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4-1-1)
4.1.2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2.电压波动
一系列的电压变动或电压包络线的周期性变动, 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系统额定电压的比 值以百分数表示,其变化速度等于或大于每秒 0.2%时称为电压波动。波动的幅值为:
U%Uma xUmi n10% 0 UN
(4-1-2)
式中 U max ——用电设备端电压的最大波动值,kV; U m in ——用电设备端电压的最小波动值,kV。
a)放射式 b)干线式 c)链式 d)环式 e)两端供电网络
4.1.3 电网接线方式与特点
有备用接线的双回放射式、树干式和 链式网络用于一、二级负荷。
环式接线,供电经济、可靠,但运行 调度复杂,线路发生故障切除后,由于 功率重新分配,可能导致线路过载或电 压质量降低。
两端供电接线方式必须有两个独立的 电源。
4.1.2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6.频率偏差 频率偏差是指供电的实际频率与电网的额 定频率的差值。 我国电网的标准频率为50Hz,又叫工频。 频率偏差一般不超过±0.25Hz,当电网容 量大于3000MW时,频率偏差不超过±0.2Hz。 调整频率的办法是增大或减小电力系统发 电机有功功率。
4.1.2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U 1 、I 1 ——基波电压(50Hz)、电流的方均根值,
kV、A。
4.1.2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3)谐波电压的总平均畸变系数
1 t
tt t
U( n2 t)d
n2
t
(4-1-5)
式中 ——谐波电压的总平均畸变系数;
t ——变化时间, t=3s; U n ——n次谐波电压的方均根值,kV;
若变压器靠近用户,供电半径较小时,由于线路较短, 线路的电压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变压器的二次绕组 的额定电压应高于电网额定电压5%,用以补偿变压器 自身的电压损失。
4.1.5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是指系统中性点对地绝缘。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系统的三相对称关系 并未破坏,仅中性点及各相对地电压发生变化, 中性点的电压上升到相电压,非故障相对地电压 值增大为倍相电压,故对于该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可以带故障继续运行2小时。故障相接地点的对 地故障电流为正常运行时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
4.1.2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5.正弦波形畸变率
当网络电压波形中出现谐波(有时为非谐波) 时网络电压波形就要发生畸变。谐波干扰是由于 非线性系统引起的。它产生出不同于网络频率的 电压波,或者具有非正弦形的电流波。
(1)n次谐波电压、电流含有率
HRnUU U1n 10% 0
HRnI
In I1
10% 0
在我国配电网电压在10~35kV之间的架空线路 多采用此接地方式。
4.1.5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系统中性点经一无阻抗(金属性)接地 线接地的方式成为中性点直接接地。
此接地系统一般应用在接有单相负载 的低压(380/220V)配电系统和电力系 统高压(110kV以上)输电线路上。
电力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是指一次绕组在额 定电压作用下,二次绕组的空载电压。
当变压器满载时,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的阻抗将引 起变压器自身的电压降(大约相当于电网额定电压的5 %),从而使二次绕组的端电压小于空载电压。为了弥 补线路中的电压损失,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应 高于电网额定电压5%,因此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 压规定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高10%;
7.供电可靠性 供电可靠性指标是根据用电负荷的等 级要求制定的。 衡量供电可靠性的指标,用全年平均 供电时间占全年时间百分数表示。
4.1.3 电网接线方式与特点
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大致分为两大类: (1)无备用电源接线 (2)有备用电源接线 具体表现型式有 (1)放射式 (2)树干式 (3)混合式 (4)环网式
4. 电力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电力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根据连接 情况不同分为两种:当变压器直接与发电机相连 时,其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相同,即高出同级电网额定电压5%; 当变压器直接与电网相连时,其一次绕组的 额定电压与电网的额定电压相同,即等于同级电 网额定电压。
4.1.4 额定电压
4.1.3 电网接线方式与特点
1.无备用接线(开式电力网)方式 无备用接线包括: (1)单回放射式 (2)树干式 (3)链式网络
a)放射式 b)干线式 c)链式
4.1.3 电网接线方式与特点
2.有备用接线(闭式电力网)方式 有备用接线方式包括 (1)双回放射式 (2)树干式 (3)链式 (4)环式 (5)两端供电网络
(4-1-3)
4.1.2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5.正弦波形畸变率 (2)电压、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THu Dn ( 2 U U1 n) 210% 0
Un2 n2 10% 0 U1
THi Dn ( 2 II1 n) 210% 0
In2 n2 10% 0 I1
(4-1-4)
式中
U
、 n
I—n —n次谐波电压、电流的方均根值,kV、A;
4.1.2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1.电压偏差(移)
电压偏差(移)指当供配电系统改变运行方式或负荷 缓慢地变化使供配电系统各点的电压也随之改变,各点 的实际电压与系统额定电压之差,通常用与系统额定电 压的百分比值数表示。用公式表示为
U%UUN 10% 0 UN
式中 U N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kV; U——用电设备的实际端电压,kV。
4.1.2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3.电压闪变
负荷急剧的波动造成供配电系统瞬时电压升 高,照度随之急剧变化,使人眼对灯闪感到不 适,这种现象称为电压闪变。
4.不对称度
不对称度是衡量多相负荷平衡状态的指标, 多相系统的电压负序分量与电压正序分量之比 值称为电压的不对称度,电流负序分量与电流 正序分量之比值称为电流的不对称度,均以百 分数表示。
4.1.4 额定电压
1. 电网的额定电压 线路首末两端电压的平均值应等于电网额定电 压。 此电压做为确定其他电力设备额定电压的依据。 2.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等于电网额定电压。 3.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规定比同级电网电压高5%。 补偿电压损失。
4.1.4 额定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