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 PPT课件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 PPT课件
那您为什么不让白老师做,你不希望白老师好吗?”“老师是成 人,眼睛已经定型了,做不做眼保健操都无所谓了,你们不一样, 赶紧做吧。”我困难地回答。
分析: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学习方式。孩子好模仿的特点, 常常与好奇心有关,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 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随 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开 始模仿电影、电视、故事及身边中的人物形象。作为老师的我们, 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天性,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当时,我刚 刚听到王新说这句话时挺诧异的,当了这么久的老师头一次有学 生这样问我。不过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 学生的特点。他们在这个阶段对什么都很好奇,做事总是爱问为 什么。
我是个语文教师,不间断地担任班主任。几十年的教 书育人生涯,使我对学生、对教育爱有着一份独特的 理解。
一天,班里一位学生和科任老师发生了冲突,科任老 师可能说话稍稍过火了一些,学生一时激愤,气急痰 涌,冲着老师离去的背影“呸”吐了一口。不料正好 吐在刚刚走进教室的我面前。我一时没有弄清怎么回 事,不由得一惊,学生也楞住了,想解释却又不知从 何开口。干脆不吭声了,一幅“我就是吐了,怎么 样?!”的表情。班里的气氛也变得空前紧张起来, 大家都拭目以待,刘老师将怎么面对这个意外?
对学生争1分而满足虚荣的事,教师可从两方面处理,一是批评教育, 以理服人;二是因势利导,以情动人。学生登门求分虽然动机不 算纯,却也是关注学习的一种表现。高中生的心理还是比较脆弱 的,在考得不好的情况下,需要老师的理解、同情和鼓励。有一 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在知识学习中,学习效率除受智力因素、环 境因素、教师的引导和制约外,还受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 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制约。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 注、赞扬、鼓励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 展自我价值,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反之,一旦产生被遗弃 感、自卑感,以及怨恨、敌对、愤怒等情绪,
松多了,考试成绩便有了很大提高。”听了他的话我 非常高兴,但没有表露出来,而是严肃地对他说: “分数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考试要看分数 没错,但考试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学习效果是要靠考 试来评估,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 了老师,为了父母,为了自己,应有更深层的含意。” 那个学生点了点头说:“我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 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做一名学有所成为社会做贡献 的人,创造自己的人生。”在以后的课上,我发现这 名同学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成绩一 直名列前茅。
但是,只表扬先进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鼓励那些学习上有进步 的同学。所以,我又把本次考试与高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 挑选了8名进步幅度最大的同学。我们要把这些同学树立成班级在 学习方面的榜样,促使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赶超的对象。2.进行班 会整体构思。经过认真的思考以及与班委的沟通,我们初步决定 把这次表彰会定名为“身边的榜样”,然后按照内容将班会分成 三个部分:第一、第一次月考表彰。主要是对在本次考试中表现 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颁奖。第二、结成互助小组。就是按成绩结 成一帮一学习小组。第三、自我激励。全班共同演唱一首励志歌 曲。3、物质准备。包括购买奖品、学生制作相应的演示文稿等。 我们请班里擅长电脑制作的同学,把整个班会的过程用powerpoint 进行演示,将获奖同学的照片、座右铭、学习经验编辑进去,利 用电脑直观地展示给大家。同时,准备21
当我还在沾沾自喜,认为机敏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时,我已经失去 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学生的机会。从学生的问话中我可以深深地感 受到现在的学生更加看重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公平对待。不管孩子 的年龄大小,都能反映出学生的一种平等观念,即要求学生做到 的,教师应当首先做到。教师能够以身作责,学生在接受要求的 同时,也从教师的做法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学生的 认知、情感和行为相一致。使教育要求能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要 求,自觉的行为。反之教师言行不一致,将导致学生认知和行为 冲突,形成说一套做一套的性格。如果当时,我能马上跟着学生 一起做眼保健操,并向学生解释白老师正在为下节课做准备的话, 学生的心态会平稳,以后一定会更好地做眼保健操,同时还能在 学生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不至于使这次的教育过程流 于说教。
期中考试后的一天中午,这位学生又来到办公室,拿着试卷郑重 地对我说:“老师,这次考试我考了65分,第一次月考时我借了1 分,现在还回来,请扣去1分。”看着他一本正经的脸,我笑了, 对他说:“看到你学习进步了,我非常高兴,这1分就不用扣了。” 接着,又问这位学生,第一次月考时,为什么要争那1分?”他说 出自己的理由:“59分和60分就是不一样,多了这1分就及格了, 在高中及格是很不容易的,用同学们的话说就是差一个档次。您 给我多加了一分,给了我脸面,在班里好见同学,回家也不至于 愧对父母。从那以后,我在心里常常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不辜 负老师的期待和信任,信守自己对老师的承诺,一定要取得好成 绩,把借的那1分还回来。学习有了动力,学起来就有了兴趣、劲 头,也轻
我看出他态度已有所松动,紧接着回他“虚幻何为地, 网络是非台。尘缘原未了,何以脱尘埃。”这次他没 有立即回复,而是隔了几天才给我送来,这次写的是 “尘埃复尘埃,俗世不可耐。试问为师者,何处觅天 台?”暴露出内心的痛苦和矛盾,以及目前犹疑不决 的挣扎状态。我趁热打铁立即鼓励他“人世即天台, 奋斗福门开。我劝出世者,亲人盼归来”。就这样你 来我往笔谈了一段时间,终于使他迷途知返,后来这 个孩子给我写了这样一首诗“少年多怀苦与悲,网迷 今日把家回。只原春风常化雨,润我心田又一回”。
以至彻底丧失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并形成忧郁、自卑、怯懦、孤 僻、冷漠、暴躁等不良性格,就会严重影响学习。初为人师的我, 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热情,因此我选择了因势利导,以情动人。 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转型:由管理型向父母型转变。当出 现问题时不要只批评学生,而是应该理解他、支持他,更重要的 是引导他。面对学生前来“借分”,与其迎头批评,用一番大道 理来教育学生,不如将理解、鼓励、信任和支持给学生,利用其 关注成绩这一点来引导他,让他从“借分”中体验老师的良苦用 心和倾注的情感,从而转化成为努力学习的内驱力,以学习成绩 的进步和提高来回报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一借一还可以巧妙地运 用期待效应和情感激励,使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动力、 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初为人师的我很高兴自 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例2:模仿——孩子的天性
案例:在开学初,一天下午班里的学生在做眼保健操,这时班里 的王新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嘴里还哼着歌,让我看着真“撮 火”。于是我点了他的名字。“王新,赶快做眼保健操,现在不 做以后你的眼睛要坏的。”正在这时,下节课的白老师来到班里 做课前准备。这时王新马上举起手来问我:“李老师,为什么白 老师不做眼保健操,你不批评她?做眼保健操不是很有好处吗?
上的内容念出来,此时,座位上必定有一个同学手中签上的内容 刚好和他凑成一个成语,于是,这两个学生就组成了一个学习互 助小组。成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富有一定象征意义的, 比如马到成功、奋发图强、精益求精等等。这个环节主要是想突 破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制定结成互助组的形式,让整个过程充满悬 念,同时,由于结组的随机性,使原本可能不熟悉的同学得到了 互相了解的机会。我们给这个环节起了个名字,叫“请让我来帮 助你”。最后,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全班同学唱起了“真心英 雄”,悠扬的旋律,充满寓意的歌词,使班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通过这次特别的表彰会,我们班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了,同学间 互帮互助的意识加强了,很多学生私下里表示:下次月考一定要 赶超这次被表彰的同学。
例4:对学生的爱
一、案例背景简介
一年前,我当初三班主任时,班里有个学生沉迷网络, 几乎夜不归宿。家长痛心不已,却毫无办法。请求老 师给予帮助。我了解这位学生,过去聪明好学,成绩 不错。只是由于家庭的某种变故,使他一下子消沉起 来,厌学厌家,甚至有点厌世,沉迷网吧以求麻醉自 己。这孩子文字功底很好,爱读一些禅书,时不时在 作文中使用一些禅语。我决定利用这一特点与他交流。
例3 :一次成功的班会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也是我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作为
班主任,我深感肩上的担子又加重了。 升入高三的第一次月考如期而至。学生面对高三的第一次考试,
多少有些茫然和紧张。考试结果很快揭晓了,作为普通班,我们 班的总体成绩基本令人满意。拿到成绩后,我开始思索:对月考 后的结果是要进行必要的总结的,但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才能真 正收到预期的效果呢?如果还是常规性的表彰、发奖,对于那些 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失去了参与的动力。所以,我决定策划一次 特别的月考表彰,一次让全班所有人都参与其中的主题班会。首 先,要做好活动前的各项准备:1.确定表彰名单。既然是高三第一 次月考的表彰会,当然要对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于是我和 班委商量决定,给班级总分前十名、各科成绩第一名发奖。
个有象征意义的成语,把成语分别写在21条彩纸上,再把每条成 语分成两半备用。其次,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表彰班会。 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拉开了班会的序幕。随着主持人的一一介绍, 班级总分前十名学生的照片、座右铭出现在大屏幕上,作为本次 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分别谈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对 所有同学的鼓励,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紧接着是单科状元的颁 奖。每名状元都把自己在本学科的学习经验写成了一首四句话的 打油诗,既切中要害,又幽默风趣,赢得了大家的赞许。随后, 是对进步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当屏幕上出现一名同学的照片时, 伴随着一声爆炸声,该生的上升名次突然现身,学生们都被这出 人意料的效果吸引住了。在表彰颁奖渐入佳境的时候,班会自然 而然进入第二阶段。在学生进场之前,我们已按照学习成绩把全 班54个人分成了两大组,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为一大组,每 人抽了一张签,是一个成语的前半部分。每个上场抽签的同学, 把签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
李春山
例1:“借分”引出的思考
第一次月考后的一天中午,我的一位学生拿着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