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摘要】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学教育的灵魂,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格品行,是传统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抓好精神文明教育,就会推动和谐美好的社会发展,推动中学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引导青年学生向德、智、体、能的方向全面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校后备生和健设小康社会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精神文明;小康社会;人才
改革开放提高了社会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促动了农村中等学校教育的变革,入学的年龄、学习成绩、学习目标和理想等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提高中学生的教学质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笔者就中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一、精神文明是中学生的灵魂
中学教育是呈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担负着继续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走出中学大门的人部分将是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人才。
中学的青年是热血沸腾,梦想连篇、思维迷茫、生活依赖,最易受经济价值观迷惑,花花世界,评判父母,追求美和舒适,安逸的贪图享乐,崇洋媚外,淡薄的法制道德,愚昧迷信等思维自由的影响。
如果欠缺着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传承社会民族道德风尚,勤俭自强,艰苦奋斗创业教育,科
学发展观教育等方面是很危险的。
有同学说“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文凭不如水平”,“老子英雄儿好汉”,还有的同学在上自习的时候说,“只要有了钱走到哪里都好办”,“独生子女厚,化钱送到手,名牌轮换溜,你有我也有,谁管父母愁,来到世界走,唯有是享受”大水泊中学的学生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农民的子弟,少数来自乡镇干部的子女,在社会进步开放腾飞发展的教育时代,如何将这样思想复杂,家庭生活各异的社会青年,教育成长为具有社会公德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升华灵魂成才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建设祖国的高级智慧分子,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确立精神文明为左右铭,需要抓好中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把青年学生引用为学习型、智慧、有梦想的人才。
二.荣辱观是精神文明的精髓
学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社会的栋梁,中学就是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青年,供给高等校府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荣辱观,即以胡锦涛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标准,育人先育心,做事先做人,做人就要做有骨气的中国人。
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同学,爱生活,一句话尊老爱幼的民族道德风尚。
知荣辱,明是非,不仅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道德、传统道德理念的体现,虽然社会、时代不断的变革,荣辱观的涵盖却跟随着社会变革永世长存,孔先生说“无是非之心,非
人也”,因此,首先明确在开放的经济发展的社会,学校要以紧跟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换句话说知荣辱明是非,每个中学生都有遵循八荣八耻竞争发展的雄心,明确提倡什么,应该做什么,反对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爱班级爱集体荣誉,为党争光,为国争光的大志。
三、荣辱观是每个中学生道德精神文明的标准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规范常态化”。
几千年的传承教育家孔子在论述道德上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德高尚者“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管仲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礼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时最合适于道理行为方式,是道德的四大纲纪,是
治国的四大支柱。
《左传》上说:“礼者,理也。
”“义”是适宜、合理的意思,“廉”是廉洁,“耻”是耻辱,羞耻。
孟子说人有四种善端“羞恶之心”是其中之一,意思是说对于害人的坏事,有厌恶之心,羞于去做。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仁则荣,不仁则辱”,人不可以没有耻辱之分,没有耻辱之心的耻辱是最大的无耻,这就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华美德,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的核心,简单地说是人世间是非观念清楚,善恶分明,行善积德人之常情,对害人害己的事有厌恶之心,羞于去做,来源于“人之初性本善”,也是人的基本道德素质,为人处事的起点,在有是非观念,“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在教育学生张扬个人智慧才能中,自觉地遵纪守法和谐生活,努力进取拼搏,学校是育人成才的摇篮,要以精神文明建设鼓舞教育青年学生,艰苦奋斗,弘扬传统的民族的拼搏奉献精神为荣,以天下为公,拾金不昧的共产主义风格为荣,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为美。
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中学生源越来越少,师资、校舍、办学力度及水平等多方面的竞争势力越来越明显,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要千方百计地谋求发展。
在思想上形成一个共识: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学建设的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把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网络、引入考核项目、引入脑里、引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使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团结和谐、敢于拼搏、勤奋读书,努力进取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去,随着全国教育
形势的发展,中学教育对象年龄的改变,学生心理的健康与幻想变化的复杂,是对学校教师精神文明水平高低的挑战,通过开展演讲、团体表演、文体比赛,展现师生员工的团结、和谐、文明的精神境界,培养拼搏进取、追求不舍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全校师生的共同意志,使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抢先争优夺冠的共同目标形成师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换句话说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三风:领导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
在全国出现了许多最美的教师,表现出他们对学生的爱心——奉献精神,在学校里的开拓进取、拼搏奉献,取得了人生宝贵的财富。
因此,要以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建设为主题,培养中学生德智体美劳为标准,树立精神文明建设典范,学习和宣传精神文明英雄事迹,感化每一位中学生的思维,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中学生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精神,使其快乐的进入高校深造,快乐的心态为父母感恩,以快乐的心态为社会贡献,积极的心态迎接社会的选择,只有搞好中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使其成为中学改革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成为推动中学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王小金(1980—)男,汉族,山东文登人,文登市大水泊中学,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