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研究
摘要:微博作为新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著作权侵权认定提出了挑战。
对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进行研究,旨在完善微博著作权的保护。
关键字:微博著作权;侵权;保护
一、微博的特征——微博的“碎”与“聚”
只要申请注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微博发布的主体,这使得微博的发布权散落在个体手中,而不同于以往只有没提才能成为信息发布者的状况,微博的主体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电脑、移动通讯设备或者其他嵌入式终端,都可以成为发布微博的工具,微博发布方式的便捷,使得人们可以随手拍下身边的场景,记录内心的感悟,微博的发布方式呈现碎片化的特征。
微博内容可以是一个图片,一句心情,一段感悟,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高深的见解,微博的发布内容呈现出脆片画的特征。
微博的聚合主要通过话题、标签和微群来体现。
以新浪微博为例,其右侧有“热门话题”一栏,将每天最受关注,最有价值的话题列出来,供网民们一起讨论。
同时发布者也可以在自己的话题前后加“#”号,点击进去就可以进去找到队此类话题感兴趣的人。
个性标签是自定义描述自己职业、性格特点和爱好的关键词,通过标签搜索可以发现与自己同行同好,同性格或共同经验的人。
“总有一群人和你一样”的微群是大微博里的小圈子,提供小圈子里的交流和沟通。
二、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研究
(一)微博侵权的特殊性
(1)侵害者身份的不确定。
传统的侵权行为是侵权行为人在物理空间上通过身体或言语对他人造成的具有接触性的伤害,这种侵害行为的侵权方和受害方一般是听过面与面的接触,能够直接感受到对方。
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尤其是微博用户往往是非实名注册,这使得本来就虚拟的网络侵权责任主体更加难以确定。
(2)侵害方式的迅捷。
数字化技术使作品能准确无误的再现原貌,节省了排版、印刷、录制等费用和时间,使信息的检索和传播变得简捷,侵权的机会大大增加。
在微博平台中,信息发布权掌握在个体手中,只要轻轻敲击鼠标,信息便可发布出去,其便捷是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3)侵权后果的严重性。
传统侵权行为的后果发生在相对确定的时空范围内,损害后果具有一定的可控制性。
微博作品一发布就在极大范围内快速的传输,使得著作权人很难控制作品的使用,很难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以何方式被使用使用自己的作品,这间接增加了博客作品被侵权的可能性。
(二)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表现
(1)微博用户的侵权违法行为。
微博用户主要通过转发和转载来实现信息的分享和传播。
微博具有天然的共享性和传播性,转发本是微博使用的应有之义,而且,微博转发注重信息的来源与合法性,因此不构成对著作权的侵犯。
微博转载是指微博个人用户或网
络出版商刻意隐去文章的来源与出处,而对他人的微博内容直接抄袭发布或者出版。
虽然微博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分享,但转载行为却不能体现原创作者的姓名。
(2)平面媒体的侵权违法行为。
近年来很多出版商、报刊在没有经过微博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直接转载他人原创的微博,没有注明出处的同时不支付任何报酬,严重侵犯著作权人的著作财产权。
很多平面媒体像报刊、杂志或者一些网络媒体看到微博平台上一些经典的段子后,无偿地拿来供自己出版或刊载,以便获取经济利益。
(3)微博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违法行为。
微博的信息服务商一般不会对直接对用户发布信息进行控制,而只是提供一个就交流平台,方便用户即时分享信息。
与其他网络运营商相比,微博运营商所面临的往往是海量的信息,这就决定了微博运营商不会主动审查微博用户所发布的内容,只是在出现反动、暴力等敏感性词汇时进行自动过滤。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的规定,微博运营商仅就微博侵权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三、微博著作权保护建议
(一)推行微博实名制
因为微博主体身份的隐蔽性,才使得很多微博用户随意抄袭他人的原创微博内容。
为了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个人用户更愿意接受一个真实的交流平台。
2011年12月,《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提出“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政策,即微博用户在注
册时必须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但用户的昵称可以自愿选择。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网络个人信息状态模糊的时代正在中介,微博实名制为净化网络环境,追究侵权人的责任提供了便利。
(二)实行微博版权印
微博版权印是为了防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原创微博内容而事先加入到有关信息中的数据,微博著作权人可以在看到电子水印后知道自己的微博内容是否被转载。
微博版权印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方便著作权人追踪侵权作品,方便证据的保全。
(三)建立微博服务提供商的间接侵权责任
我国一直运用共同侵权规则来处理网络著作权的侵权问题,被侵权人需首先找到直接侵权用户证明侵权事实,然后再将未采取及时措施造成侵权事态扩大的服务商一同告上法庭,但这无法解决微博非实名注册用户侵权的现实困境。
间接侵权责任建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侵权人无法追究直接侵权人的责任而蒙受损失,被侵权人可以选择让微博服务商承担单独的间接侵权责任,也可以按照上述途径要求其承担共同侵权连带责任。
(四)完善证据保全制度
微博中涉及的证据主要是电子证据,电子证据具有的无形性、易破坏性、易被算改性等特征给微博侵权取证带来了诸多困难。
建议在发生微博著作权侵权时,被侵权人应切图保全证据,并及时进行诉前证据保全公证。
参考文献:
[1] 杨成梅. 对微博著作权侵权问题的几点思考. 法制与社会. 2011.8.
[2] 邹欢艳. 微博著作权侵权的认定与立法建议.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12.1.
[3] 赖汉穗. “博客”侵权行为探析与立法思考. 法制与社会.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