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高二地理复习(自然地理)

上海高二地理复习(自然地理)


专题4 地球运动
二、核心知识与技能突破
◆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的状况(理解)
专题4 地球运动
二、核心知识与技能突破
◆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的状况(理解)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
◆某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理解)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 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花岗岩
玄武岩
外力作用 下 砾岩、砂岩、 地表岩石在 _________ 风化 剥蚀 页岩、泥岩; 被 ____ 、 ____ 成碎屑物质, 层理构造 沉积岩 再经风、流水等 ____ ,经 部分含有化石 石灰岩;煤 搬运 沉积 固结 过____、____ 而成岩石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影响,在高温、高压下,使原 变质岩 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新 岩石
二、核心知识与技能突破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理解)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 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专题4 地球运动
二、核心知识与技能突破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理解)
专题4 地球运动
二、核心知识与技能突破
◆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的状况(理解)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23º 26´N
(6月22日) 夏至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23º 26´S
(3月21日)
(9月23日)
秋分
(3月21日)
赤道 春分 南回归线
(12月22日) 冬至
专题4 地球运动
二、核心知识与技能突破
片理构造
大理岩、石英 岩、片岩、板 岩
专题6 岩石与矿物
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
岩浆岩 重 融 再 生
冷 却 凝 固
岩浆
沉积岩
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 变 质 作 用
专题5 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识记)
一、板块构造学说
专题5 板块运动
◆板块的消亡边界与生长边界(理解)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海沟、岛弧链和高大褶皱山脉的成因(简单应用)
大洋板块 张裂 板块张裂 大陆板块 张裂
海洋 板块碰撞 裂谷
陆陆 碰撞 陆洋 碰撞
巨大褶皱山脉 海沟、岛弧链、 海岸山脉
◆朝向地球的月面始终不变的原因(理解)
望月?
因为月球的 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致,自转和公转方向也一致
◆主要月相的名称及对应的农历日期(识记)
上弦月 / 初七或初八 满月(望)/ 十五或十六 新月(朔)/ 初一 下弦月 / 廿三或廿四
◆日食与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理解) ◆对某一次日食或月食现象进行解释与分析(简单应用)
专题5 板块运动
◆根据地震或火山实例,分析其成因、危害,提出防灾减灾的建议(综合应用)
专题5 板块运动
三、火山
分布:
火山分布在板块俯冲带上
分类:
死火山 休眠火山 活火山
影响:
弊——熔岩流和火山灰破坏 农田、建筑物; 利——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 壤和硫磺等有用矿物,还可 作为旅游观光场所
知识框架:
太阳大气层结构
光球(photosphere) 厚度:500km 温度:6000K左右
色球(chromospheres) 厚度:约几千km 温度:四五千K~几万K
日冕层(corona) 厚度:数百万km 温度:几百万K
色球层: 耀斑
日冕层: 太阳风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和耀斑(周期11年)
气候四季:
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最科学的四季划分 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为冬季,连续5天 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为夏季,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 在10至22℃之间,就是春季或秋季。
专题4 地球运动
二、核心知识与技能突破
◆运用相关示意图阐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简单应用)
高一第一学期复习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课前必会
◆主要天体类型的名称(识记)
同恒星相比,星云质量大、体积大和密度小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两种最基本的天体名称(识记)
恒星、星云
质量、体积、密度差异?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体的基本特征(理解)
冥王星为何 被降级为一 颗矮行星
新月(初一) 满月(十五、十六)
当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垂直,太阳的引潮力削弱月球的引潮力, 形成小潮。 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廿三、廿四)
◆阐明潮汐对水资源、海岸地貌、生态、航运、养殖、发电、旅游等的影响 (综合应用)
利用潮汐的规律进行捕鱼和晒盐,利用潮起潮落发展滩涂水产 养殖,还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根据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示意图分析地壳物质是如何循环的(简单应用)
类型
形成过程
特点
岩石举例
侵 岩浆在_______________ 地球内部压力作用 矿物结晶颗粒 入 下,侵入地壳内部 ____________ ,冷却 较大 _____ 岩 凝结而成岩石 岩 浆 喷 岩浆在_______________ 地球内部压力作用 矿物结晶颗粒 岩 出 下,喷出地表 细小 , 有 的 ________ 沿地壳薄弱 _____ 岩 气孔 地带冷凝而成岩石 能见到_____
春分
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 秋分 等长;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
春分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 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专题4 地球运动
二、核心知识与技能突破
◆天文四季的划分(理解)
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的三个月——夏季(5/6/7月) 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的三个月——冬季(11/12/1月) 春季(2/3/4月);秋季(8/9/10月)
专题5 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运用“海底扩张示意图”阐明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简单应用)
中间新、两边老,对称分布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地幔物质对流
专题5 板块运动
二、地震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世界地震带与火山带的分布特点(简单应用) ◆世界两大地震带的名称和分布(识记)
环太平洋地震带(80%)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B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A
比较流星与 陨星差异!
其他行星系
流星体
• 流星体-太阳系内,小至沙尘,大至巨砾, 成为颗粒状的碎片。
流星体 大气层 流星现象
地面
陨星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课前必会
◆太阳系的组成(识记)
太阳(中心天体) 八颗行星、矮行星和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等→围绕太阳运动
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
专题4 地球运动
一、课前必会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地球按一定的轨道绕太阳不 停地自西向东运动
概念 地球不停地绕地轴自西向 东旋转的运动
自西向东(北极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天极逆时针, 方向 南极顺时针) 南天极顺时针)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太阳日——24小时 角速度15°/小时(除极点) 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 速度 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 远日点(7月初)速度慢 递减,极点为零(或无)
恒星:炽热气体、发光、球状、质量巨大 星云:气体和尘埃组成、呈云雾状; 卫星:围绕行星运转; 流星体: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彗星:围绕恒星运转,质量很小,呈云雾状,由彗头和彗尾组成; ◆天体系统的层次(理解)
行星:椭圆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质量大→球体,能清除公转轨道周围的天体;
总星系 E
上弦月(初七或初八) 中午升起,子夜落下 二、核心知识与技能突破 月面朝西 ◆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依次出现的规律(理解)
(思考:各月相月出月落的时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新月(初一) 早晨升起,傍晚落下
满月(十五或十六) 傍晚升起,早晨落下 下弦月(廿二或廿三) 子夜升起,中午落下 月面朝东
◆太阳大气三个层次及其主要太阳活动(识记)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及周期(识记) ◆依据图文资料说明主要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简单应用)
太阳大气 太阳活动 周期 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光球层 黑子 主要 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 内 地面短波通讯 色球层 耀斑 标志 11
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使地球的天气或气候异常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5%)
归根结底原因:
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专题5 板块运动
二、地震
◆地震要素: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识记)
震中距
震中 震源深度 震源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传播速度的差异(理解) 横波传播速度是2.58千米/秒 纵波传播速度3.96千米/秒
光球层: 太阳黑子
色球层: 日珥
太 阳 大 气 有 哪 些 太 阳 活 动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课前必会
◆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的特征(理解)
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八大行星位置序列及分类(识记) ◆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的特征(理解) ◆利用相关示意图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简单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