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六十年历程

新中国六十年历程


十七大
十、党关注民生
一、经济: ①建国后,我党在农村进行的生产关系的调整; ②实行国企改革 二、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1、就业制度: ①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 市场自主择业; ②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保障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 险制度改革 三、教育: 1.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3.实行“两免一补”政策。4、扩大高等教育
八、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政治 ⑴改革 开放; ⑵走上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道 路; ⑶提出 “一国 两制” 构想; 港澳回 归 经济 外交 科技 思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 表重要 思想; 科学发 展观 民主法治 平反冤假错 案;1982年 宪法颁布实 施;《中华 人民共和国 民法通则》 等一系列法 律颁布; “一国两制” 构想提出, 港澳地区高 度自治 民生 ⑴农业: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取消农业 税; ⑵就业和社会保 障制度的完善; ⑶教育:颁布实 施《中华人民共 和国义务教育法 》;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实行“ 两免一补”政策 ⑴农村经济 中美建交、 神舟系 全面振兴, 港澳回归; 列飞船 乡镇企业迅 加入APEC、 问天 加入WTO; 猛发展; ⑵工业建设 承办APEC 取得重大发 会议 展; ⑶人们生活 水平总体达 到小康水平。
对农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提出取消农业税
五、• • • • • • • • •
(一)“一国两制”的提出 时间、目的 、人物 、含义 、作用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背景、时间、参与政府、区旗区微、意义 (三)台湾问题 1、台湾问题的由来 2、台湾与祖国的两次分离、两次回归 3、新中国成立后对台政策的变化 4、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5、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6、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 7、海峡两岸的交往 a、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 b、交往的具体表现 c、两岸交往的感想和启示 8、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9、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国家和青少年应怎样做?
1953—1957年 一五计划期间
a、工业:鞍钢、沈阳机械、 a、三大改造的完 长春汽车、东北工业基地形 成; 成;b、交通运输:武汉长 b、一五计划的实 施。 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 公路。 a、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 靠“洋油”的时代; b、新兴 工业,如电子、航天、原子 能工业从无到有。 a、人民群众高涨 的劳动热情 b、科学家的不懈 努力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两极格局结束, 政治多极化、经 济全球化趋势加 强,和平与发展 成为时代主题
加入WTO;承办APEC 会议
七、新中国科学技术成就

• • • • •
(一)两弹一星 1、两弹成就 2、一星成就 3、航天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意义 4、航天精神 (二)其它成就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世界上最大水利上工程——三峡大坝 (三)重大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 1、背景 2、时间 3、目的4、发起人 5、涉及领域 6、成果: (四)科技与生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a、举例说明,b、两面性。 (五)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 了物质基础。 2、国家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科技的投入 3、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中共领导;正确道路;思想指导;人民努力等
九、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
会议名称: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大 中共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时间 1949年 1954年 1956年 1978年 1982年 1987年 1992年 1997年 2002年 2007年 主要内容 通过《共同纲领》;选举领导机构;国旗国歌国都纪 年法;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正确分析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思想、政治、组织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实际结合 起来,走自己道路,建设有中国色社会主义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 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纲,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确立了“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 形成了 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 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失 误
文革期间
民主法治遭到严重践踏 民主法治遭到严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 重践踏,社会出 害致死) 现大动乱局面。
四、新中国的农村政策
政策名称 土地改革 原因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 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②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工业 化建设需要 ①对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认识不足 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①人民公社化挫伤农民积极性, 阻碍农业发展 ②安徽凤阳小岗村试验成功 作用 ①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②农民得到土地③巩固了人民政权 ④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 ,为工业化准备条件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任务 ①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一次严重失误 ②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③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特色道路 时期
改革开放
实行改革开放社 会主义建设取得 辉煌成就,走上 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
十二、中共在建设中的开拓创新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 4、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实现港澳回归 5、在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956—1966年 探索社会主义时 期 1978年以后 社会主义建设新 时期
a、农村经济全面振兴,乡 十一届三中全会 镇企业迅猛发展(专业化、 召开,确立改革 开放的基本国策。 商品化、社会化)。 b、工业建设取得重大发展。 c、人们生活水平总体达到 小康水平。
二、新中国政治建设成就
时间 1949— 1952年 成就 第一届政协会议;开国大 典;西藏和平解放;土地 改革完成;抗美援朝 完成三大改造;第一届全 国人大召开并制定新中国 第一部宪法 意义 新中国政权建立并得 到巩固
9、科技创新: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等
十三、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经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政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文化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民族关系: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外交:和平共处、和平发展 体育:2008年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和平、 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新中国六十年历程 (1949-----2009)
缪营中学
一、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时间
1949—1952年
成就
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得到根 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和发 展。
原因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 成。
共同原因
a、和平、稳定 的政治环境; b、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符合国情 的正确策略; c、广大劳动者 不懈的努力。
六、新中国的外交
时间 1949年 20世纪50年代 国际形势 美国实行“冷 战” 政策,对新中国 敌视、孤立、包 围、封锁 美苏争霸 美国处于劣势 外交成就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则; 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 功;参加日内瓦会议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中美建交;中 日建交 港澳回归;加入APEC 取得成就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 确领导;新中国 成为主权独立的 国家;正确的外 交方针政策;改 革开放后中国经 济的发展;新中 国国际地位的提 高;外交工作者 的努力;国际环 境的变化
十一、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背景 探索时期 国内:新中国成立和巩 固;三大改造完成,我 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一五计划实施经济 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 促使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国内:文革结束,许多 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真 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 放了思想 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 促使世界经济发展,国 际差距加大 过程 成就——失误 结果 社会主义建设误 入歧途,国际差 距加大 结论 ①建设道路 必须依据本 国国情; ②必须代表 广大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 益; ③抓住机 遇,不断创 新
1953— 1956年
a、标志着我国初步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民主与法制建设取 得重大成就
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
1978年以 后
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 国 两制”构想;港澳回归
辉煌成就; b、中国国际地位和综 合国力显著提高
三、民主法制建设成就与失误
时间 成 就 1949年 1954年 1978年以 后 成就(或失误) 制定《共同纲领》 意义(或危害) 起到临时宪法的 作用 启示 1、我国是社 会主义国 家,国家 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 民。 2、依法治国 是我国的 基本国策。 3、加强民主法 治建设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主与法制建设 宪法》 取得重大成就 平反冤假错案;1982 年 宪法颁布实施;《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等一系列法律颁布; “一国两制”构想提 出,港澳地区高度自治 我国法制建设取 得显著成就;人 民群众法制观念 不断提高,依法 办事成为人们的 共识;我国逐渐 向依法治国的道 路迈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