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安全问题与干预策略
用药差错分级
• 0级-用药差错未发生(潜在差错属于此类) • 1级-发生了差错,但未导致患者伤害 • 2级-发生了差错,导致需要对患者额外监测,但没有改
变患者生命体重体征,也未造成患者伤害。 • 3级-发生了差错,导致需要对患者额外监测并且患者生
命体征有所改变,但未对患者造成最终的伤害;或是导 致需要对患者进行额外医学检验。
用药差错类型
药物配制差错
给药前未能正确调配或处理药品
给药技术差错
给药时使用的程序或技术不当
使用变质药物差错 使用过期、或理化完整性已破坏的药品
监测差错
没有检查给药方案是否适宜、是否存在问题,或没 有使用合适的临床检验数据来评估药效
遵从差 其他用药差错
患者不按开具的医嘱用药 除上述以外的任何用药差错
11. 当患者有疑问或拒绝服用时,在给药前应患者意见,解答疑问, 并重新核查医嘱和调配的药品,确保不发生可预防的差错(如, 给错患者、错误用药途径、重复给药),如果患者拒绝服用处方 上的药物,应在其病历中记录。
ICU微泵用药的风险管理
ICU微泵用药的风险管理
三通连接口处的松脱风险
风险产生原因
• 责任心 • 护理人员不足 • 管理、操作不规范 • 缺乏临床用药基本知识 • 缺乏用药知识培训 • 工作繁忙,难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
风险举例一:病房药柜、急救车药品
• 风险点
– 药品基数不合理,致部分药品长期不用,积压 药
– 品未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条件贮藏,影响药品质 量,产生安全隐患
– 药品效期管理缺失
风险举例一:病房药柜、急救车药品
• 风险产生的原因:
– 药品基数不合理原因:病症种类变化;治疗药物不断更新 – 病区常备药品在补充过程中,不同批号和有效期的同种药品混放 – 为取药、用药方便,未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用原则 – 药品保管和养护知识缺乏
• 风险预防措施
– 加强合理用药培训 – 加强对病房药柜、急救车药品的管理 – 对有特殊贮藏要求的药品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贮藏
针对护士的建议
4. 每次给药前应确认患者的身份。适当情况下,用药后还 要观察患者的情况,确保药品与医嘱相符,达到预期治 疗效果。
5. 所有药品都应该按时给药。只有在临给药时才能拆除药 品包装或标签。用药后,应立即作给药记录。
6. 没有药物的标准浓度或剂量图表时,剂量计算、滴速和 其他数学计算应由第二人复核。
风险举例二:
护士在进行处置前后及处置过程中的风险
• 错发、漏发、延发口服药品 • 配制前后查对不严格 • 抄错标签导致使用药物与治疗单不符 • 治疗单字迹难辨,剂量不准确 • 给药频率或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 • 输液过程中特殊药品未冲管或冲管不充分 • 溶媒选择错误 • 未通注意某些药物使用中的特殊要求 • 未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或用药交待不清 • 操作不当、无菌观念淡薄,造成污染,致输液反应
定义 错误的药物选择(基于适应症、禁忌证、已知过敏反应、现 有药物治疗情况和其他因素)、剂量、剂型、数量、给药途 径、浓度、给药速率,或者医生开具或授权开具的药物的临 床指导不正确;处方或医嘱潦草导致的患者用药差错。
遗漏差错 用药时间错误 未授权的用药差错 剂量差错 剂型差错
在下次服药前,未能将医嘱药物提供给患者。 未按规定的给药时间间隔给药(应由医院确定该时间间隔)。 对患者的给药未经有资质处方医生授权 对患者的给药剂量大于或小于处方剂量,或对患者重复给药 给患者药品的剂型与处方中的剂型不同
我国发生的药品不良事件
孩子臀部何来硬块(CCTV《生活》2006-9-4)
苯甲醇—臀肌挛缩
• 2001-11,《第一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明 确指出,苯甲醇作为注射剂溶媒明显增加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发生的危险性。
• 湖北某医院仅1983年—1988年间收治的臀 肌挛缩症患儿就达到78例;
• 山东某山村居民968人中发现臀肌挛缩症患 儿22人;
• 风险产生的原因
– 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 –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 缺乏临床用药基本知识 – 缺少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 – 个人事务繁忙,或缺少耐心和时间,忽视自身素质提高
• 风险的防范措施
–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形成高度责任心和严谨工作作风 – 加强对医护文书书写的重视 – 增加护理人员配备 – 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培训 – 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基础的药理学知识 – 认真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
用药差错的常见因素
标签或包装上的配制浓度不明确 药品命名(拼写相似或发音相似的 名称,有字母或数字作前缀或后缀 的药物名称)
工作人员未经过足够的训练 开具处方时使用不恰当的缩写
设备故障或失灵 书写潦草 不正确的抄写 不准确的剂量计算
标签错误 工作量过大 个人工作差错 不可获得的药物
用药差错类型
类型 处方差错
• 2000年陕西省某村一所仅有240 名学生的小 学却发现臀肌挛缩症患儿28例。
• 2004年湖北恩施州鹤峰县某乡495人(2-29 岁)
• 表现:跛行、八字腿、蛙行腿、难翘“二 郎腿”、下蹲受限、皮肤凹陷
• 手术费每人3000元/人,一个乡148.5万元
药品安全风险的诸多因素
• 药物研发、生产、供应相关
影响显著的差错,应当立即口头通知医生、护士和药师,并 填写用药差错报告。 3. 对于临床影响显著的差错,应当立即收集证据和展开调查。 确定和记录实际情况,回收和保留相应的产品证据。 4. 主管和科室主任、医疗管理人员、医疗安全委员会以及法律 顾问(如果必要)应检查临床影响显著的差错报告和相关的 纠正措施。
7. 药品调配系统不允许以下情况:从一个患者(或另一病 区)借用药品给另一个患者,或贮存未使用的药品。
针对护士的建议
8. 如果单位给药剂量过大,应检查医嘱是否属实,咨询药师和处方 医师。
9. 掌握给药设备(输液泵)操作方法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差错的 地方。
10. 应与患者或家属交流,以确定他们明白药物用法、特殊注意事项 或需观察的事项。在首次给药前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
1. 应熟悉用药医嘱和使用系统(如,参与DUE、医嘱处理和标准 给药时间)
2. 应在预期疗效、重复治疗和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方面检查患 者的用药。保证从其他途径获得足够的用药信息,并与处方 医师交流。
3. 给药前核对所有用药医嘱。尽可能避免转录医嘱(转录医嘱 是差错的重要来源)。给药前,应检查所调配药品的发送和 完整性。
• 未能在更换另一组液体前按 要求冲洗管路
• 未能注意药物使用中的特殊 要求
• 未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或用 药交代不清
• 操作不当
配伍不当
GS内加入多巴胺、肌苷 、硫酸镁、胰岛素后 出现呈色反应。
发现用药差错后,应该
1. 应为患者提供所有必要的纠正治疗和辅助治疗 2. 应按照书面程序,在发现差错后立刻记录和报告。对于临床
发现用药差错后,应该
7. 主管、科室主任以及相应的委员会应当定期检查 用药差错报告,讨论差错原因以及制定一套预防 差错再次发生的措施(培训、修改政策和流程, 改变设施设备或供应)。
8. 用药差错应向国家监测系统报告,以便药师、护 士、医生和患者能分享经验,帮助提高用药安全, 并作为预防用药差错的教育资料。
发现用药差错后,应该
5. 在适当情况下,差错涉及的主管和相关员工应研讨差错 发生原因以及怎样避免再次发生。用药差错通常是源于 系统问题而不仅是由员工行为或环境因素,所以,用药 差错报告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纠正或改变。
6. 通过各种用药差错报告获得的信息,及工作人员克服可 预防的用药差错中的经验教训,这些信息应作为员工发 展、岗位职能调整和制度改进的有效管理和教育工具。
– 全球药品供应链的形成 – 我国药品的产能过剩:粉
针产能利用率<20%
– 药品短缺所致 – 新药研发 – 药品质量
• 药物临床使用相关
– 临床错误所致 – 不合理用药 – 药物滥用
• ADRs相关:我国2011年 ADRs报告85万份,占全世界 1/2
• 伦理道德相关(利益驱动)
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差别大
药品风险( the Drug Risk )
• 药品风险是指药品使用过程中,导致用药个人 或人群面临伤害或人群面临伤害或损失等不测 事件的可能性,亦指药品使用过程中,导致用 药个人或用药人群受到伤害或损失的一系列事 件。
• 药品风险既指药品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险,亦 批药品使用所致的既成性伤害。
药品风险是引发医疗事故的主要因素
临床用药风险管理
用药差错
• 用错患者 Wrong Patient Errors • 用错药物Wrong Drug Errors • 用错剂量 Wrong Dose Errors • 用错给药途径Wrong Route Errors • 用错时间 Wrong Time Errors
监测潜在差错应该成为 医院日常质量持续改进程序的一部分。
临床用药安全问题与干预策略
妈妈呀,快拔针
经济半小时《半小时观察: 触目惊心的药品不良反应》 2006-8-13
接受静脉注射清开灵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导 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死亡
•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行业,及 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所面临的重要而迫 切的课题。
风险举例三:处方药、非处方药、民间偏方
• 风险点:
– 处方药未按医嘱规律用药 – 用药者凭主观判断自行购买、使用非处方药 – 亲友介绍的民间偏方
• 风险产生的原因:
– 有病乱求医 – 用药者相关药物药理知识缺乏 – 对药物风险没有足够警惕性,认识不到位
迷信药品广告
针对护士的建议
• 护士服务于药物治疗过程检查-平衡三联体的终点,对减少治疗 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用药差错分级
• 4级-发生了差错,导致患者需要接受另一种 药物的治疗,或者导致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或者影响患者参加研究用药物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