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地区产业发展概况

无锡地区产业发展概况

无锡地区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无锡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无锡地区工业结构概况
工业是无锡地区国民经济的主体,其基础良好,门类齐全,涵盖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

从工业结构来看,自1991年至今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无锡地区重工业发展加速,比重上升,而轻工业发展相对放慢,比重下降。

无锡市的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的比重1991年为%,2014年提高到80%左右。

现阶段,无锡地区的支柱产业是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精密机械及汽车配套零部件工业、电子信息及高档家电、特色冶金及金属制品业、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业等。

从主导产业来看,无锡工业内部形成以机械制造、特色冶金、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化工化五大产业为主的基本产业格局。

1991年,这五个产业产值的规模排序是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冶金、电子和石化,而近几年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是由于一方面无锡市在承接机械、电子等污染强度较轻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又向苏北或中西部地区转移出服装、化工等污染程度较高的产业。

2007年开始,无锡市从传统的轻纺加工为主的初级加工工业转向机械、冶金、化工等重工业,并呈现出向代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产业转变。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抵抗能力。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

表1-1 无锡主要产业2006-2009年规模排序
单位:%
数据来源:无锡市统计局注:以上数据为相应年份某产业产业占当年无锡工业总产值的比

二、无锡产业结构特点
1、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高,作用显着
民营经济多年以来一直是无锡一张叫得响的城市名片,也是无锡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和优势所在,其在无锡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在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江苏共有96家民企上榜,其中无锡有20家名企上榜。

2014年,无锡地区民营经济总户数超过38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亿元,占全市GDP的65%,固定资产投入占无锡总投入量的65%。

目前无锡市民营企业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技术中心380家,占全市的90%,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9家,占全市的75%。

根据无锡市政府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的意见》,到2018年,无锡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要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0%左右,民间投资要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70%左右,并且要培出育10家年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民营企业集团,其中千亿级的民营企业集团要达到3家。

《意见》还提出支持民企从三个方面展开兼并重组:实力企业对困难企业的重组、关联行业的上下游民企重组、优势民企强强联合、行业龙头以资金或品牌等优势进行兼并重组。

2. 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产业链条的中低端,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不够有力
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无疑是无锡实现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这使得无锡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和江苏省平均水平。

然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及外需疲软的情况下,无锡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已成为无锡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尽管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无锡涌现出一批新兴产业企业,如物联网相关企业、集成电路企业等,但其对无锡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仍逊于传统产业如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制造等。

以上市公司为样本,截至2015年6月,无锡地区(含江阴、宜兴)共有上市公司91家,其中A股(包括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46家,境外上市公司45家。

从A股上市公司公开数据来看,46家公司偏重于传统行业,如
纺织行业、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制造和化工行业等。

这四大行业市值(2015年6月30日)占比约为53%。

而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占比则较低,其市值占比仅为2%左右。

表1-2 无锡市境内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目前营业收入贡献和净利润贡献最多的行业仍然聚集在无锡传统的支柱产业,如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精密机械及汽车配套零部件工业、电子信息及高档家电、特色冶金及金属制品业、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业等。

这意味着新兴产业目前尚未成为无锡地区的主导产业。

表1-3 无锡市境外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境外交易所网站、公司年报等
由表1-3可以看出,无锡地区境外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与其境内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相似,机械制造、电气设备、纺织服装等仍占较大比重。

然而两者也存在差异。

无锡地区境外上市公司中,互联网行业和医疗保健行业占比同样较重。

三、无锡产业结构问题
尽管无锡近几年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线,并先后通过引进外资、创办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形式,迅速增强了无锡的制造和服务能力,又节约了无锡产业化的“追赶”时间,带来了无锡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目前无锡地区还没有实现技术层次的整体提升。

从产业结构层次提升的角度看,无锡的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一些亟待的问题。

其中结构偏差和产业结构趋同化是无锡产业机构优化的最为关键的难题。

1、产业结构问题
(1)结构偏差。

根据产业经济理论,结构偏差主要是指伴随经济的增长,而出现的产业间比例不协调及相互匹配程度低这一现象。

就无锡而言,其在着两当面表现的都较为突出。

一是产业结构和GDP水平不协调,2014年无锡人均GDP已达到2万美元,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

然而无锡市产业结构仅与标准结构中的3000美元较为接近,处于工业化中期。

(2)产业匹配程度低。

这主要表现在目前无锡地区产业融合及其与此相关
联的现代服务业比重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2、产业结构趋同化问题
长三角地区产业趋同化程度比较高,苏南五市之间的趋同化程度更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使得各地区不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降低了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引起投资的分散和生产的分散,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特别是高附加值的加工工业产品产量在区域上的分散化和各地区产业在结构上的高度相似,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