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前言“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年平均增长率超20%,201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4.5万亿。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电子商务逆势上扬,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跨越发展的新手段。
“十二五”期间,为促进南京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智慧城市建设以及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的内在发展需要,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握先机、先行突破、率先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南京市委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在深入分析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势头良好随着城市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南京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络购物发展势头迅猛。
随着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南京电子商务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了解,我市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超过100台,网民数超过200万人,网民数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10年,南京约50%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40%中小企业经常应用第三方平台。
工商注册的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达2.1万家,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超100家,重点电子商务企业交易额达到2400亿元,网络购物销售额达到100亿元,成为南京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内需强有力的动力。
——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一批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如焦点科技、苏宁易购、途牛旅游网、宏图三胞、科泰集团等,发展速度成倍增长,在全国同行中的排名靠前。
同时,一批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已经把电子商务放在重要位置上,正在全力以赴的加速发展,如中央商场、苏果超市等。
——运营模式多种多样,专业特色逐步显现。
南京电子商务的发展呈现多样化、专业化特征。
专门从事某一门类、行业、产业的网络服务商不断涌现,并取得了良好业绩。
如途牛旅游网、孩子王、育儿网、厚学网、猎宝网、江苏欧飞等。
另外,与专业批发市场相结合的网络交易平台逐步形成规模,如钢铁交易数码港、南京亚太化工交易网、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近年来,南京着力打造的软件名城建设,使南京包括电子商务企业在内的软件园、服务外包园区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如江苏软件园、南京软件园、世界之窗软件园、雨花软件园、徐庄软件园、江苏电子商务产业园、珠江路电子商务集聚区等,以及鼓楼、玄武、江宁、浦口软件园,一批园区(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
——人才培养速度加快,企业需求成倍增长。
我市利用科技、教育、人才优势,积极打造三大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平台。
一是利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经贸学院等大专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平台,鼓励高等院校面向市场需求,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改进教学方式,加大学习的实践性、操作性,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二是利用苏宁电器、科泰集团、奥成人才、江苏万和等优势企业员工培训平台,发挥企业和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对在职员工进行再培训,提高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率。
三是利用高新区三创人才中心、海外人才创业助飞计划、南京市各类人才引进平台,充分发挥南京现有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作用,积极引进电子商务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目前,每年可以培养、培训电子商务人才3000-5000名。
第二节发展基础雄厚“十一五”期间,南京市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正形成服务主导型产业结构为主的产业形态,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010.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
——中心城市地位明显。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信息中心;是涵盖3400万人口、5.5万平方公里地域的“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向中西部地区传导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是整合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平台;是历史文化名城、面向世界的窗口、广大中外宾客的旅游、商务目的地。
——科教与人才资源丰富。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是中国软件名城。
全市拥有53所高校、600多个省级以上科研机构、70多万科研人才、77位院士,全市人才总量162万名,万人大学生比例在全国名列前茅。
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8.4%,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013亿元。
“十一五”期间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年均增长30.2%和33.6%。
丰富的科教与人才资源为南京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交通、通信枢纽地位突出。
南京是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航空、航运、公路、铁路、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齐全。
南京铁路南站、南京港、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正进一步扩大南京物流、商贸流通等产业的辐射半径。
南京是全国五个大区级通信枢纽和全国互联网八大节点之一,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540G,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数150万户,3G无线网络实现全市覆盖,移动电话拥有量突破930万户。
南京较强的交通物流功能和通信传输、互联网区域交换能力,成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基础。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2010年,南京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8:46.5:50.7,在江苏省率先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
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全国列领先地位,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增值服务、动漫与网络游戏发展迅速,数字内容、文化创意、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服务业成为新的发展亮点。
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使软件服务业规模取得了跨越性发展,软件产业规模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三,服务外包执行额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南京商贸流通业发达,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十位,商贸百货及连锁经营发展迅猛,苏宁电器、苏果超市、五星电器、宏图三胞等企业位列全国连锁20强,商贸企业网点已覆盖到周边城市及全国主要城市。
这些都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南京是国内唯一集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于一身的城市。
今年7月,南京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提出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现代化发展之路,做出了《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制定出台了“科技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建设计划”、“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科技创业企业上市辅导计划”、“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共建计划”、“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高端研发机构集聚计划”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计划”八个专项重点计划,从加强引导、加大支持、加快培育等各方面支持创新创业,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节存在的制约因素目前,南京电子商务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骨干企业数量不多。
南京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内先进城市、知名企业比,还存在差距,尤其是缺乏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如阿里巴巴、淘宝网等。
因此,需要加大培育力度,重点培育本地骨干企业,尽快扩大规模、增强实力。
——专业人才来源不足。
电子商务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专业人才的缺乏,而且数量较大。
目前,我市从事电子商务的人员约2-3万人,预计到2015年全市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缺口较大。
目前,全市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约5000人,不能满足需求。
——政策支持范围不广。
电子商务企业在发展初期的盈利能力很弱,盈利模式有多种:B2B的主要靠服务收入,如会员费、入网费等,大企业有一定收入,中小企业只能保本经营。
B2C的主要依靠销售差价,由于网络购物比实体店增加了配送、支付等费用需要企业消化,需要做很大的销售规模才能盈利。
因此,目前的盈利企业较少,需要政府的扶持。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网络市场存在不规范问题,主要是市场监管不到位,原因有:监管职责不明、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不先进。
需要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分工,加强监管职能、增加监管力量、配备监管设备等。
需要建立信用体系、质量监督体系、服务监管体系(物流、支付)等。
——法律法规建设不全。
网络市场有法可依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由于立法权的原因,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司法部门的重视才能解决,目前,需要制定一些地方规章,作为临时性的管理依据。
第二章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南京是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跨省际省会城市。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南京功能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基地、物流枢纽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是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推动力;是建设人民幸福城市、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是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加速器;是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第四节总体思路通过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实践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举措,制定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法规规章。
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应用领域更加宽泛,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的国际有影响、国内一流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把南京打造成电子商务规模领先的产业发展基地,创新创业引领的人才培育集聚基地,发展环境更加优良的先行先试示范基地。
第五节基本原则——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
作为产业引导者,政府要加大推动力度,加强环境建设,鼓励创新、加强规范,引导企业主体面向市场,提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环境建设与深化应用相结合。
积极推广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环境建设促进应用发展,以应用带动环境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把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最佳实现形式,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
围绕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推进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特色电子商务发展道路,有效促进各类电子商务应用的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合。
在推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市场监管,规范在线交易行为,保障信息安全,维护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秩序。
第六节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新一轮战略机遇期,电子商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南京电子商务发展目标:——优势产业与重点行业电子商务深度应用,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000亿元,网络购物销售额超过1200亿元,GDP占比超过10%;——电子商务应用广泛普及,全市80%以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70%以上中小企业经常性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具备规模与竞争优势,培育3家企业电子商务销售收入超百亿,10家超10亿,50家超亿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领先发展:打造3个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齐备,创新能力强,企业集聚数量超过20家,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的电子商务产业区(园、楼宇集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具备规模:培养与培训各类电子商务实用性专业人才100000名。