过城管业务模式创新推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建设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首都智慧城管。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五位一体”智慧城管由三大技术支撑平台和三大智慧城管业务新模式组成。
三大平台分别为城市环境秩序和资源感知平台、云到端的基础支撑平台和智能融合的综合应用平台。
三大智慧城管新模式分别为“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工作模式、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
一、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情况2012年9月,北京城管建成了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城管物联网平台,在党的十八大前投入运行,是北京市第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城管物联网平台包括城市环境秩序和资源感知平台、云到端基础支撑平台和综合应用平台三大平台架构。
(一)环境秩序和执法资源感知平台1.建设目标感知是实现城市精细管理的基础。
在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整合各类信息化执法装备,实现全市环境秩序状态及执法资源的动态全面感知,实现环境秩序违法事件和城管执法队员、执法车的地理信息感知。
2.建设情况整合了卫星定位(800余套执法车GPS终端、5000余部数字集群手台)、视频监控(21000余路公安视频、1000余路住建视频、400路3G探头、400路车载监控)、噪音监测、执法城管通(6000余部)、市民城管通等多元传感设备,实现对城管执法人员、执法车辆的定位,全面增强城市管理环境秩序感知能力。
视频监控方面,共享了21000余路公安视频探头,实现了对政治核心区、主要商业街区、大型活动场所周边等重点地区的全天候监控;共享了市住建委1000余个施工工地视频探头,对在建的5000平米以上工地实时监控,强化了道路遗撒等突出问题的源头治理。
另外,自建了400个3G视频探头、400余套3G车载取证装置,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安排监控、实时调度处置”,并且对夜间施工扰民高发的20个工地实时噪音监控、动态调整。
(二)云到端的基础支撑平台1.建设目标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云到端”的一整套智慧城管基础设施,通过北京城管云的构建,重点打造端到端(“市民城管通”与“执法城管通”)的互动,强化数据和技术支撑一线、支撑决策、服务市民的能力。
2.建设情况完成了新一代城管指挥中心和大屏建设,指挥调度席由4个增加到17个,指挥调度大屏由84块液晶屏和2块LED屏组合而成,可集中展示全市重点点位监控视频图像、指挥调度系统和各类业务数据实时变化情况;升级96310热线受理中心,将坐席数由8个增加到18个,大大提升了热线受理服务能力,热线由模拟电话改造为IP电话,可通过指挥调度系统直接与一线队员通话,实现热线举报快速定位并在电子地图上标注,便于今后实现基于地理位置的统计分析;建成决策会商室和市区两级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支撑协同联动的工作部署,并实现与市政府、应急办的对接;新建280平米的机房,提升了机房基础设施负载能力,提升了计算、存储、安全等性能。
建设北京城管移动应用服务平台,基于城管专网实现对执法城管通应用发布、升级、卸载,以及用户、权限的统一管理,重点打造执法城管通“三个一”(综合执法的一卡通,督促考核的成绩单,应急处理的护身符)和基于安卓/iOS的“我爱北京”市民城管通两个移动端,支撑一线队员,服务北京市民。
(三)综合应用平台1.建设目标在感知平台的基础数据获取和基础支撑平台的云端服务模式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充分整合,对外为公众提供电话、网站、移动APP、维基等多渠道的公共服务和参与渠道;对内为市区两级指挥中心、业务部门、一线执法队员提供服务,实现对指挥调度、巡查监察、决策分析等信息化支撑。
2.建设情况为实现综合应用平台规划建设目标,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在底层数据梳理整合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城管原有的48个分散的台账、27个独立的系统进行了整体分析和梳理,系统地梳理19类基础数据、8类业务数据和3类共享数据,建设了跨系统的公共库、专业库和共享库,形成统一的执法案由库、执法人员库等,重新建构了五大业务系统,即公共服务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巡查监察系统和政务信息系统,再造了执法和工作业务流程,实现数据资源、系统资源的整合,形成智能融合的应用。
二、业务模式创新驱动情况城市环境秩序和资源感知平台、云到端基础支撑平台、综合应用平台三大平台的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推动了城管内部业务流程的再造,初步探索形成了“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三大智慧城管新模式,推动了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三大智慧城管新模式也是“五位一体”智慧城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的工作模式“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的工作模式通过人工、视频、智能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跟踪问题并督促问题的解决,从而建立从发现问题到督促落实解决问题的闭环工作机制。
执法城管通“三个一”是“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工作模式的重要载体。
城管物联网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拓展了环境感知和问题发现等功能。
①通过城管物联网平台每天对全市1000多个重点点位进行视频轮巡,初步估算,城管系统大致相当于每日节省3000人次的现场工作量。
②对全市1230个5000平米以上工地实现视频轮巡,有力提高执法效能。
2014年,全市共借助远程视频系统立案处罚126起,罚款165.6万元;2015年,利用远程视频监控查处施工工地违法行为440起,罚款396万元。
③通过3G、4G视频探头、车载取证装置,以及具备视频回传、远程监控等功能的执法城管通,实现了对动态事件的巡查跟踪。
④通过对夜间施工扰民高发的20个工地实时噪音监控、随时动态调整,夜间超过70分贝自动报警,及时调度指挥一线力量处置,这方面的热线举报率下降60%。
⑤依托一线队员执法巡查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推进非法小广告通讯号码停机台账和违法行为警示系统应用,实时通报全市号码停机情况,持续提升全市停机及电话警示号码报送数量与质量。
2.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在当前城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环境秩序和执法资源的感知以及三高数据分析,可以更好把握城市运行规律,用数据驱动勤务,从而做到把有限的人力投入到需要的点位上去,提前布控、精准指挥。
①应该说,分析是做好准确研判形势、科学调度工作的关键。
在这个平台建设之前,我局的执法数据存储总量十三年仅约为1TB,平均每年的数据存储量不越过100G。
但这个平台建成之后,通过整合声音、图像、位置、噪声、勤务、举报、巡查、公共服务等8大类感知数据, 2015年,数据存储量已经达到了28TB。
当前,我们主要做了“高发时间、高发地点、高发违法形态”的三高分析和同比环比的历史分析(经过近5年的数据积累,实现了同比环比分析数据的实时更新),通过和高校等单位合作开发,初步建立了一套环境秩序运行的常量体系,实现了对环境秩序运行的三色态势预警。
每周局长办公会第一个议题都是三高分析(高发时间、高发地点、高发违法形态),并做出基于三高分析的勤务安排及工作部署。
②初步建立起市区街三级的勤务报备体系,通过勤务报备系统,将执法队员与执法车、数字集群终端和执法城管通等装备信息进行关联,并基于感知平台整合成果实现人、车等资源的准确定位,随时知道人在哪、车在哪、车上都有谁、带的什么装备、周边都有哪些资源,都能在大屏地图上一清二楚,看得见、听得着、叫得通。
让勤务跟着高峰走,极大地缓解了目前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3.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的工作模式、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通过城管系统内部的业务再造和管理重塑,改变了我们日常巡查检查、勤务指挥和处置的工作模式,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支撑对市民的服务。
在前面两个工作模式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通过提升内部效率以及公众参与,探索更好的为首都市民提供服务的方式。
以96310城管热线为核心,搭建了城管地图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提供了四项主要功能:一是办事交流服务,市民进行点图举报、咨询、建议和内容挑错,2014年互动数量近4.5万次,同比增长24.6%,2015年互动数量近4.6万次,同比增长3.57%;二是疏堵结合服务,2014年发布市民共建便民菜市场、早晚市信息806个,同比增长32.7%,2015年发布市民共建便民菜市场、早晚市信息2096个,同比增长160.05%,市民可针对菜市场评价打分、补充市场、完善信息和纠错、还可就缺少公共设施的地点提出建设便民菜市场的建议;三是城管政务维基系统,邀请大众就城市管理直接提出政策建议,并参与官方文件的共同编辑、参与决策,汇聚群体智慧管理城市,市局就2015年、2016年工作思路广泛征集意见,取得了不错的参与效果,参与数接近1.4万人次;四是初探数据开放策略,形成城管专题数据,并面向公众开放,提供给个人、企业、机构下载使用及进行相关的应用开发。
城管物联网平台的建成运行提升了对城市环境秩序的感知能力,强化了城管部门在快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方面的优势,初步在指挥调度扁平化,在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工作模式,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和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方面做了有效尝试,对执法业务工作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三、“五位一体”智慧城管国内外研讨与评价(一)2012年,北京城管“五位一体”物联网平台项目获得“电子政务创新应用奖”,并被作为典型案例收录于《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12)》,李润华局长还被评为当年电子政务年度人物。
年鉴对该项目评价为: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在首都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世界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先行实践。
(二)2014年11月,“五位一体”智慧城管被确定为“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治理”典型案例并召开现场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